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29 16:43

269、聚会之二——回家(56)

269、聚会之二——回家(56)石普水第一个下席向我敬酒的是黄火明主任。他说感谢先生,祝先生身体健康,说话间一饮而尽。火明本来是新兴中学的学生,那时我教书小有名气,他慕名而来佐坝中学。他家庭贫困,母亲残疾,一只眼睛。1986年大年三十正准备吃年饭,放炮了,但是他的父亲突然发病吐血,连夜送到县医院,他在县医院过年。他学习用功,成绩很好,有一位女同学经常向他请教,渐渐地,他们走的很近。我当头棒喝:“该清醒了!现在还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中考后,考起了中专,花好月圆;考不起中专,她看中你的父母?还是你的家庭?”一贫如洗,用于他恰如其分。三间破屋,随便伸手能抓起屋前檐的瓦,几块木板钉着的破门。中考建档时,乡里有人找茬,我为他说尽了好话。多少年过去了,如今,他成为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往事如昨,历历在目,不堪回首。“打的”下席向我敬酒的还有本家侄子石泽华。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在学校读书时一声不响妹妹型的男孩。他父亲是老牌大学生,患病休学一直做赤脚医生。他兄弟姐妹多,哥哥、妹妹,都是我的学生。没钱读高中,毕业后先在河里张簈,后来做村干部,再后来到县城打拼,如今在一家名牌食品做经理,他在中学教书的二哥说工资和他差不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如此如已,夫复何求。他向我敬酒,一饮而尽,尽在不言中。他是一个务实内向的孩子,不花言巧语。虞良明现在担任学校工会副主席,是我的同事,现在是我领导。他本来酒量很好,但他说好像有前列腺炎什么的,不喝酒,保养得很好,白白净净的。他也下了席,向我耳语但是没敬酒。敬酒是传统文化,又是现代交际手段。我也不能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喝酒怎么表达情感?语言有时苍白无力。“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一点点。”男人与酒,酒与男人,与生俱来。喝过酒,微醉,高谈阔论,海阔天空,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谈笑风生,那才是男人本色。不能喝酒的我,哼哼哈哈,太监一个,不能算一个真正男人。但是良明说话风趣,幽默,并不见丝毫尴尬。自古江东出少年,老师我老了,陪衬罢了。欣赏吧,人生本是一幕精彩话剧,你方唱罢我登台。女弟子柳江月,笑吟吟得向我敬饮料。40岁了吧,白白嫩嫩,笑靥如花,依然是大美女一个。女弟子出身教师家庭,但是,她读书那段时间父母闹矛盾,聪明好学的她,初中毕业学裁缝,成为一个能工巧匠。在排队追求她的漂亮男孩子中,她选择一个同样只有初中毕业的稳重小伙子。两人在县城自食其力,买了楼房,有自己店面,生儿育女,相亲相爱,其乐融融。我多次到她店里,每次她都笑眯眯叫我老师,不管我是主任,是校长,还是党支部书记,她永远都叫我老师。我听着温馨,亲切。——愿,在学生心目中我永远是他们的老师吧。不知不觉时间快到9点了。王经理喝酒不能开车,打电话叫一个人送我回家。同我回佐坝的还有黄火明。喝酒后,黄火明话多而快。他和两个妹妹在县城开发区买了一块地皮,盖起了五层楼,有人出到三百万,他们不卖。现在开办汽车销售公司,当了大老板。这之前,他想买在县城掉一块地皮,也是路边的,30万,有人出高价,没成交。火明有经营头脑,有发展眼光。在王岭,他老婆还经营着中国电信。穷则思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火明从小不依赖父母,用眼观察,用心盘算,一路走来,稳扎稳打。时势造英雄。他是时代的弄潮儿。当年这个班人气旺,学生70多人,都是人中豪杰。考了四个中专生,当时轰动一时。如今读高中的都远走高飞。在宿松的还有两位没来,一位镇长现在是县计生办副主任,送孩子上大学去了。还有一位教师,读书时数学成绩很好,师范读书练气功,有人说几乎走火入魔。他内向,不善交际。不大说话,说话轻言细语姑娘腔。他没来,来了也不喝酒。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啊,可以培养,但是不能打造。碰上他们是我的荣幸。好汉不提当年勇。廉颇老了,尚不能饭。一生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如今离开讲台,成为“督学”。在网上写博客,口无遮拦,胡言乱语一气,没个正经,难起表率。欣慰的是,我的学生们都是好样的。(2012.8.31)(1622)(2)(2017/12/2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69、聚会之二——回家(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