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27 10:27

240、回家(25)

240、回家(25)石普水雁南飞,南来北往出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都陆续飞回来了,飞到老家过年了。欢声笑语,人来人往。村子里热闹起来了。热闹是年轻人的专利。聚在一块天南地北吹牛皮。我跟他们熟悉却又陌生,不是一路人。见面打个招呼,陪个笑脸而已。他们谈笑风生我当听众,做拉拉队,捡个话尾。风水轮流转,再轮不上我高谈阔论,占据讲坛了。他们财大气粗,打牌动辄几十、几百,在他们眼里,钱就是一张普通的纸,笑眯眯地拿来,笑眯眯地拿去。如此而已。我一个内侄,去年三十晚约我弟弟赌一场,据说输了几万块。他们都是老板,一个开鞋厂,一个开服装厂。都开着小轿车回家,都想得开,抓钱不数。他们只是小学文化,读书时都鬼混。我那弟弟小时不知偷了我家多少梨子,他鬼点子多,有一次剃个光头,妻问他剃光头做么事,他煞有介事的说“莫做声!一个治法!”——“治法”,就是家乡老年人搞迷信的一种做法。妻信以为真,悄悄问他母亲,才知道是为了偷偷划水不被家中大人发现而剃光头的。这年头,又是“读书无用论”。胆子大,嘴巴甜,脑子活的人赚大钱。看到别人做什么,他也做,成功了。倒是读书人思前想后,畏首畏尾,错失良机。我们屋里四个老板,最高学历是初中。我的堂弟,也是我的学生,学过石匠,后来学打鞋样,现在办鞋厂,据说是千万老板,在广州买了套300多万的房子,在县城投资200多万做店面房,说以后可以吃房子的租金。一个也是我的学生,一个精明的小老板。念书倒是挺聪明的。小时母亲被害,初中毕业出门打工学裁缝,去年在县城办裁缝厂,初露锋芒,赚了30多万,还不到30岁。一个做石匠,念了初中,但没毕业。在海南十多年包工头不知赚了多少钱。去年儿子女儿高考,请客“周情”,席上人人发烟,挺大方的。他爱喝酒,据说餐餐都要喝。我这位只读过几年小学的小弟,打几年工后在广州办厂,赚了钱开车到处转悠。他胆子大,嘴巴甜,人缘关系好极了,熟人多,同工人称兄道弟,做人方圆,领导一群工人吃香喝辣。他不喝酒,但爱赌钱,推牌九尤其精,有大将风度。输赢都笑眯眯。肥头大耳,一个白白胖胖的精明老板。屋里有两个“60后”的高中毕业生,复读了一年没考上大学。现在一个做石匠,一个做裁缝,都不是老板。做裁缝的极省吃俭用,有心机,每年夫妇俩挣十几万,用体力挣钱,一个人一月能做八千块。做石匠的做事中规中矩,但没别人速度快。不偷工减料,不玩心眼。爱喝酒,餐餐都要喝,酒量很大。自己说在火车上都要喝,而且是白酒。他不包工程,只是天天卖刀工。夫妇俩每年拿回家不过几万块钱。我一位没有血缘的外甥只读过初中,他一段话比哲学家说的还深刻通俗。他说,“没读书的人脑子是空的,没什么成见,看别人这么做发财了,他也这么做。”初生牛犊不怕虎,读书少的人做事大胆,做了再说。做好了,英雄一世,扬眉吐气当大老板;做塌了,从头再来,大不了再打工。“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成者英雄败者寇。”他们可当主帅。刘邦不读书,他成了帝王;萧何、张良、韩信饱学之士,只能作智囊,当军师。读书多的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我这位小学还没毕业的亲戚,跟高中毕业的大哥学裁缝。高中毕业的大哥至今还当裁缝师,他当厂长。发了,又买车又到县城买房子,他脑子是“空”的!地上本没有路,大胆的人闯出一条路。年轻人回乡让人有点认不出来。改革开放政策英明,感慨时代变了,赚钱似乎轻而易举。知识与金钱不成正比。这是中国国情。(2012.2.24)(1376)(2017/12/2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40、回家(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