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文明逗孙孙
闲侃文明逗孙孙 ■ 王宇平 带外孙出来玩,马路旁边巨幅宣传牌上书有“文明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几个大字,刚识字的外孙竟一字不落的读了出来,我正欲夸他几句,他突然大声问我:“舅公,什么叫‘文明’呀……?”我一时语塞。自认为“文化人”的我竟被一个幼儿问住了,幸好旁边没人。孩子天真无邪,正是长知识的时候,如果想不回答,可以转移话题,打断他的询问;或者随便编造一些话语“糊弄”过去,但那样的结果可能有两个:一是扼杀孩子求知天性,一个好的传授知识的机会被浪费,二是传给孩子错误的知识,这比不回答更严重。我想了想,不能放弃作答。我说,舅公给你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猪八戒问路”。外孙眨巴着眼睛,一下来了兴趣。我说:一次,猪八戒前去探路,遇见一妇女,问道:“胖女人,前面是什么地方?”那个女人把脸转向一边,压根就不理睬他。这事被孙悟空知道了,便化作一和尚前去问那妇女:“请问大嫂,前面是什么地方?”大嫂很高兴地就告诉了孙悟空……。我对外孙说:你说,为什么那妇女不答复猪八戒而很乐意地告诉了孙悟空啊?外孙眨巴着眼睛,好像知道其中的“奥妙”,但答复不出来,只是说“猪八戒长得丑、孙悟空有本事”之类的话语。我说,这正是因为猪八戒不讲“文明”、孙悟空文明有礼……。为进一步将“文明”的概念植入孩子心里,我又给他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几个人开着车来到乡下去会朋友,突然遇到一个岔路口,没有路标,他们不知道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时走来了一位妇女,头上顶着一个大东西,双手始终扶着。当她明白客人是要问路时,便把头顶上的东西放在地上,用手指着右边的路,大家都说:“谢谢”。听完了我的故事,外孙眨巴着眼,不解地问我:“舅公,她为什么要把东西放下来呢?她只要用脚一指,那些人就知道怎么走啊……”。“是呀,这就是文明与不文明的区别。用手指是客气、文明的做法;脚在下面,是脏的、臭的,用脚指还有踢开的意思,是不文明的……”外孙频频点头,像是明白了许多。“现在,弄懂了‘文明’是什么了吗?”我趁机问他。孩子点点头。那我出题考考你。我问:“当你在公交车上发现有老人站着时,你该怎么办?”答:“让座”。问:“当你在大街上看见盲人要过马路时,你该怎么办?”答“扶着他一起走。”问:“当你发现有同学在街道墙壁上乱写乱画时,你该怎么办?”答:“立即上前制止。”……“这就是‘文明’啊,你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欣喜的对外孙说道。紧接着,又带着他在这文明的县城去进一步感悟“文明”了。 (2017.07.0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