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1-11 15:23

【旅游散记】12、陈嘉庚

【旅游散记】12、陈嘉庚石普水美女导游说的厦门三个人是郑成功、陈嘉庚和林巧稚。郑成功明末民族英雄。福建南安人,1646年起兵抗清, 1661年率军渡海东征,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林巧稚当代妇产科专家、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福建厦门人,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被称誉为“万婴之母”。元月2号上午,我们来到集美镇,参观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故居。车停在水边,这是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大学边留下的“龙舟池”。先生身在异国他乡,“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念念不忘划龙舟为屈原招魂,不忘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爱国,爱家,爱乡亲,热衷于教育事业。他创办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台湾回归。陈嘉庚,原名陈甲庚, 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华侨世家。17岁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在新加坡,陈嘉庚白手创业,4年时间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他的举动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有人甚至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他用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橡胶大王。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鼎盛时期的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陈嘉庚永载史册是兴办教育。他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只读过几年书,却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他还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1914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我在他的故居二楼展览馆中看到一把破伞,用了10多年,破了就补,不能再补就换布。一件破背心从南洋穿到祖国。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墓体以辉绿岩块石砌成,坐北朝南,东西宽5.3米,南北长6.6米,占地面积35平方米。墓冢呈寿龟形。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鳌园花岗岩纪念碑高2.5米,外底边长8米,宽6米耸立于双层台基之上,34级台阶通达碑底。碑通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1949年胜利28年的奋斗历程。碑体坐北朝南,块石砌成。上面有毛泽东手书“集美解放纪念碑”。       纪念碑围墙三面环海,深蓝黑色的海水深不可测。浪花飞溅,越过围墙,扑向堤岸。水鸟飞翔,似乎在缅怀寄托对一个伟人的情思。陈嘉庚伟大,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巨大,是近代中国的一个伟人,永垂不朽的伟人。厦门有一种极高极高的树,叫桉树。直插云霄,几十米高,但它不伟大,它没有皮;陈嘉庚在南洋不是最有钱的人,但他把钱用于他的民族,兴办教育。福建原来不重教育。家谱登载了近代中国极具远见的政治家蜚声海内外“两广总制林则徐”的《敬斋先生传》:介绍宿松石氏十七世祖石鼎“历任福建甯化、武平、长乐、光泽、同安五县,迁升厦门同知。凡善教善政不可枚举,口碑载道,立有生祠。莅光泽,召邑绅,建奎阁,兴学校。是时该县琼林无名已百六十年矣。厥后龚氏兄弟联翩三入词馆,皆公修文学之验。至今犹称道不衰。”中国有两个人办教育,一个孔夫子,创办私学,他是“万世师表”;一个陈嘉庚,创办两所大学,他万世流芳!(2011.1.6)(1930)51、陈嘉庚石普水美女导游说的厦门三个人是郑成功、陈嘉庚和林巧稚。郑成功明末民族英雄。福建南安人,1646年起兵抗清, 1661年率军渡海东征,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林巧稚当代妇产科专家、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福建厦门人,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被称誉为“万婴之母”。元月2号上午,我们来到集美镇,参观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故居。我们的车停在一大水库似的水边,这是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大学边留下的“龙舟池”。先生身在异国他乡,“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念念不忘划龙舟为屈原招魂,不忘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爱国,爱家,爱乡亲,热衷于教育事业。他创办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陈嘉庚,原名陈甲庚, 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华侨世家。17岁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在新加坡,陈嘉庚白手创业,4年时间才有些盈利,他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他用10年左右时间成为百万富翁橡胶大王。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陈嘉庚永载史册的是兴办教育。他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只读过几年书,却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1914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所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我在他的故居二楼展览馆中看到一把破伞,用了10多年,破了就补,不能再补就换布。一件破背心从南洋穿到祖国。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墓体以辉绿岩块石砌成,坐北朝南,东西宽5.3米,南北长6.6米,占地面积35平方米。墓冢呈寿龟形。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鳌园花岗岩纪念碑高2.5米,外底边长8米,宽6米耸立于双层台基之上,34级台阶通达碑底。碑通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1949年胜利28年的奋斗历程。碑体坐北朝南,块石砌成。上面有毛泽东手书“集美解放纪念碑”。       纪念碑围墙三面环海,深蓝黑色的海水深不可测。浪花飞溅,越过围墙,扑向堤岸。水鸟飞翔,似乎在缅怀寄托对一个伟人的情思。陈嘉庚伟大,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巨大,是近代中国的一个伟人,永垂不朽的伟人。厦门有一种极高极高的树,叫桉树。直插云霄,几十米高,但它不伟大,它没有皮;陈嘉庚在南洋不是最有钱的人,但他把钱用于他的民族,兴办教育。福建原来不重视教育。《石氏族谱》登载了近代中国极具远见的政治家蜚声海内外“两广总制林则徐”的《敬斋先生传》:介绍宿松石氏十七世祖石鼎“历任福建甯化、武平、长乐、光泽、同安五县,迁升厦门同知。凡善教善政不可枚举,口碑载道,立有生祠。莅光泽,召邑绅,建奎阁,兴学校。是时该县琼林无名已百六十年矣。厥后龚氏兄弟联翩三入词馆,皆公修文学之验。至今犹称道不衰。”中国有两个人办教育,一个孔夫子创办私学,他是“万世师表”;一个陈嘉庚,创办两所大学,他万世流芳!(2011.1.6)(1930)2017/11/11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1-13 15:48

名声符号陈嘉庚,1964年11月9日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小行星,代号2963,为主小行星带小行星为了纪念陈嘉庚,致力创办学校,为中国教育做出贡献。1990年3月31日,中国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第2963号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孔子, 1973年9月2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东北的帕洛马山的山顶,帕洛马山天文台,由荷兰天文学家科尼利斯·约翰内斯·范·侯登、英格丽·范·侯登-格伦卫德夫妇和美国天文学家汤姆·格雷尔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代号007853以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宗师孔子命名为“孔子星”。拉丁文名Confucius。孔子的意思。

为什么说Confucius是拉丁文孔子呢?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于明朝时期来华,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时,给孔子取的名字。因为天主教来自罗马,用的是拉丁文,所以Confucius起先是拉丁文孔子,在英文里现在就把Confucius念做“肯级奢”。孔子的意思。用一颗天体行星命名一个人,是一个符号,记载的是一个人的名声。就像地名记载人似的。如山西左权县,如皖西边陲的立煌县,分别是左权和卫立煌的人名。世事都说,是非成败转头空,更不消说小小老百姓了。如今立煌县又改做金寨县了。
小小老百姓,有的是骂名。有的骂为顽石,有的骂为毛厕缸里石头,还有的骂为烂耕索,烂皮驴子,灯草灰,石灰箩。猪大肠等等。都是短暂的,小区域的。

古人大不相同,也是有档次的。也有人见不起身狗见不狂吠的。为了那些短暂的,《水浒传》里就有许多英雄获得了诨号,诗人挣得了外号。《晋书·桓温传》,东晋桓温羡慕王敦之举,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后来,桓温咸安元年(371年) 废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简文帝,以大司马专权。连遗臭万年的名声都要去争取。可见中国古人却是不可与现代人比的。桓温之类挣得了口头禅。

现代影视人说《我是一棵小草》,现代歌舞人说《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我是一只小小鸟》。都是小字辈的。根本就不想获得名声符号了。

陈嘉庚创办了厦门大学,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毫无疑问,更多的大学创办人也是了不起的。今后仍然还会涌现出这样的了不起人物,“齐鲁青未了”哇!先生写陈嘉庚,可能是想涌现新一代陈嘉庚人物,就像雷锋以后,写雷锋一样,是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先生可以把这类文章归入《名人效应》专栏去,可能比《览胜》栏目效果更好些。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1-13 16:37

是非成败转头空。

小小老百姓,有的是骂名。有的骂为顽石,有的骂为毛厕缸里石头,还有的骂为烂耕索,烂皮驴子,灯草灰,石灰箩。猪大肠等等。都是短暂的,小区域的。{:5_158:}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1-13 16:46

啊啊,我画地为牢,孤陋寡闻,这一类文章不多,既不可能归入《名人效应》专栏去,更加不可能有《览胜》栏目。不过,近几年读的都是一些老古董,《史记》《四书五经》,感慨倒是不少,但是要写文章恐怕不够格。问好先生!谢谢您一直默默关注我,鼓励我,支持我!祝福您健康快乐长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旅游散记】12、陈嘉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