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梅县东南部,鄂、赣、皖三省交界处。南面是鄱阳湖湿地,东面是安庆沿江湿地,保护区总面积33.5万亩,其中核心区 12.3万亩、缓冲区11万亩、实验区10.2万亩。整个保护区由湖面及周围的沼泽、滩头、草甸、稻田等组成。主要保护对象是生物多样性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是一种湖泊湿地类型的保护区。龙感湖是湖北省第五大湖泊,属华阳水系,经华阳大闸直通长江。在黄梅境内的大湖叫感湖、源湖,在安徽宿松境内的叫龙湖、官湖。1955年,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将龙湖、感湖合并称为龙感湖。龙感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龙感湖与鄱阳湖连成一片,称彭蠡泽。西晋以后,由于泥沙沉积,长江改道,“彭蠡泽”被分为两部分,长江以南仍叫“彭蠡泽”(今鄱阳湖),长江以北叫大雷池(今龙感湖)。龙感湖古时叫“雷池”,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越雷池一步”的典故就出在这里。龙感湖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是云的故乡,水的故乡,荷花的故乡,也是候鸟的故乡。太白渔歌、雷池泛舟、东观日出都是美丽的风景。境内碧水连天,草长莺飞,飞鸟蹁跹,荷叶连连,可以说是“彩霞与白鹭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龙感湖保护区有着30多年的历史。早在1983年,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的哈里斯博士来到黄梅,在考察龙感湖后,立即向原任的湖北省省长韩宁夫建议,设立龙感湖保护区。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1988年设立了龙感湖县级保护区,2000年晋升为市级,2002年晋升为省级。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目前湖北省唯一的湖泊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感湖可称得上一个水生博物馆,是典型的生物多样性湖泊,也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重要中转站,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保护区内物种资源丰富。拥有各种野生植物354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秤锤树、粗梗水蕨、野莲、野菱、芡实等5种;拥有各种野生动物48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白鹤、大鸨、东方白鹳、白头鹤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32种。保护区内水生植被全国罕见。拥有野莲1.2万亩、野菱0.65万亩、芡实0.68万亩,篙菜1.3万亩,水生藻类繁茂,构成了极为壮观的“水下森林”。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白头鹤和黑鹳种群。在此越冬的白头鹤达425只、黑鹳54只,都是国内发现的最大越冬种群。2005年被授予“中国白头鹤之乡”的美誉。这里是全国唯一发现的天然秤锤树群落。面积约30亩,有秤锤树463株,秤锤树因为其果实像秤锤而得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秤锤树群落,也是国内发现的新物种,被命名为“黄梅秤锤树”。前排,哇咔 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