搀扶父母游景点也是孝顺
搀扶父母游景点也是孝顺■河西山下
五一小长假,我没有远行,一来没有心情,二来几篇文章没有结尾,心里老是放不下来。忙完这些,决定陪陪老父老母了。
父母均已年过八旬,但精神矍铄。他们一个87、一个86,这在他们同龄人中算“高寿”了。他俩住在我旁边,自己烧饭 自己吃,因为有退休费,我也无需掏钱供养他们了。物质生活无需你照顾,但精神生活必须提供,所以我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父母,哪怕不要你干活,陪他们聊聊天也很有必要。有人嫌老年人啰嗦,往往在老人家中屁股还没落座手机就掏出来了,然后就一直那么低着头,去跟他的“狐朋狗友”打情骂俏了……,我不那样,因为我们陪老人的时间毕竟有限,而老年人已经是风烛残年了,陪他们聊聊天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儿啊。说说以前、说说现在;聊聊家长里短、聊聊小区内外,惹老人乐呵乐呵,难道不也是一种孝吗?有人说:我经常掏点钱给老人但没有时间跟他们聊,掏钱不就是孝?我说这话不中听,当今时代,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哪个老人也不缺吃缺喝的,大多数老年人缺乏的是精神需求——广大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些甚至病死屋内无人知晓!
五月3号,礼拜天,也是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我跟城里的妹妹抽出一天时间开车带父母在本县旅游——虽然本县二老“游”过许多回,但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很适宜外出踏青,很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我们从城里出发,直奔此行第一站——小孤山风景区。真的很难想象,两位耄耋老人爬山劲头十足,我这个“小伙子”每爬一个台阶都气喘吁吁,老父母却精神矍铄、谈笑自如。母亲信佛,每逢初一十五要跑庙的,当日刚好十五,母亲穿上了佛家衣衫,十分虔诚地跪拜每一位菩萨,我也跟着她老人家行礼。在双手合十的过程中,我努力地在参悟着什么。圣人曾说“五日三醒吾身”,我看这是最好的方式了……。
下得山来,该吃午饭了,看着满桌的菜肴,母亲却迟迟不愿下箸,一问,原来她当天吃斋。母亲吃斋不是天天如此,每逢初一十五必吃,人称“吃花斋”。我看这也有道理:天天大鱼大肉,身体渐渐发胖,未必是件好事,每月抽出那么几天吃斋,也是一种节制哟,这也是生存之道呀,所以我们尊崇母亲的意愿,连忙让厨房烧出一碗素菜给母亲。
下午,我们带着父母回了趟乡下老家。抚摸着残垣断壁,父亲感概万千,这青砖、这土地一下子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他向我们讲述了不知听过多少遍的陈年往事,细数那时的艰辛和不易,叙说抚育我们姐弟6个的历程,虽然听过,但越听越新。因为这是在我们出生的原始土地上讲述们的成长趣事,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门前的那口水塘承载了我童年太多的记忆,游泳、摸鱼、弄虾、打水仗,童年的欢乐是不容易从记忆中抹去的。记得前年住院期间,我利用难得的休息时光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门前的水塘》,被安徽省最高文学期刊《清明》杂志发表,我很是得意了一阵子。那篇散文之所以被编辑看中,并非我的文笔怎样的好,而是其中的真实而有趣的细节吸引了他们的眼球,而这真实来源于我的生活。老家的房子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一段。长着青苔的青砖。说起这青砖,父亲兴趣来了,他说那时没有红砖,建房子除了土砖就是青砖,青砖还要自己(或者请人)去烧。我家老房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一穷二白”,父亲在遥远的地方教书,母亲在生产队劳动,我们兄妹有三个还未出生。所以这段青砖比我的年龄还要大。想到这里,我也情不自禁地抚摸起这段残垣断壁来……。还记得那棵枣树,是我亲手栽下,如今已有30多年了,打小我们就享受着它的果实,直至近年来我每年秋季都要返回故乡驮回一袋沉甸甸的大枣,其实我们又管理了它多少呢?它就像我们的父辈祖辈,只知付出,不求回报——它就是故乡、它就是父母、它就是乡亲!
父母年事已高,作为子女的我们、还有我们的下一代,应该孝顺,但怎么孝顺,这是个话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一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父母捶捶后背揉揉肩……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铜臭不但已经散漫了许多领域,而且已经腐蚀着人心,还差不多进入了部分家庭,君不见为了钱,许多人罔顾法律抛父弃母、弄得妻离子散;部分人不切实际一味啃老吃老,只要父母养自己的小,自己却不顾父母的老。当然,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父母所生的子女不一定个个有“大出息”,在侍奉父母上,不一定要每个子女均等出钱出物,只要有一份孝心就行。所以,窃以为,没有钱,偶尔搀扶父母外出玩玩,看看景点也是孝顺……。
图为我们带父母外出游玩的场景
呵呵。。。 路过看看,支持下
{:5_158:}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铜臭不但已经散漫了许多领域,而且已经腐蚀着人心,还差不多进入了部分家庭,父母所生的子女不一定个个有“大出息”,在侍奉父母上,不一定要每个子女均等出钱出物,只要有一份孝心就行。所以,....没有钱,偶尔搀扶父母外出玩玩,看看景点也是孝顺河西山下同志的这一番话,很是不错。应该传播。应该家喻户晓。君乃忠孝礼义,德才兼备也!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还不忘古训。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己正治国而无难,身不正何以正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就更加可爱,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河西山下先生莫不是学了曾子,你的文章里【圣人曾说“五日三醒吾身”,我看这是最好的方式了”】是不是打错字了?应该是“吾日三省吾身”。
{:5_158:}{:5_158:}{:5_122:} {:5_158:}{:5_158:}{:5_122:} 看帖要回,回帖才健康,在踩踩,楼主辛苦了!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5-5-7 12:44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铜臭不但已经散漫了许多领域,而且已经腐蚀着人心,还差不多进入了部分家 ...
哥哥引经据典,真乃博学之才。向哥哥学习、向哥哥致敬! 报告!别开枪,我就是路过来看看的。。。 LZ是天才,坚定完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