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1-25 15:40

103\带考琐记(3)

103\带考琐记(3)石普水中考,一年一度。牵动千家万户,牵挂亿万人心。今年中考是严格的,带考辛苦的,但是最辛苦的还是考生家长。每天早晨,中午,下午,孚玉山宾馆五号楼前的树下都站满了人。男人,女人,轻年人,老年人。认识的,我问一个好;似曾相识又叫不上名字的,打个招呼;也有不认识的,给个笑脸。有自报姓名并递上高档次香烟,说是我的“胞学生”,啊,我眼拙,认人能力差。反正,来的都是客,都是送考。笑脸相迎,叫进屋坐,不坐;叫吃饭,也不吃饭;都在树下站着,在围杆上坐着,等他们的孩子们出来,拉着手,问孩子们晚上睡得可好,问孩子们考得可好,问孩子要不要钱。家长三五成群,熟人们站在一起,笑眯眯的,不急不忙,静静的站着半坐在围杆上。第一天上午,侄子打来电话,说侄孙昨天晚上一夜没睡。我说考试没睡好很正常,80%人如此。除了心态特别好的人和没心没肺的人,谁倒头便睡?侄子在外打工,侄媳妇早晨来。今年我们屋里有四位考生,两位坚决不要家长来。说了,如果家长来,他考零分!家长知趣,不敢来。一位“陪同团”,丈夫打电话叫妻子来,女儿却要母亲不来。年轻的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在宾馆五号楼前的树下站着。叫她到宾馆坐会儿,不来。等女儿出来,母女俩牵着手一块走。女儿进考场了,她在北门街闹市两边店铺边转,说是“买东西”。散场了,娘俩一块回去。叫她到宾馆吃饭,不去,说是“到亲戚家吃”,其实我知道是去买点什么混混。我送她女儿的那个考场的,亲自见证了她尽职尽责的“陪考”。最后一天,女儿叫母亲不来,母亲说丈夫叫她一定要来。最后,女儿教母亲,父亲打电话来,就说“来了!”难得善意的谎言。可怜天下父母心!送考快30年了,什么都习以为常,然而我却被深深的感动着。教师是平凡的,教师的责任却又是沉甸甸的。带考期间我拜访了两位博友。一位邀我去廖河古戏台,但带考责任重大,我没去,错失良机。另一位博友为我们学校写了篇报导《以教研促教学抓特色求发展·佐坝初中立足教改谋发展》。文章说“语文老师张玉学撰写的德育教学论文《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文刊载于国家级某教育刊物,被县教育局向全县推广。”——其实《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搞的科研课题,是我写的结题报告。但是,他们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功劳记到“语文老师张玉学”身上。换了别人,一定要找他们理论一番,“张玉学撰写的德育教学论文《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文”刊载于什么“国家级教育刊物”?谁提供的材料?他们就这么糊弄党报和读者?我们是博友,抹不开情面。不与之理论,我老了。况且,他们为人歌功颂德不白给,一篇文章起码要几百元酬劳呢,这潜规则不知我们学校领导可知道?随他去吧!何苦断了他们的生财之道?(2012.6.21)(1081)2017/11/2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3\带考琐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