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宰相屋祭祖
94、宰相屋祭祖石普水走下蜈蚣山上,我们又匆匆赶往九姑“石宰相屋”,祭祀三世祖石良公。车在一分叉路口停下来问路,一说“石宰相屋”小店里四位玩牌的老人同往西边指,可见“田园宰相”妇孺皆知。这时有一部车往左边下仓的方向扬长而去。有人认出是我们同行的车,忙喊不是往那边,但那车还是飞快地跑了。三部车都停下来怨司机荒唐,有人骂“二百五”,我说这位同宗该姓“石一” ,脑子似乎“多”了一点。也有人说少一点,该姓“九” 。那车上恰好都是老人和小孩,而司机的手机却无人接听,他也真的不姓石。说话间,这边又下来一位同宗搭面的去追。我大叫荒唐!司机南辕北辙是“小糊涂仙” ,而搭车去追那是真“大糊涂仙” 。那么多人喊都听不见,隔着车一人喊如何能听见?“聪明反被聪明误”,我直摇头。就这样在焦虑中折腾一个多小时,“盼星星,盼月亮”,好容易来“小糊涂仙”,他却三不在乎,我真佩服这位仁兄宽宏大量。“大糊涂仙”来时已看时间已到下午一点多了,先前勃勃兴致此刻已大打折扣。大名鼎鼎的“石宰相屋”在一个小山坡下,整个村子西高东低,北边是一处山坡,东南方向则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村子此较散落,似乎大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火砖瓦房,楼房不多,时髦气派的大洋楼更是少有。我感慨这里也“春风不度”,或许官家子孙吃老本吃惯了,不似平民百姓穷则思变,或者都到县城发展去了 。一条沙石大路直通村子南边的“宰相墓”。墓地很大,全部用水泥围起,共三层。第一层为大圆圈,后边有几棵大柏树,夹杂着一些花草;第二层是拜席,两边是一对威风凛凛的大石狮;第三层为主墓,砌成一米多高的围墙,顶部散放着鲜花,高耸而气派,显示“宰相墓”的威严。正中一块大碑,上书“三世祖良公墓” 远远可见 ,显示大方气派,庄严肃穆。(只是我不懂为什么前边不加“石氏” 二字)。右边竖立一块宿松县人民政府的石碑,宿松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间是1984年。墓地后边是“御碑亭”,亭子不大,但很气派。中间一块大石碑,碑顶双龙盘旋,高200厘米,宽130厘米的双龙拱日图案的“洪武诰敕碑”,碑文曰“明总兵元帅石良进秩诰命囗囗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安邦拓境,在蓄将才;叙爵赏功,在伸朝典。石良天资果勇,智略老成。盖自宿松仗义之初,能遏众寇,使一方无警,民庶咸安。当是时也,群雄并起,汝未尝轻于服从。及予大业已定,汝乃籍其人民,率其士伍以归于我,可谓知天运而识时务者矣!由是道通于蕲春,引兵于黄冈,直抵阳罗,夹攻湖广,西征之日,汝有助焉。至于同安舒城之捷,报国之心,尤为可纪,宜升卫校,用酬乃勋,尚勉后图,以期远业,可武德将军、英武卫管军正千户。宜令,石良准此。
宝
洪武二年二月”
“御碑亭”的四周都是当代人题咏。进门醒目处是石良亲撰的一幅名联:俎豆甲兵千载业江湖廊庙一般心 这是石良公自我写照,又是石氏宗祠的大门楹联,石姓后人大都贴在作为宗堂楹联。对联表现了作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高风亮节。民间传说这幅对联甚至救了作者一家性命。《小孤山》一书作者龙韵的一副对联:百战功垂洪武业 千秋勋在相公碑也撰刻在里边醒目处。近人孟晋、方济仁,石姓人题诗,捐款均刻碑于四周。石良墓宿松宿松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良公在宿松乃至安庆都是名人。那高大、庄严而神秘的“圣旨”二字高悬就是最好的资格证书。《安庆志》这样介绍“石良”(1319—1393) 字松颜,明宿松人。南宋都统辖石兴宗之孙。元末群雄崛起,石良在乡里召集义勇,筑城设寨、屯田养兵,以保境安民为己任。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 年),朱元璋率兵攻克江州,石良率宿松户籍及所属义勇赴九江归顺,被授统兵元帅,留镇宿松。次年,朱元璋被陈友谅围困,在鄱阳湖一时粮草断绝,遂派俞通海向石良求援,传出“谁送粮,封宰相”的口谕。石良率部3000 人,连夜开挖一条长达30 余里的新沟,直通前江,把粮草运到朱元璋军中。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陈友谅败出湖口,至泾江。石良率兵伏击陈友谅,中流矢而死。石良旋即奉命直捣湖广,全歼陈友谅残部。获得西征胜利后又在策应桐城、舒城诸战役中节节奏捷,成为战功显赫的名将。明洪武二年(1369 年)明太祖亲下诰命,敕封石良为武德将军,镇守亳州。洪武十年,又封为武节将军,屯军中都重镇洪塘湖,直属中军都督府统辖。洪武十九年,石良见朝廷许多功臣无辜受害,毅然引退。临行前明太祖偶忆许封相位前言,便安抚石良返里营造相府,做个田园宰相,石良遂在家乡建造一进九重的宰相官厅,石宰相屋由此得名。洪武二十七年(1393 年),石良病逝墓在今新安乡石宰相屋西北隅。石良公是名人。清代文学家方苞曾瞻仰此墓,“拔丰草,拂苔痕,朗诵碑文一通”,并感慨“其功高遇主如此其隆也” 。清人杨几《过宰相圹述怀》诗写道“将军铁骑去何时?自有宗孙祭酒卮。万古功名麟阁在,先朝姓字简书垂。山村孤冢苹蘩到,华表千年鸟雀悲。荆棘铜驼时事改,行人犹说相公碑!”(2009.4.8)(2017/11/23)
{:5_170:}{:5_170:} 好久未读先生的文章了
{:5_170:}{:5_170:}{:5_170:}{:5_170:} 就这样在焦虑中折腾一个多小时,“盼星星,盼月亮”,好容易来“小糊涂仙”,他却三不在乎,我真佩服这位仁兄宽宏大量。“大糊涂仙”来时已看时间已到下午一点多了,先前勃勃兴致此刻已大打折扣。 石小芳 发表于 2017-11-23 16:40
谢谢! 【飛儿】 发表于 2017-11-23 18:36
好久未读先生的文章了
你忙,我很想念你! 【飛儿】 发表于 2017-11-23 18:43
就这样在焦虑中折腾一个多小时,“盼星星,盼月亮”,好容易来“小糊涂仙”,他却三不在乎,我真佩服这位仁 ...
人多嘴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