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9-25 15:07

33、追悼会前的洗礼

33、追悼会前的洗礼石普水    一名56周岁的小学教师因病死于任内,全乡中、小学各校都派人去参加了追悼会。我也代表学校参加了这个追悼会。    小学教师的事迹是平凡的。高中毕业担任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上世纪末转正,在家乡小学教书。他患有肝炎,用自己工资在县医院检查,在村卫生室吃药,在家乡小学担任主要学科教学。“老病,治也治不断根。”他说。今年上学期末,病厉害了,肝区疼痛,检查确认:肝癌晚期。家人、同事都劝他去大医院治疗。“等期末考试结束后再去,学校人少支配不开。老病,不碍事。”他心中挂念的永远是学校工作,是学生。他是病人,但潜意识里,他永远是教师!在他的天平上教书育人永远比身体重要!这就是教师,一个平凡的教师,他的职业道德是高尚的。他的事迹感人肺腑。    追悼会开得很感人。中心小学副校长的悼词情真意挚。他所在学校领导、所在村支部书记、他的同事、他的表兄、他的学生、都在悼言中从不同角度陈述了他感人肺腑的事迹,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他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同事更是语带哽咽乃至声泪俱下的回顾恩师感人肺腑的事迹。场面感人,气氛感人。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没有粉饰,没有虚伪,都是一颗真诚的心!    追悼会会场设在教师的家门前。这是三间80年代建的典型的砖瓦结构的民房,我们似曾相识,如今却不多见。房子的主人在此度过整整56年,一个工作了整整35年的农村教师至死仍住在这三间80年代建的民房里!不敢说他“身居陋室,心怀天下”,但他至死想的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住院期间同事探望他时,还同他们交流教学经验,做数学题。追悼会前后我们熟人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说闲话。    他被火化的。这个要求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他对妻子说:“火化符合国家要求,能得20个月工资补助,孩子正需要钱。于国、于家都有利。”但是他被拉去火化的路上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火葬场车子的车轮转弯时不可思议的下滑,后轮落空,怎么也上不去。附近叫来一辆四轮拖拉机拉,铁索竟然拉断了!车子在那里轰隆隆地响着,却怎么也上不去。师傅一筹莫展。怎么办?找到他的爱人,他的爱人祷告说:“老头子,你不愿去吗?这是你自己提出的心愿呀!你舍不得吗?”车终于开动了。    “你舍不得吗?”我们听着,思索着。他是舍不得啊,他的亲人,他的事业,他的短暂人生,他的心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一位淡出人们视线的伟人曾这样说。但是这位56周岁的小学教师如果真有魂灵,他一定是于心不忍。他还没到退休年龄啊!    有人说他最近在早晨锻炼时听到一段对话。有个退休老人神秘的说:“××县最大的贪官的死了,你们知道吗?”“是××吗?他贪那么多钱没用完哪舍得死?”接过话头的似乎拍手称快。“他肯定死不瞑目啊!他的钱没用完,他的酒没喝完,他年轻女人没玩够啊!”说话的也兴高采烈。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为何××死了同事竟有“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的感觉?    ——现代中国人对贪官深恶痛绝!    有人说到一个最小的贪官——准确地说只能算得上“污吏”,但此君利用手中芝麻绿豆大的权力,求他办事先是烟酒开路,后来公开用“人民币”说话。大家都秘而不宣,办完事后都背后骂娘。有两位事未办成的,天天到他家“问信”,再后来几个老人在他家不走,“污吏”被迫退回几千元送礼钱,还搭一餐饭,倒贴几瓶酒,弄得尽人皆知,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同事绘声绘色,信誓旦旦的说是千真万确的真事。我倒愿他是杜撰。    “有些贪官是逼的。”    同事有人提出新观点。他举证说一位年轻有为的副县长辞职的故事。副县长工作有魄力,有成绩,分管公安、司法、招商等热门行业。工作打开了局面。但他辞职。为什么?据说他怕。白天怕“饭局”,劝酒,酒后洗脚捶背怕污秽不堪的小姐。玩牌输赢动辄几千、几万,触目惊心!回家手机电话不断,送礼的成群结队,躲都躲不掉,一天到晚不得清静。“无奸不商”。商人托关系送礼,就是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这钱烫手。他晚上常做噩梦。“玩火者必自焚!”他不愿葬送自己前程。    官场上有几个清廉清醒的“副县长”?利令智昏。商场如刑场!    人终究是要死的。    尹老师死了,他得到人们的尊敬。那位领导干部也死了,他的同事奔走相告。    秦始皇求长生不老,想秦帝国世代相传。然而他年不过50,秦王朝也二世而亡。    小沈阳说:“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掉!”尹老师死了,治病没钱花;那位领导干部死了,钱没花完。但他们都死了。历史规律不可抗拒。    “贪官贪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同事不解,大家都不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名垂千古者毕竟少数,我辈凡夫俗子,惟愿留得清白在人间。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010.10.23)(1869)(2017/9/25)a

【飛儿】 发表于 2017-9-25 15:21

名垂千古者毕竟少数,我辈凡夫俗子,惟愿留得清白在人间。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9-25 15:32

【飛儿】 发表于 2017-9-25 15:21
名垂千古者毕竟少数,我辈凡夫俗子,惟愿留得清白在人间。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言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3、追悼会前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