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的民国结业证书
{:5_158:}{:5_158:}{:5_158:}RE: 今天收到的民国结业证书
楼主先生,你好。你的这个藏品,《甲长贺学宏的甲长训练队学术科结业证书》。订正了《宿松县志卷十八·政事》里的一个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谢殿栋县长走后,接任的是县长兼团长高怢tū,而不是《宿松县志·表18—3》里写的“高爽”。你的这个藏品,本人认为是抗日战争时期,鄂豫皖边区游击团司令李品仙,继前任廖磊安徽干部桂系化的军政干部训练班之后,李品仙改组的“三青团”政治干部训练队。该藏品属于总务科目下,“甲长训练队学术科”
而且相当难得的是,日占区的甲长的学术科结业证。由于存在三项大事,有收藏价值!值得收藏。
具体分析篇幅较长,我将在下一个跟贴里发上来。同时,我将日伪时期,黄梅县南部和彭泽县划归日伪宿松县的情况写在里面。供需要知道的网友参考。标题是《话说从前-3》
RE: 今天收到的民国结业证书
本帖最后由 ssxfyzlscxwz 于 2016-11-18 15:25 编辑《话说从前-3》 民国二十九年宿松县县长应该是南宁的谢殿栋,后又来了个桐城的高高怢tū(宿松县志(卷十八)政权 政协 政事。有人写成高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联保制为区镇乡保甲制全县5区1镇21乡县 辖:城关镇、西洪、金碧、长山乡许岭区:许岭、乔木、东洪、下仓4乡九姑区:九姑、虹岭、木梓3乡坝头区:淮滨、振伍2乡凉亭区:凉亭、河塌、趾凤、高岭、长岭5乡二郎区:二郎、梅墩、陈汉、长溪4乡这个证书,可能是宿松洲头禾丰村的东西,民国二十九年,属于日伪政权管理的地方。民国二十九年,国统区除了城关镇,就只有二十一个乡。没有吉华乡,起先的县长是南宁的谢殿栋,后又来了个桐城的高怢。这个字,可能在宿松网上打不出来(左边一个竖心旁,右边一个失字、怢,读tū,在新编的新华字典上没有的字,在宿松县志上,有的同志,直接写成高爽,今天看来,先生的收藏是有意义的,图片上很清楚地写上县长兼团长高怢tū)那么,是不是日伪宿松县长呢?不是的。复兴日伪政权,民国二十九年还没有设县长。到三十一年才叫新宿松,之前可谓滑稽,江西的彭泽县,德化县湖北的黄梅县,(为何不叫九江县,叫德化县呢?民国三年,德化改名九江县,1931年水灾,孔祥熙到九江,见江北水漫堤,随便一说,将九江县所辖封一乡、封二乡、桑落乡,三乡之江北地域,分别划归湖北黄梅和安徽宿松。原属江西九江县管辖的封郭洲、团牌洲等地划归湖北黄梅管辖。这块地盘北到孔垄东港南岸,东西分别以孔垄到小池的东港西岸和分路到孔垄的西河东岸为界,包括今孔垄一部,分路大部、小池大部和新开六咀指导组最东边几个村的狭长地带。划归黄梅县,黄梅县人,那时还习惯称为德化县,1936年正式并入黄梅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成了沦陷区,所以说,德化县黄梅县,归宿松伪政府),这一大片叫日伪政权的宿松县。为什么说是抗日时期的安徽干部桂系化训练队呢?鄂豫皖失陷,一片焦土,一部分人沮丧,一部分人奋起,广西军来,地方富户绅士动摇,为了头头脑脑掌握在桂系军,管理范围内,有效地治理安徽,当时提出“到处迁移,抗战到底”的口号。廖磊的鄂豫皖边区游击团,在安徽省创办了政训、军训、总务三科训练班。宿松洲头边的禾丰村,恐怕就是日伪时期的及华乡禾丰保吧。至于为什么出现吉华乡的禾丰保第四甲,甲长贺学宏,按县政府规定甲长训练队,甲长训练队学术科毕业证,还是个谜团。首先,请回顾一下上次回帖见宿松新世纪论坛网页,第5#楼回帖http://www.ah788.com/thread-1289663-1-1.html武汉失守后,赫赫有名的桂系军,第二十一集团军改编的鄂豫皖边区游击团贺学宏甲长训练队学术科结业证书,是不是廖磊死后,接管他职位(鄂豫皖边区游击团司令)的李品仙,继续廖磊安徽地方头头脑脑的,安徽桂系化的军事干部政治训练班,改组的三青团训练班之一的,训练班总务科之甲长训练队学术科。有待考证。如若不是抗日时期的三青团产物,(三民主义青年军事政治干部训练团)又是什么呢?否则日占区的甲长,标名挂号参与国统区甲长训练队,则不可理解了。
学习了{:5_158:}
RE: 今天收到的民国结业证书
本帖最后由 宿松布衣 于 2016-11-18 18:51 编辑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6-11-18 15:19
《话说从前-3》 民国二十九年宿松县县长应该是南宁的谢殿栋,后又来了个桐城的高高怢tū(宿松县志(卷十 ...
老师好:
去年收到民国吉华乡小学学费收条,原藏友告知是趾凤乡人卖给他的,这张吉华乡是我在趾凤收的还有一张甲长任命书破损了些待修补,任命书上印了宿松县趾凤乡公所。今年初电询过刘文彬老师关于吉华乡、迪富乡归属,老师不厌其烦的给我解释。 {:5_170:} 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