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徐老师,一个有思想的人
81、徐老师,一个有思想的人石普水2015年2月7日,徐达三老先生追悼会在佐坝街道举行,2月8日清早3点钟遗体到火葬场火化。世界上已经没有这个人,他已经到天堂享福去了。徐老师是一个很普通的教师。生前多次生前对儿媳、兄弟讲死后丧事一切从简。并且有三条遗言:第一,一定是要火化——尽管当时还没有严格实行火化政策。第二,不用道士,不开祭,开一个热热闹闹的追悼会。第三,不要喇叭乐队。好一个“丧事从简”! 人们对他都啧啧称赞,认为他移风易俗,做得好。我从心底佩服徐老先生。“厚养薄葬”,这是古代有识之士提倡的,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先生患癌症,人类对这种疾病无力回天。他的儿子把他送到合肥、宿松县医院住院治疗,前后花费了两万六、七千元钱(国家报销了近两万块钱,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救生不救死,这钱花得值。死去大操大办那才是花费冤枉钱。“死去原知万事空”。人死如灯灭。人类尸体与其他动物一样死后很快就腐烂,火化倒是干干净净,痛痛快快。现在农村死一个老人,最少也得花费三、万五块钱。虽说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差钱”,但是钱也来到不容易,花在应该用的地方。钱不是大事,更难的是儿子花钱买罪受,弄得筋疲力尽。铺张浪费,劳民伤财。何苦!徐老师不要假排场,他要的是里子,他是明白人!看过八个道士做法事。一个道士像唱戏似的念念有词,其余的道士敲锣打鼓嘴里像赶鸡赶鸟的“喔喝~喔喝~~”,孝子则规规矩矩的跪着一个多小时不能动。那不止是烧钱,更是真的摧残人,折磨人!开祭,领司们装腔作势,念着一些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孝子跪着一个多小时不能动,那也是真的摧残人,折磨人!“丧事从简”免去了道士、领司的一番折腾,免去了儿子一番遭罪。道士、领司的做法事真的有用么?谁到阴司地府看过?徐老师本家一位弟弟是做领司的,他非常赞成 “三哥”的举动!他一位比他大几个月的哥哥也非常赞成他的举动。我去烧香时碰到的人都说“做得好!”移风易俗,丧事从简,得到大多数老人的支持!由此看来政府的丧葬还不能仅仅只是火化,还应该逐步推广丧事从简的一系列做法。徐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是一个有思想的人。生于1941年,少年时读过两年私塾,1957年进入初中就读,1961年进入太湖师范中师班升造。毕业后到九姑新前小学教书,两年后,带着“报效桑梓,献身教育”的愿望,回到佐坝小学,以后一直在佐坝初中任教,直到光荣退休。几年前,先生查出患有肝癌,一直跟病魔作最顽强的斗争,直到2015年元月27日下午3点,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4岁。我与徐老师共事整整24年,我们亦师亦友。他是我的老师,我在佐坝中学读书他就在学校教书。后来我们成了同事,他对我如同兄弟,无话不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同级同科教学,他把自己女儿、儿子甚至放在我的班里,而不放在自己班上,他说“自己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可见他对我是非常信任的。徐老师一生豁达、乐观,什么都看得开。他经常重复一句名言:“爷在地主,儿子还做地主?”徐老师的父亲是地主成分,这对他的前半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他说,他父亲一生省吃俭用,辛辛苦苦刚刚攒了一点钱,解放了。儿子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财产,却得到了一顶“地主子弟”的帽子,压得挺不起腰杆做人。因此,他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不给儿子留很多财产,决不让儿子做地主子弟。他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马牛。”这是他的远见卓识。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能依赖父母。先生衣着朴素但是爱喝酒。一天两餐酒,不要求很多下酒菜,不要求酒的档次有多高,一般的平常老百姓喝的酒,他自斟自酌,优哉游哉,陶醉在美好的境界中。他身体很好,同事总结说,他心情舒畅,每天两次开心,吃饭时想到喝酒会无比开心。这是有道理的。我们曾经是酒友。先生喝酒很慢,很有君子风度。一盅酒必须两口喝完,这是他长期养成的好习惯。先生爱酒,但是酒量不很大。喝酒时如果干咳,表示已经差不多了。后来到先生干咳时我往往提醒先生,要少喝或者不喝。大约1988年,我们在复兴地区监考,每餐菜都很好,但是,不准喝酒。这时老先生都说可惜没有酒。我那时候年轻,喜欢开玩笑。对领导们说:我们不喝酒有点坐不住,是不是每餐给一点点酒喝。以后果然每餐都给一点点酒,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先生也喜欢吃野味。有时候学校来了卖兔子、羊、狗、大鱼的,先生到处热心张罗人“打平伙”。我、我的大哥常常都是第一人选。先生会炒菜,我在旁边打杂。等到芳香四溢,我们围在一起品尝着先生的手艺,喝着酒,天南海北,说着荤段子,素段子,那样的生活才是真正阳光灿烂。有一次先生回家拿穤nuo菜,急急火火的把菜罐口跌破了,先生有点“惧内”,不敢说。但是跟我们一点也不隐瞒,我们哈哈大笑。先生博学多才,擅长美术。他多年来教学生画画。他在学校办过画展,风趣幽默,亦庄亦谐的书画诠释着一位智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退休后曾经专门画马,自己作画送给学生,送我一幅骏马图。先生是一个好人。他性格耿直,有什么话直来直去,从来不搞阴谋诡计。更不会给人出难题。我的大哥跟他是老同学,好朋友,他物质上不伸手,荣誉面前不伸手。尽管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但是一生没有得到县级以上荣誉,一直到退休前几年才获得一级教师。30多年前,我与徐老师一起曾经多次为农村老人开过追悼会。先生布置灵堂,主持追悼会,我写生平、悼词。这次先生的追悼会校长叫我写悼词,尽管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我不够格,我现在不是校长,名不正则言不顺。我对校长的悼词做了一点点小的修改。校长在徐老师追悼会悼词上说,“(先生)人奔西土,音容宛在。纯净一生,桃李满天下;群贤毕至,松竹拔昆仑。徐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音容笑貌长留我们心中。他宽厚的美德,他的勤劳,他的敬业风范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成为我们精神的动力”。——愿徐老师天堂快乐!谨以此文作为先生候补悼词。(2015.2.10.)2017/10/1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