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14 15:36

176、腊月黄天——回家(189)

176、腊月黄天——回家(189)石普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成了一句流行语。往常打工的年轻人大都在腊月二十几才回家。今年或者因为天气预报反复说极寒天气吧,不少人赶在这之前就回家了。这是一个政治昌明的年代,人们的行动极其自由。都说今年经济紧缩,但是屋里一个弟弟9月份出门,轻轻松松挣了8万多块钱。弟弟说,“差不多。年年都是那个样子。”他“一年十几万块钱,比较稳。”弟弟笑哈哈的,做事稳。他是高中毕业生,不办厂做老板,不承包工程。老老实实地做裁缝,一年十几万块钱,他并不后悔当年没有考上大学,“只要存100万块钱,就等于有退休工资。”他不买车,也不到城市买房子。一心一意等儿子大学毕业,希望寄托在儿子身” ——让儿子圆自己的梦,让儿子找回自己失去的梦。他是稳健派,务实派。自来水到今天还没有通,这是极寒天气留下的后遗症。说不定路上哪个水管冻破了吧?自来水厂没有人来修理,农村人淳朴,好说话。我家里也有一口井,盖楼房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打的。前年腊月准备清洗,但是从早晨到下午,井水还是抽不干。所以现在井水只能洗衣服,洗碗用。吃水到人家清洗了的水井里挑。腊月一个重要工作是吃喜酒。十八日,一个结婚的大学生,在上海工作,妻子是望江的,妻说肚子挺大——昨天生儿子了。我们屋里风俗,结婚屋里送礼60元,同姓的本家100元。那么一点钱晚上一个人喝酒,第二天早晨还有两个人。嫁女送礼40元,中午一家两个人吃酒,酒席上一人一盒烟,但是新郎新娘酒席上张烟每人给10元钱——不好意思,我给了20元。这是一个划不来的生意,一个赔本的买卖。但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二十四日又有一个嫁女的。“新娘子”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差不多半老徐娘了。因为计划生育,农村青年男女一直等生了儿子才举行“新婚之喜”,才完成大人的“手续”。这也是与时俱进。这也是创新。以前闹新房呀、作乐呀,都已经成了过去式,老黄历。虽然说是赔本的买卖,但是人云亦云,大家都这么办。这叫“住在一乡,打在一梆” 。所谓“送礼三分赊,接礼赊三分”。年轻人喝酒图个热闹气氛,小孩子好玩。醉翁之意不在酒。然而,我却不很适应,正常的人体“生物钟”被打乱了。我一般都是下午5点钟左右散步,6点钟左右吃饭。但是现在什么时候喝酒?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晚上6点钟左右有人通知了,可是到他家一看,只有几个人外地口音的人在打麻将。那是女方娘家人。走出来在隔壁人家坐着等。小伙子们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喝酒呀,打牌呀,手机呀什么都是津津有味的话题。我只是看电视。早晨什么时间喝酒?天知道。妻给我开水冲了一大碗苦荞麦糊当早餐。早晨的酒一直12点钟才喝。我想起了县城一位本家的爷爷,那位离休干部参加任何活动都回家吃饭。他不打乱自己的生物钟。我却不能不去,那样就成了不合时宜的“另类”。别人就会背地里议论纷纷——不就是一个穷退休教师吗?有什么了不起?喝酒时席上一位跟我一方的客人,吐沫横飞地谈天说地。自来熟,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好像什么他都知道。听得太多了实在有一点不舒服。古人讲究“食不语,寝不言” ,这是有道理的。我提醒他,声音小一点,别让吐沫飞到盘子菜里去了。这年月,打工的虽然没有读万卷书,却行了万里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有识之士自然不少。那些手上戴着金灿灿的戒指,掏出中华香烟敬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多的是显摆,显示他是有钱的大老板。然而,那是暴发户。不叫的狗才咬人。真正有钱的人他不显摆。真正有身份的人怕暴露——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隔壁屋里一位后生花88万块钱买了一套两间三层的楼房。现在主人却不肯“过户”——他害怕暴露身份。后生十几年辛辛苦苦挣钱才买房,他却“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他的楼房肯定来路不明,说不定是一个贪官。(2016.1.30)(2017/12/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76、腊月黄天——回家(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