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三味】50、教育奇才魏书生——读魏书生札记(1)
【讲台三味】50、教育奇才魏书生——读魏书生札记(1)他只有初中学历,未接受任何培训,从农场农民到小学教师,从工厂工人教中学教师,他一炮打响,红遍辽宁省,红遍全国。他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优秀班主任”,被辽宁省委和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授予“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称号,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同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合影,该得的荣誉齐集一身。他初中生被沈阳师范大学聘为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聘为研究生导师,多次到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讲学。著作等身,出版《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学生实用学习法》等共48套。他是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书生中学校长、盘锦市教育局长、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但他还要教一个班课兼班主任。1979年,他没批改一本作业,没批改一篇作文,除统考外,没搞过测验、考试,一学期的教材只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但这届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县内遥遥领先,升学考试比重点中学平均分高7.8分!这个神话的创造者就是鼎鼎大名的魏书生。我对此君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每天中午饭后躺在床上拿本书或报纸,看着看着,便睡着了,好的看几页,不好的一页未看完便“手倦抛书午梦长”,天天如此。学校两位特岗教师收到北师大出版社的《教育家成长丛书》,我近水楼台,借来一本《魏书生与民主教育》,靠在床上当催眠曲,看着看着,今天破例竟然越看越爱看,一口气看完了第一章《我的成长之路》,并情不自禁的摘抄一些经典语句或精辟论述,与教师朋友共享。(1)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来顾后,去空想。(2)乐真,乐善,乐学,乐恒——书生中学校训(3)追真、向善、求美。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不怕慢、只怕站。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日久天长,养成习惯。(4)我一直认为:人活在世上,能不能幸福,最主要的是有没有一颗好心。心情好,穷点、福点,轻点、重点,寿命长点、短点,他都能坦然无愧、豁然大度地对待,从而活得心安,活得幸福。人活着对他人、对世界有没有益处,有没有贡献,最主要的也在于它有没有一颗好心。心情好了,那么体力强点、弱点,才能大点、小点,他都能尽心竭力地为他人、为世界做好事。反之,心情不好,就不好办,他自己活得太累、太麻烦,别人也会由于他的存在而累、而麻烦。教师显然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于是我就迷上了教书。1978年2月,魏书生经过6年150次申请,终于走上讲台。领导让他带一个尖子班,一个最差班,“一会儿在水里,一会儿在火里”。他介绍了一个精彩教学案例:他在慢班上第一节作文课。“我们学习写一篇作文好不好?”“我们不会作文。”“不会才要学呀!”“学也学不会。”他领学生祭扫烈士墓,让学生写感受,学生说很激动,但写不出自己的感觉。他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学生听,学生许多字不会写,也不会用拼音代替,最后不会写的字画圈来代替。学生们乐了,写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篇作文。——这就是魏书生的“高招”。他以学生为主体,尊重这些差得一蹋糊涂的学生,从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快乐学习,尝到甜头,找回信心,引起兴趣。在慢班,他还上了一节公开课。他在同学中征求意见,学生们一致反对,让他到尖子班上,说他们怕给老师丢脸。但是他非要在这个班上。他提前两天布置课堂教学内容。生字、文学常识、生词、环境、情节、人物都预先规定学生回答,老师提问时同学都全部举手,老师叫预先规定学生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在一班人看来是作秀,但在我看却是真正的艺术!——把差学生骗入到有自信心的好学生行列,就这么简单!魏书生没上过正规师范学院,没有条条框框,但是有实用的教学艺术。由此我想到金庸小说,学武之人都搜寻武功秘笈,但真正的武学宗师却没有一招一式。中国的高考状元为什么最终不能成为大师,就是因为招式太多,程式化,像机器人,这不能不是魏书生给我们最有益的启示!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1ODA5MDA=.html(2010.10.8)(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