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6-11-16 12:22

新中国手工业证章


领悟 发表于 2016-11-16 16:29

{:5_170:}{:5_158:}{:5_171:}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6-11-16 22:39

RE: 新中国手工业证章

本帖最后由 ssxfyzlscxwz 于 2016-11-16 22:47 编辑

解放后,许多有手艺的师傅,借着到农户做工的名义,传播各地消息。不利于安定民心。那个时候,防流动人口跟防贼一样,外地亲戚走动要回报的。手艺人怎么办呢?想出来个土办法,民间组织了各地手工业生产合作组,限定地点做手艺。你都想象不到,他们为就业的创举,远比今天打工仔强硬。楼主,您的那个宝贝,那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牌牌。距离今天已经64个年头了。为了细说根由,因篇幅较长,我将它发在下一个跟贴里——《话说从前》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6-11-16 22:44

RE: 新中国手工业证章

话说从前1953年,宿松城镇共组织各种手工业合作小组、社(厂)82个,比如,篾器社,木匠社,铁器社,缝纫社等等。由于他们的生产产品进入南货店(土产门市部,农资门市部,日杂门市部),他们受宿松县供销社管。主要在为销售供货源。当时,宿松县有许多小店主,为了某生,都争着到供销社挂钩,做它的代销店。家家挂标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ji”。所以除了手工业社的师傅,还有代销店的鬼火店主,(店里帮工--朝夫,不算在内)都由供销系统管。所不同的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师傅要发牌的。供销合作社,国营商店,两个系统,有一个时间的价格调制不协调,国营很不景气,就把国、合统一由商业局管。到了1954年又分开了。分开后,国营商业,控制了所有工业品。大大削弱了手工业品的竞争力。国营,得到了物价稳定和资金的积累。代销店门头上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撕下来了,只有南货店还保留着。那些土杂门市部的货物落满了灰尘。门庭冷落。供销社就成了只管土杂店,只管小商贩。两季农忙,搞点送货下乡。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当时有很多手工业者,回家务农,在农村做一点---点工手艺,大部分时间务农。走亲往戚,家家穷鬼,远亲近亲上下,一发少了,也不再加限制了。接着闹水灾。只有机械发展较好的生产合作厂保留了下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只有城镇少数点没有关闭。 维系了许多年后,一阵饥荒后,用歇后语形容,聋子放鞭炮,只道——咣!….散!那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换成了张记、李记、何记、余记私人的品牌。各人都收徒弟,回到了更早的从前。三自一包,自负盈亏,合作商店,又与供销社脱钩了。计划经济改市场经济以后,那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一丁点儿痕迹也看不见了。楼主,您的亮宝,很好啊!对于你来说是亮宝,对于我们老头来说,是看忆苦思甜来着。老汉我为你点赞!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6-11-17 01:16

RE: 新中国手工业证章

领悟 发表于 2016-11-16 16:29


谢谢关注!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6-11-17 01:26

RE: 新中国手工业证章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6-11-16 22:44
话说从前1953年,宿松城镇共组织各种手工业合作小组、社(厂)82个,比如,篾器社,木匠社,铁器社,缝纫社等 ...
我从少年时代开始搜集整理宿松地方资料,这些并非宝物,而是见证,发在论坛上是为了宣传宿松地域文化,使更多人了解家乡的时代“烙印”。老先生深谙其道,当是晚辈的良师,谢谢您对老物的深入品析!

下一站.不是永远 发表于 2016-11-17 08:45

成古董了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6-11-19 10:58

文化了,谢谢关注。

zxz大山之子 发表于 2016-11-19 11:35

赞赞赞。

楚夜寒 发表于 2016-11-19 14:01

帮主,又是哪里晓雷滴哝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新中国手工业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