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疾控 发表于 2017-11-14 10:19

气温突降,当心血管可能受不了!


当前,高血压已成为国人心血管病的头号危险因素,并上升为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死于高血压的心血管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病人高达50%,并且每年新增高血压病例逾千万人,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3亿。其中,天气温度变化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常常被低估。
冠心病患者受寒冷冲击最大

人是恒温动物。其核心温度(指心、脑、肺等主要脏器温度)通常维持在以37℃为中心的一个狭窄范围内波动,极端情况时可向上浮动3℃,达到40.5℃,向下则只有-1℃达到36℃。超出这个范围生命活动将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暴露于极端气温可诱发血压、血液黏稠度、胆固醇和心率显著变化。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升高,易受极端气温影响的人群亦不断增多,并且增大了未来的疾病负担。

地处北纬45度的哈尔滨一年中有5个月是冰封期,冬季最低温度经常在-37℃~-38℃。每年冬季气温降至-19℃以下时,该市死亡人数随温度走低而显著上升,其中2.7%的人口死亡可归因于低温寒冷,尤其是冠心病病人受低温寒冷的冲击最大。
昼夜温差大心血管事件增多
我国南北纬度广,东西经度跨度大,使得气候复杂多样。北方寒冷地区因纬度高,只能经受太阳斜射,加上白昼时间短,这就造成了南北气温差别巨大。同时,北方寒地易受来自西北方向的冬季风和寒潮侵袭,以及受突发降雨、降雪的干扰,经常出现气温骤降的极端情况。当昼夜温差超过9.6℃时,因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炎引起的急性事件发生率则显著提高。

有研究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老人还是年轻人,脑出血的发生率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在冬季最高,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由于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处理突发情况能力有限,突发温度变异会带来人体相应变化,例如血胆固醇、心率和血小板黏度均增加,则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一日内较大的温度变化可致人群中出现超额死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气温突降,当心血管可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