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8 15:31

160、宿松的路

160、宿松的路石普水我天天在家走路,偶尔也在县城走路。在县城不仅仅是散步,是观光,也怀古,发思古之幽情,体会宿松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今年元旦期间,特级教师告诉我:宿松有一条新绿道。于是很高兴地与他逛了这条新建的绿道。我们在宿松路山水公园对面方向踏上绿道。向东,往钱家山方向出发。路上还有农民工在施工。绿道路面大约三米左右,可以四个人并排走。彩色沥青路面,铺上了防滑的路面砖。左边是钱家山,三、四米深的渠沟,渠沟里有水。路两边是铝合金栏杆,光滑铮亮。栏杆旁边铺设着草皮,栽上了花草苗木。还种植了特色乔木、叠级花带、特色花草。还有行人休息的亭台,自行车停车处。这里是老城区连接新城区的纽带,是城乡结合部。左边是钱家山,右边不远处是孚玉路,行人车辆看得清清楚楚。身居闹市却安安静静,而且鸟语花香,空气新鲜。明明是城区,但没有熙熙攘攘的行人喧嚣,没有接连不断的大小汽车的鸣叫。这里是城市居民难得的休闲好去处。临近龙井路旁边的山脚下,竟然有一个别墅群,开发商无孔不入,真的独具慧眼,一排排式样别致的漂亮楼房恰到好处。城中村。有钱人真的会享福!我们从宿松路一直走到龙井路。感觉宿松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漂亮!我们一边走,一边议论,感叹不已。宿松是一个老县城。《江南通志》载:“汉松兹候国故城,在今宿松县城北五十里即松兹县邑,名仙田庄,有县河遗迹。”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移治鲤鱼山南麓,距今已经1387年。宿松县城位于县中部偏西,地理座标为东经11603~11607北纬30°07′~30°11′。准确的说,宿松县城开始修建于明崇祯乙亥年(1635年),监军史可法监督城垣。宿松知县苟天麟奉命监造,两年完工。城垣周长四里(2000米),共建箭垛1420个,城楼6座。清康熙初年,知县王民皞督修内台4座,寓铺4座;知县朱维高督造悬楼20座。因城墙倒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朱卷鼎造东门城楼;刘晏督造北门城楼;毕有光等督造小东门城楼。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县张鼎主建城西化龙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知县张俦奉命维修扩建城垣。城高2.3丈(合8米);墙基宽2.5丈(合8.3米);正门4个城楼全为5架3间重檐四垂式建筑;边门两城楼各建屋一间。全城周长3448米。 城墙、城门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民国政府县长谢殿栋下令拆毁。《宿松县志》记载,县城有五条古道。三条县际通道。第一条出县城大西门到黄梅县治、江西九江。第二条出县城大东门到望江县界。第三条出县城北门到湖北蕲春县境,这是长江之滨通往大别山腹地的捷径,因而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道。到1985年,宿松这三条主干线全长100.3公里。其中渣油路面68.1公里。其余都是砂石路面。还有两条县大道,第一条到佐坝松梅岭至佘家嘴,第二条至老洲头。很长一段时间,宿松县城内道路为“一纵三横”——纵为“宿松路”,横为“民主路”、“ 人民路”、“孚玉路”。宿松路是宿松一条主要交通干线,是三条古道合并的。它往北通太湖、潜山、怀宁、安庆,往南通湖北、江西。它是105国道,在县城自钓鱼台渠道管理处,南至河西大桥,全长2500米,街道建筑红线25米。曾经是宿松第一路。宿松老县城大西门至大东门在民国时期连成一条正街,老百姓称之为“老街”,现在叫“民主路”。解放前正街宽不足2米,路面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铺成;小巷多为鹅卵石铺砌路面,少量黄泥粘土路面。 “民主路” 分民东、民西两街,原为老正街,路面3米,青石铺垫,1953年,从大西门至洋油栈段,大东门至老当店段两旁各扩宽一米。1955年两旁又各扩宽人行道一米,撬去青石板,改成碎石路面。1967年冬至1968年春用水泥、石渣铺垫;1978年扩建街宽5米,长1010米,东延至小街口,为碎石路面,长490米。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是宿松县城最繁华的贸易区域。“人民路” 始建于1972年,泥土路面,宽12米,至1976年初具规模。1983年扩建,西以老城西北郊的马鞍许屋为起点,东至城东郊石油公司,建筑成全长为2700米、宽35米的新街道。车行道宽14米,每侧道边绿化带宽5米,预留1.5米人行道。人民路是县城街道中心枢纽,南接东风、新建、四新、民东、民西;北接新辟的林场、园林新村及改造后的龙井等路;西接宿松路。孚玉路的修建是本世纪的事了。先是东段,后是西段。全部钢筋水泥结构的水泥路,路面更宽了,更坚实。路两边都是新建设的漂亮楼房。它不仅仅是城区居民活动中心,而且东连接复兴洲区,西边连接高速公路,是东西交通大动脉。如果说,建设“人民路”是改革开放的开始,孚玉路则是现代化的开端。而开发东北新城,拉开了宿松现代化建设的崭新一页。一个崭新的宿松新城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推土机轰鸣中,龙井路向宿松人民展开了新视野,新气象。紧接着,龙湖路比龙井路还要气派。宿松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感叹不已。如今宿松城区已经由“一纵三横”变成了“三纵五横” 。“三纵”是在宿松路东西两边分别加了一条“龙门路”、“龙湖路”。西边“龙门路” 连接人民路、孚玉路、一直通向开发区、高速路。这里人气旺,路两边高级酒店林立,顾客盈门,晚上往往没有停车地方。东边是去年刚刚竣工的“龙湖路”,这条路是把人民路、孚玉路、将军山路连成一片。这是宿松最气派的路。两边都是上档次的高档名贵树木,夜里灯火辉煌,到体育中心锻炼的人络绎不绝。在东北新城,龙井路与龙湖路之间去年还新开通了一条路“小孤山路” ,这条路两边培植着花草树木,夜里行人不断,那是热爱生活的人们在健身。“五横”自南到北第一条路是“城墙路” 。“城墙路”在县城最南端,这里是城乡结合部,是唯一没有汽车的路,静悄悄的,适合人们散步。大约相隔一百来米的“民主路”则显得格外拥挤,在实验小学放学期间,几乎迈不开步,摩肩擦踵,前后左右都是人。“人民路”日日夜夜车辆川流不息,路两边店铺林立,那是商业街,那是交通要道。与“人民路”并排的是“孚玉路”。在县城最北端的东西方向的一条新路,连接宿松路与龙井路,那条包围着将军山的路,我曾经问县城工作的儿子媳妇,他们不知道路名;我也问出租车师傅,他也不知道路名——宿松发展太快,日新月异!这条叫做“将军山路”的路两边两边绿化得非常好。宿松的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漂亮,越来越人性化。那是一条条繁荣富裕兴旺发达之路!安居乐业,经商贸易,健身休闲,无所不恰到好处。“我们走在大道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在心里歌唱。(2015.3.22)(2017/12/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60、宿松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