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27 09:58

238、新塘岸——回家(23)

238、新塘岸——回家(23)石普水写的都是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琐事,一件大事几次动笔却都搁下来了。这是石屋亘古未有的一件大事,一条新塘岸横空出世。一条新塘岸。4米多宽,比两层楼还高,60多米长,把屋面前洪坟山和西边的团坡山连成一体。塘底平整一块,面积十来亩。好大的一口塘啊。旧貌换新颜!我感慨万端。我们石屋一百多亩水田,有七口池塘,散落在村前、山下、水田上边。池塘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名字也不富有诗意。上塘、老塘、新塘、中塘、毛屋塘、下毛屋塘、胡毛塘。不知道七口池塘挖于何年何月,只知一口“新塘”修于1957年,是我能走路时挑的。既然叫石屋,则我们石姓是最早的先民。我的18世祖鲲(1766—1832年)是石屋第一个人。他老人家最早修建哪一口池塘?或许,那口微不足道的上塘是我的17世祖的杰作?或许,是我爷爷的爷爷们的作品。是愚公移山自己动手?还是花钱请人挑的?无从得知。在那人挑肩扛的时代,两只篼子,一条扁担挑起土来闪悠悠,沉重而枯燥。农民靠天吃饭,水塘与田地同等重要,是薪火相传的祖业。曾几何时,水瘦山寒的冬天,都是农民搞水利兴修的时候。塘岸上都竖着木排标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红旗飘飘,人声鼎沸,歌声、号子声此起彼伏。那是毛泽东时代的画面。责任制后再没有人挑塘了。谁也不关心池塘是否有水,只有几户人家插田。逐年汙积的泥沙快把塘填平了。挑塘,水利兴修,已成为过去的名词,成为记忆中的一道景观。没有人挑肩扛,男女劳力都到大城市打工去了。现今是机械化时代。去年十月份,巨大的挖土机掘开了塘口,水放干后,老塘岸上几十年的树、竹子都被锯断。推土机开进了塘。机声隆隆,老塘岸很快被推平,老女人们争先恐后捡树蔸、竹子根。原来塘岸上的硬土推到新的塘岸,塘岸从底层加宽,加厚,比坦克履带还宽还坚硬的铁链子在上面来回碾压,与原来一块石头四人“打硪”,用“忙杵”捶,自是不可同日而语。挖掘机把塘底1米多深的乌黑的汙泥挖出来,用拖拉机运到山坡上,先前挖树准备放塘泥的地方小了。于是洪坟山,团坡山,村里人家屋前屋后空坦上全堆满了汙泥,还是堆不下。塘里的汙泥太多了,责任制后40多年的泥土,乌黑的汙泥没地方放了。开会,把汙泥放在塘边的田里,机器手灵活地一挖,一放,一扒,田里又是平平的。让人感慨,机械伟大,社会进步!老塘岸上的土筑成了新塘岸。这条老塘岸,曾经是人行道。白门楼的人在老塘岸上走了几代人,直到70年后才代改走新塘岸。我看了57年的老塘岸一瞬间说没就没有了。新塘岸比以前高了几米,宽了几米。站在家中看新推出来的塘,简直就是水库,再也看不出半点原来塘的影子。从塘底下看塘岸,让人想到三峡大坝。我们的先辈可能做梦也想不到石屋会有这么大的一口塘,有这么高的塘岸!我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如果前人有知,我的父母亲,我的爷爷奶奶,看到这新塘,是绝对认不出这是石屋的池塘,或许,他们会怀疑走错了地方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后悔没拍下老塘岸的照片。(2012.2.12.)(1223)(草稿)(2017/12/27)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1-2 20:55

写机械化土方工程,修塘筑基,轰轰烈烈,繁忙气象。文中赞美,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现在生产力。是值得一读的。同样是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现在生产力。比较起用机械化毁田、拆屋的悲惨场面,要光鲜万倍。先生为1957年修的塘岸,一瞬间说没了就没了,还有感慨。而鄙人祖上五百多年的基业,包括祖坟田园家井,就是被机械化土方工程给毁了,假征收是一群花言巧语的魔鬼,毁田建厂,招不来商,引不来资,任然萧条复萧条。像残忍的美女蛇,偷吃了贫道的金丹。却不能有所感慨。不忍多说,只此顺带讲一句做结尾:736字处,与原来一块石头四人“打卧”,是不是打硪啊?发音wò 是一样的。还有769字处“汙泥”。污泥,如果用旧写成汙泥,现在的学生不一定认得。(个见)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1-3 10:17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1-2 20:55
写机械化土方工程,修塘筑基,轰轰烈烈,繁忙气象。文中赞美,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现在生产 ...

先生是一字师,“打硪”以前常常看到,一时想不出来,所以加了一个“打卧”。在年轻人面前常常是老了,在先生面前不敢说老,您应该比我年龄大,精明强干,老当益壮,敬佩!祝福!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1-3 15:58

我入学初,正好是语文课本新老字体改制,老师像舍不得丢开知乎也者,我所学的,像污染了的残羹剩饭,或多或少影响到我。再后来废学务农,偶然作文,老又不老,新又不新,作句就四不像了。

如上一题中“假征收是一群花言巧语的魔鬼,毁田建厂,招不来商,引不来资,任然萧条复萧条。”
任然萧条复萧条,就成为累赘。且是病句。
有了“复”字,任然也不是仍然。
有了“毁田建厂,招不来商,引不来资,”
“任然”就不如用“任他”。

我自错字百出,发现先生文中个把错字,还敢于说出来。既不敢愧领“精明”,也不是不自量力,而是喜欢先生这篇文极好。为少些夹杂,我愿说。
像唐朝文学家梁肃《删定止观》里说的“判为章目。推而广之不为繁。统而简之不为少。如连环不可解也。如贯珠不可杂也。”
先生如果改掉了错字。心里会很高兴的。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1-3 16:18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1-3 15:58
我入学初,正好是语文课本新老字体改制,老师像舍不得丢开知乎也者,我所学的,像污染了的残羹剩饭,或多或 ...

提笔忘字那是自然现象,但是我是所谓老师,语文老师,语文高级教师,错字不应该。但是真的提笔忘字,又不愿意查字典。难得老兄直言相教!前人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先生是我的知音!良师益友!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是我们心相通!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38、新塘岸——回家(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