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21 10:47

198、烈日炎炎(2)——回家(208)

198、烈日炎炎(2)——回家(208)石普水烈日炎炎的日子里,每天我都很早醒来,梳洗完毕来到芝麻地里扯芝麻草。几天后,郁郁葱葱的野草没有了,芝麻居然像模像样了。六月六日,妻从县城回家,表扬我做了一件好事,虽然早已经不是小学生了,但是得到表扬居然也欢喜鼓舞。我们来给芝麻间苗,同时吃了几餐香喷喷的芝麻苗做菜。现在,我的这些芝麻已经有一米多深,而且结了密密的角,看着都令人鼓舞。这是我今年做的一件最大的好事!菜园子里到处野草丛生。扯完芝麻地草我又到菜园子里扯草。天气不热的时候,我从家里步行到王岭,整整一个小时。我一般6分钟走一里路,这样看来从我们家到王岭应该10里左右。我7点钟以前从家出发, 8点钟左右到王岭,刚好赶上乡政府早餐。全乡14个村的建档工作到7月初勉强告一段落。我的建档正式粉墨登场。开始,我跟乡长说,大约十来天就可以完成建档工作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档案材料是放在县档案馆作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材料。若干年后,或者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但是查找这些档案材料的人会看到整理人是“石普水”,如果档案没有整理好,他们会骂我“混账”——他们是不会知道事情前因后果的。由此,我必须努力整理好档案,不留骂名。至于各个村的材料怎么样我管不了。真的要整理“好”,谈何容易!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让刘会计帮我弄了一张“排序表”。一共11项内容,我按部就班一项一项地做。全乡14个行政村,405个村民小组,我也把它们列了一个固定顺序,以后每一项内容都按照这个顺序来。万事开头难。第一项档案材料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审批表” 。只有14个行政村的405张审批表,分两个盒子装。装盒前每一个盒子上面都必须有一张“目录”,内容包括文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和备注七项。乡里有专人打印目录。但是“日期”、“页数”由我提供——按道理这些必须是各个村提供,但是有些村没有。我必须一个一个的查找“日期”,必须一页一页地数“页数”。看起来不是什么难事,但我是一个急性子,什么事都想一气呵成,迅速做好。所以具体到405个村民小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非经过不知难。欲速不达。很多事往往事与愿违。什么都不是我所期望的标准化。往往今天这里出现一个小问题,明天那里碰到一个麻烦事。有时候,正在清理一个村的材料,按照固定顺序一个一个地排放,但是忽然缺少一个村民小组的。仔细找,再仔细找,翻箱倒柜都没有找到。汗出来了。急的。这时候我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慢慢来,不着急。打电话给村资料员,一问三不知。我只能自己一页一页地翻——原来是“合二为一”——他们把两个小组缝纫到一个小组了!这样一折腾,我想完成的这项内容,时间不得不往后推。按照规定,所有档案材料必须用缝纫机缝而不能用订书机订——因为订书机订会生锈。而缝档案材料的是乡里的一个炊事员,她只有下午两点钟以后才有时间。我不得不等到她下午两点钟以后来缝。身不由己。这时候,我就想到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乡政府中午12点钟就餐,三菜一汤。分别用四个大桶盛着,里面放一个勺子,各取所需。我投其所好,往往选择平常家里吃得少的,比喻海带、胡萝卜、萝卜等等。我的口味大众化,什么都吃。而且,还有我从小喜欢的锅巴粥。晚上有时人少,只有几个菜。午睡时我拿着一本冬生哥的书。看着看着睡着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从《岁月悠悠二郎河》到《松窗杂记》,到《共和国走过之路》,看完这三本书,我对冬生哥肃然起敬。想给他写一篇文章。但是,一直没有时间。整理档案是一项合力工作,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能够做好的。有时候我什么都准备好了,打电话通知打印社打目录。但是印社打却来了生意,于是把我的目录给压了下来。打电话问,说马上就好,马上就好,但是一直到第二天都没有“好”。要么有新生意,要么出现了什么什么新问题。打电话请示黄一主任,领导也不能立即答复,他也要请示。一个上午就这样一直干坐着。时间长了,感觉身子有点僵,腰有点疼。想出门走走,刚一出门,滚滚热浪立即扑面而来,真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防汛抗洪抢险的日子里,乡政府白天安安静静。从7月份开始,书记、乡长带领乡政府60多个工作人员全部下乡,到各个行政村住下来,跟村干部日夜坚守在防汛抗洪第一线。有一天夜里就餐甚至只有几个女人吃饭。黄一主任也下乡了。我孤家寡人,有问题只能电话请示他。材料都准备好了,还必须一个盒子一个盒子先装试试,看看每个盒子装多少份,然后再统一编号。我清理材料,核对材料,先装盒子试试,然后等打目录再装盒。等呀,等呀!目录终于来了。缺的材料也缝纫好了。我日期呀页数呀什么都正确。这才能够装盒。先把盒子八折,然后放“备考表”,里面填写“备考表”——填表人“石普水”,审核人“黄一”。再按照目录表顺序装相关表格,上面放目录,系好带子,然后折好。最后填写档案盒上的编制代号,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室编件号、馆编件号等等。我成了一个机器人。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感觉。每日里机械地,麻木地,身不由己地完成着这些乡村所有人都异口同声认为是“无用”的废事。脑子里麻木的时候,站起来感觉空调里的阵阵凉意,让大脑清醒清醒。每天在乡政府吃完晚饭,已经到了6点半钟。黄一主任往往把我送一段路,送到佐坝或者柳屋。我到石屋在附近溜达溜达才回家。回家烧一壶水,喝两杯茶,洗完澡,时间已经到了8点半,《海峡两岸》开始了。靠在床上看电视,人也觉得疲劳。一直冷落了家里那部买来不久的电脑。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写博客。整理土地确权档案一直到7月25才结束。前后经历了整整一个多月时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016.8.27.)2017/12/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98、烈日炎炎(2)——回家(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