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莫做生活,伢儿——回家(54)
267、莫做生活,伢儿——回家(54)石普水早晨散步到芦咀时,看见了舅母娘。平时我散步一般是不停下来说话的,但看见舅母我走近前喊了一声。舅母老了,背比以前得驼得更厉害,昔日五大三粗的舅母娘弓着腰向我走来。“呐早(这么早)。坐会不?”舅母娘说。“莫做生活(农活),伢儿!”临走,舅母娘叮嘱我。“伢儿!”叫得我心头一热!如今这世界上,叫我“伢儿”的,就惟独舅母娘一个人了。父亲没有兄弟姐妹。我在家是父母的“老小”。舅母娘老了,有80来岁了吧?母亲在娘家排行老大,舅舅是老小,母亲比舅舅恐怕要大十几岁。舅舅走得早早,1973年便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6人,还有一个遗腹子表妹。舅母一人顶起一个支离破碎的天地。舅母对尹氏功高盖世!舅母是一个女强人,打掉门牙往肚里咽,里里外外一把手,硬是把表弟妹们一个个都抚养成人,成家立业,她劳苦功高。风风雨雨40年了,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舅母一人知道。舅妈年轻时身材高大,个性刚强。如今,岁月吞噬了舅妈的青春年华。“莫做生活,伢儿!”我咀嚼着舅母娘的话,心里热乎乎的,只感觉语重心长。舅母娘屋前有我一个老同学,家就在路边。他的妻子操着黄梅口音说,又要去美国照护孙子了。老同学1979年考上大学,那年月是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毕业后先是教书,后来在银行工作。他的儿子在美国留学,现在美国工作,并且生了孙子。但是老同学辞了银行工职,与老婆闹离婚。妻离子散,功名富贵全没了。老同学从天堂跌落地狱,“叫花子驮米不起——自讨的”。他是一个人人啧啧羡慕的人,也是不会把握机会的人。当初与妻子爱得死去活来,不久,又形同路人。他的妻子却是死活不离开芦咀,两人就这么耗着,从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生活是一面镜子,照天堂,也照地狱,叫人喜笑颜开又叫人冷汗直流。令人感慨,令人警醒!不远处还有一个老同学在路边一个人筛沙。他在做楼房,但没有办准建证。我问他怎么办,他笑着说不知道怎么办。车到山前必有路,反正此类事全国甚多。读初中时这老同学挺会解数学题的,高中毕业后在家做木匠。他老实,内向,性格特别好,但是,他的妻子却是自尽死的。为什么?天知道!留下三个儿子,他一手拉扯大。如今,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他至今仍孤身一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冥冥中莫非真的有命运么?老同学却是无怨无悔,见人永远笑眯眯的,只是,他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罢了。住在路边的老同学喊我坐一会。我没坐,站着听完了他的话。他孙子叫尹新成,今年上初中,要我关照选一个好班。我应承着。但是心里话,我老了,泥菩萨过江,自己都要人关照,老同学竟然要我关照他孙子,卖点老皮。“可怜天下父母心”,“水只顺流不倒流”。他轧三四包谷的米,说家里七、八个人吃饭。他只一个儿子,几个孙子、孙女?他笑笑,没说。中国农村的计划生育啊,一本糊涂账。一个小学的老同学要我出钱修路,说路被我踩坏了。我们是小学同学,同病相怜,都是糖尿病,但是他照样喝酒。他当过兵,做过赤脚医生,性格甚至比我还直率。他一个战友当县法院院长,据说他当着众人的面直呼院长“瘌痢”。犯了陈胜“佣耕者”同样的错误。虽然没有杀头,但是“瘌痢”从此再也怎么不理他了。怕他,还是厌恶他,兼而有之吧。路边电线杆上一张红纸,走近一看,毛笔字并不漂亮,写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有功!……坚决维护本人的人身权利……”久违了,这种典型的文化大革命的语言。我问一位村干部,说是因为放水与我一位老同学——他同屋的兄弟争吵起来。说我老同学打了他,还说,老同学诬陷他举报他儿子“超生”。为了“坚决维护本人的人身权利”,他写了这张大字报。我认识这位写大字报的。四、五十年前的知识青年,做过村干部,也当过民办教师。四、五十年过去了,如今他70多岁了,好汉不提当年勇。莫非,他的思维还停留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路边到处是炮壳,一个老人刚出殡。一位老人告诉我:“他儿子真大方,烧香时每人发一瓶矿泉水,一条毛巾。出殡路上烧香每人一盒五星皖香烟,比别人的香烟贵一倍!”说话时羡慕不已。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热闹活人罢了。但是,对行将就木的老人而言,他们追求的就是“好收成”!感慨不已!王岭路边一个女人死了。据说87岁,中午到菜园里摘菜,吃饭时才发现人没了。说是跌死的,其实没人知道怎么死的。她一声不响,默默地死去,对人对己,也还都不错。一个无名英雄。痛苦,还是幸福?想起了舅母娘的话:“莫做生活,伢儿!”此时才觉得是至理名言。(2012.8.25)(1816)(2017/12/2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