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四月里来四月八
62、四月里来四月八石普水农历四月。早晨,我在散步。路上是络绎不绝的妇女,有熟人跟我开玩笑:“老师,跟我们一起去插田。”“好!”我笑着回答。来到操坂,一个早年的小学同学在田岸上跟我打招呼:“莫走!到这里跟我插田。”“行,明天来!”我其实挺喜欢插田的。曾引以为豪地自诩:“种田我不外行,教书我不内行。”我写三流博客,教二流的书,却插一流的田。我太熟悉插田了。“三月蛤蟆叫噔噔,谷子落地也生根” 。“清明下半种,谷雨下尽秧” 。“手捏黄秧七十七,谷子落泥一百一” 。民以食为天。“大人望插田,孩子望过年。”古往今来,插田是一件大事。南宋诗人范成大《村居即事》诗写道:“绿遍郊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子规又叫杜鹃,俗称布谷鸟,我们叫 “割麦插禾”。家乡人说听第一声“割麦插禾”叫有讲究:躺着听这一年生病,走路听这一年忙累,厕所里听这一年患痢疾,坐着听这一年轻闲。能轻闲么?插田季节一家老小皆忙:“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看鹅儿与雏鸭。”“三月四月江南村,村村插秧无朝昏。红妆少妇荷饭出,白头老人驱犊奔。”四月正是插田的季节。我手写板在电脑写一“插”字,后边竟然没出现“田”字联词。我好生诧异。散步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路边,没有人插田,都在撒播稻种,我不无感慨:世道变了,自小学会的这门手艺如今倒“英雄无用武之地”!沧海桑田。插田对我充满诱惑。我生在农村,刚会走路便到田边看大人们插田,望着一颗颗整整齐齐的秧苗,挺羡慕,挺有趣。稍大一点便在田岸上捡大人们剩下的秧来偷偷的插。过几天发现我插的秧居然也活了,那该是一份多大的惊喜!转眼它便长青了,不久便抽穗,终于长成了稻谷——成为能煮白米饭的稻谷!插田在我眼里是那么神奇。插田我练的是正宗童子功。记不清是哪一年拜师学艺,但可以肯定比我读书还早。早晨拉秧,田里水挺冰凉的,坐在“秧马”上,大人们说说笑笑,挺有意思的。拉秧也是技术活,左手拉右手捏,右手必须捏紧,不然秧长短不齐,农民们形容为“虾子脚”。捆秧也是技术,看似漫不经心,学起来比写字还难。“江湖一张纸,戳破就不灵。”仔细地看慢镜头,照葫芦画瓢,学会了,又是一份惊喜。捆秧有“马子桶”,有“转水龙”。插田更有学问。腰不能弓得太高,屁股越低腰越不痛,手插得越快。左手捏住秧根,食指母指分秧。右手插秧手指要伸直,不然会是“扭颗”,生长要差得多。古人写得逼真。“妾坐秧田拔,郎立田中插。没脚湿到裙,披蓑湿到胛,随意千科分,趁势两指夹。伛偻四肢退,遍满中秧恰,方方棋枰绿,密密僧衣法。针针水面出,女手亦留插。斜日日两竿,白雨雨一霎。”靠田岸插第一趟田叫“牵沿”,一般是技术能手。插田你追我赶,后边的人追上了前边的人,叫“关到了”。前边的那位成了败军之将,会乖乖退让,田里便会发出一阵欢呼。“蛤蟆无颈,伢儿无腰”大人们都这么说。其实插田是轻快活儿,就是腰酸。插一趟两趟没什么,但一上午,一整天那就腰酸背痛,第二天起床腰腿就有点僵硬。连续作战,便有人大声嚷嚷“唉哟,我的腰痛断了!”传说有位特别会插田的小伙子,人长得英俊,但家里很穷。财主家有位漂亮小姐,二人情投意合,但门不当户不对。财主不同意这门婚事,但他要小伙知难而退,说:“你不是会插田吗?你一天能把我家六斗坵插了,我女儿便嫁给你。”小伙子大喜,半夜便起早拉秧,使尽平生手段,一天没伸腰。太阳落山不久,夜幕降临,偌大的六斗坵只剩下一个秧的地方,。眼见大功告成,女孩欢天喜地一声喊,“插完了!”小伙子大喜过望,猛一伸腰,咔嚓一声,栽倒在田里,永远没有爬起来!故事是凄惨的。伢儿也有腰的。“四月里来四月八,家家户户把田插。”大集体时没到农历四月便开始插田,。薄膜育秧,用锹铲成一块块的,叫“小苗带土移栽”。插田时田里水全放干,用一种叫“划行器”的木滚子划迹,人照着划迹插,横竖成行,挺漂亮的。那是真正大集体,三、四个屋场一个生产队,四百多人口,两百多劳动力,分成若干作业组。会插田的男子劳动力和我们这些“无腰”的伢儿都是插田小组。我们从“小苗带土移栽树”插到红花草籽种田,接着便到龙湖边开荒田插单晚,不久便要栽“小苗带土移栽树”双晚田,直插到秋后三天。算算差不多要插三个月,近一百天的田。插田还是蛮快乐的。年轻姑娘小伙子,有说有笑。说着永不过时的话题,隐晦曲折或直言不讳的打情骂俏,交流着天南地北的趣事,传播着陈谷子烂芝麻的时闻。轻言细语的悄悄话,倾心吐胆的心事。田里没有文字狱,畅所欲言,一呼百应,欢声笑语,妙语如珠。插田身体是劳累的,心情永远是愉快的。插田每天上午下午都要休息一两次,我们叫“歇钵”。这时讲故事,说笑话,躺卧休养,一片快乐的海洋。大集体生活是贫困的,但人的精神极其快活。至今无比留恋。“四月里来四月八,家家户户把田插,田没插上岸呀~妹呀,小妹子不送茶呀,依呀呀儿喂~”田野上的山歌自然没有电视里的动听,但它却时时在我心里唱响,永远是美声唱法。忘不了,四月里来四月八。(2010.5.30)(2)(2015.10.24)2017/11/1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