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28 15:12

260、回家(45)

260、回家(45)石普水学校放假了。我还一如既往9点上班。“你还上学?”路上碰见我的人都问。其实,我是上学,但是我到学校一直没上课,而是上电脑写博客。我的博客非驴非马“四不像”,洋相百出,的确需要学习。这不,昨天第一次发现QQ里有“留言评论审核”。意外惊喜!啊,原来我QQ里还有一位“小蜜”替我主持着日常工作,对有疑问的留言和评论,留着等我裁决。在QQ一亩三分地里,我就是董事长,大权在握。我赶紧打开看:“石老师,您博客的字迹看不清楚,能全部都用如黑字白底,那样的话好看多了。”“看不大清楚,注意不要底色。”“小蜜”扣下评论不发,而不是我删除了朋友评论,无意中得罪人。不知者无罪。在网络里,我年纪老大不小,却是一个外行。很多的未知数,很多的新鲜事,一问三不知。一个典型的老年痴呆,深感惭愧。其实,我的博客是一直在word里写,有时引用一段文字,它们便与原文井水不犯河水,发在博客便是一道黑字一道白的,有如京戏里的人物脸谱。有什么办法?我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师傅倒是有一个,电脑360行恐怕没有他不会的。叫师傅4年多了,最近同事起哄,说我拜师心不诚,没送师傅节礼,所以师傅留一手。不管怎么说,终不成大事小事常去问他吧。于是乎,我蒙混过关,不懂装懂,弄成这种结局。尴尬啊!我写博客不伦不类。现在大概已经敷衍凑数800来篇,一百万字了。皆下里巴人,俗不可耐。东扯西拉,不成体统,臭泥巴糊不上墙,老不进步。早先标榜“读万卷书,修心养性;行万里路,健体强身;写自由博, 信马由缰;交道合友,携手前行。”至今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乐逍遥。在网络我是一个百分之百的自由人。偶然也投几回稿。去年《教育文汇》共刊登6篇文章。没多大的诱惑力,没很大的积极性。我不差那百十块钱的稿费,不愿为那百十来块钱折腰,愿挺直身子做人。木讷,愚笨,无所求。倒是对朋友邀我搞家教有了点动心,有点诱惑力。平生一无所长,就教书、辅导孩子那么一星半点儿特长,那么点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追求自己认可的人生社会价值。“你一个月要一双鞋么?”“明天修路你要出钱!”散步时有人跟我开玩笑。走路,为健康而奋斗,其乐无穷,动力无穷。路边有四个老人在打牌,慢吞吞地,半天出不来一张牌。赌注很小却极为认真。四个人共三百多岁了,年纪最小的也76周岁。老夫喜作黄昏颂,人生七十古来稀。76周岁了,人生岁月中最后一站,具有旅程碑意义。慢慢玩吧,享受生命的乐趣。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生多少不平凡的岁月。成家立业,生儿育女,送老归山。而今,什么任务都完成了,无挂一身轻。孙子都生儿子了,四世同堂了,做老太爷了。但是儿孙们都飞走了,不在身边。老伙伴们凑在一块乐一乐,何乐而不为?四个老人中年纪最大的性格不好,“我不喜欢个个,个个不喜欢我。”但他身体特好。有人当年打过自己父亲,他父亲却说“打得好!打倒刘少奇!”他们有人少年时讨过饭,招过工,身体一直不好,青年便吐血,但却活了76周岁,也是一个奇迹。一位残疾,瘸腿,学裁缝手艺,儿子们多挣大钱,妻子病歪歪的,四个老人在他家打牌。四个年轻媳妇,留守妇女。早晨洗衣,欢声笑语。太阳出来在家绣金匾,不打牌,也不下地劳动。洗衣,煮饭,陪儿子读书,丈夫在外打工挣钱。小日子美滋滋的。有两家“会上人”。大概是耶稣教吧,比较神秘,只知道他们家中挂着“+”字。平时在家念经义,不吃猪血,不烧香下跪。每星期四不管多忙“会上人”都集会。有病他们不请医服药,说,只要祷告就会好的。还说只要祷告,瓦瓮里米就涨,钱也涨。有一位病入膏肓,妻劝她赶快治,坚持不住,还是去医院治好了。入教,其实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支柱,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成人游戏,一种新鲜事物。入教的人大多生活坎坷不平。“死男人的”——有人经典概括!散步,我看见看山人给狗扇风。说“狗最怕热,怕蚊子咬,有一只狗被蚊子咬死了!”感人!看山人是个鳏夫,他与狗相依为命!路边有人在等车。我说“这车走了吧?”“没走,打电话了!”他非此车不坐。他们君子协定,车少收他一块钱。他们永远的默契,永远的顾客,永远的彼此关照!只是为了一块钱。钱能通神。路上还有两个人。一个骑自行车,一个像我一样步行。骑自行车的卖茶叶,70多岁,只要跟他搭腔了,你不买,他不走。“死缠”是他的生意经!卖茶叶的我叫他舅舅,卖黄烟的我叫他表哥,他步行卖黄烟,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他说,“不要车,不要轿,只要两只脚撂!”人生是一本书,一本无字天书!人生是一场赌博,不按常理出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个中道理谁也说不清楚。有人说是“三”七二十八,各有各算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60、回家(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