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1-5 10:32

优秀不是教出来的

优秀不是教出来的石经富是我的本家爷爷,但是我们认识是在2008年。那是宿松石氏续修族谱他担任会长,听人说我在网上发表宿松石氏的文章,打电话邀请我参加修谱。第一次接触,他给留我的印象是,处事老练,待人亲切。不久,他被邀请参加全国石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全国石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分会会长。以后我们见面,他都向人介绍说宿松石氏在全国那么大的知名度是我网上宣传的结果,他每一次参加全国会议都有人会问“谁是石普水?”他会做人。我们从相识到相知。我佩服他成功修缮石氏族谱。宿松石姓3万多人,五个大房股,人多嘴杂。历史的现实的意见不一致,各种关系非常微妙,弄不好一件小事就可能使矛盾激化。统一那么多人的意志,他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也非常棘手。他是万金油,总是笑眯眯地做和风细雨的工作。我不止一次向他提建议:趁热打铁,修建还原石良宰相府,这是宿松一个文化古迹;搜集、整理有关宿松石氏的相关资料,编辑一部有关宿松石氏的专著。会长笑笑,未置可否。他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2012年,江西师大历史游欢孙副教授专程慕名而来宿松,从我们《石氏族谱》中寻找移民资料。饭后,会长说他只读过7年书,13岁便父母双亡。这么优秀的人竟然只是那么低的起点开始,他对于我是一个秘。我急于想解开谜底,建议他写自传,写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写他独特的人生感悟。2016年,县城一个机关聘请我给他们编书,离他家非常近,我们的接触更加频繁。有一天,他终于笑眯眯地告诉我,他已经写了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他是一个极有修养的人,一定要做好了再说。我有幸成为他的第一个读者。我开始一字一句细细品读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幼小时他是家里的宠儿。5岁未满,母亲去世。13岁时奶奶和父亲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他从宠儿变成孤儿。一张白纸,无依无靠。他流浪到复兴公社老岸大队社庙生产队,在做等郎媳的姑姑那里做放牛郎。他的人生机遇是自己努力找来的。因为热爱读书,放牛时,他常常来到学校,在学校旁边画了一只大公鸡和大老虎。大队书记杨元修发现了这位13岁的千里马。他从放牛郎变成大队宣传员,为大队写标语,画宣传画。1960年3月,上级规定外流人口一律回乡。14岁的他,去找工作队的领导,说他没有“家”回。富有同情心的工作队领导说:“你没有家,共产党就是你的家。党组织一定会安排好你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工作队的介绍信,他一天一夜马不停蹄,从复兴步行到程集区彭桥田畈,追到工作队给他联系的董书记,然后又找到程岭公社石锡光书记。关于这一夜,他写得非常详细。 “我要在天亮前赶到程集区,否则区里干部下了乡,我就办不成事了。”“快到南风岭时,只剩我一个人了。。。。。。。那天晚上有一弯模糊月亮,在南风岭山埂上,忽然觉得脚下踢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弯下腰定睛一看,是一颗人头壳,旁边还有几根破碎了的肋骨。”“我自己给自己壮胆,不要怕,咬了咬牙,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连夜赶到长铺。”“夜深人静。。。。。。东拐西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摸到了长岭铺,只听到后街人家鸡啼,快要天光了。我突然感到又饿又渴,疲惫不堪,蹲在一家茶馆门口的大石头上,迷糊着双眼等待天亮。”这段话我读了好几遍,感慨万千。14岁,正是一个读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年龄,一个真正的孩子。他是如此地顽强,如此地有主见,如此地坚决,寻找着大人都不一定能够把握得住的机会。14岁,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他没有父母,没有爷爷奶奶,他必须用自己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思考问题,他看得比同龄人远,想得比同龄人多,想得比同龄人仔细,周到。他一生一直保持这种优秀习惯。观察别人怎样生活,思考别人怎样待人处世。他自学成人,成为人上人。我是一个教书匠,教书40年。30岁前我信奉“棍棒出孝子”。后来我明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优秀不是教出来的”。 历史上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他儿子寻找到的“千里马”竟然是一只癞蛤蟆!孔子没有老师,“入大庙每事问”,“读《易》韦编三绝”。毛泽东没有进任何军事学校,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靠自己努力,他终于在1966年3月28日,成为国家干部。他的人生机遇是自己一点一点干出来的。他做民办教师,平均分在全公社28所民办小学中名列第一。他自编一些学习内容,学生父母兄弟姐妹的姓名,出生年月,所在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名称,教学生认识粮票、油票、布票,打收条、领条、借条、请假条,怎样写书信等。公社多次组织教师来参观听课,要14岁的娃娃介绍办学经验。他主管广播站工作,大热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屋里,汗流满面,顾不得蚊叮虫咬,埋头编写广播稿件。寒冬腊月大家都在睡觉,他手冻成发粑一样也在煤油灯下坚持刻钢板,油印大会材料。他在五里抓乡镇企业,前后15个月时间,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在新式轮窑建成投产时,他倒下休息,一觉睡了48个小时。毛主席说,“一张白纸,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他人生起点就是一张白纸。他的人生轨迹,经历了宠儿、孤儿、流浪儿、半耕半读学校教师、大队团总支书记、公社团委书记、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公社革委主任、党委书记、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区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局长兼总经理、农业局党组书记。无限风光在险峰。一路走来,他先后荣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获得地、县五好青年、优秀团员和共青团先进工作者;荣获“安庆军分区民兵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表彰;荣获国家林业部关于长江流域湖区林业开发科技进步奖;荣获县委颁发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奖励证书;荣获县委颁发的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证书;授予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荣获中共宿松县委组织部颁发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工作者奖牌。甚至,退休以后被授予全县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授予安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自立、自强。他的人生多彩、多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石经富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虽然只读了7年书,但是他更多的是读无字书,他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化腐朽为神奇。他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坎坎坷坷,他体会到 坎坷浮沉,是对每个人最好的磨练。他一生努力学会双赢的智慧。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人生的方圆,是终生研究不完的大学问。他是一个能干的人。他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我希望别人对我好,那么我首先要对别人好,只知道索取却不付出的人,必然不会受到他人的喜爱。别人其实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自己对别人的态度会原原本本反映到自己身上。”他是一个能成事的人。细微之处见精神。他说,只要召开一次大会,需要讲话,我至少前三个晚上要熬到半夜。报告讲话稿总要想了又想,改了又改,不到自己感到满意不罢休。遇到重大问题,必须三番两次考察、调查,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然后再做出处理决定。他做事认真,细微之处见精神。“讲话以前,要掂量掂量听众的水平,弄不好就会犯错误,答话以前要考虑一下问话人的人品,弄不好就出毛病,因此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还是非常必要的。” 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他认为 “越是真正优秀的人,越对他人平易、有礼。”他认为,“礼仪是个微妙的东西,他既是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却又是不可过分计较,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既不让人觉得是虚伪做作,使旁人见了感到肉麻,而又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的温馨和舒服。”时势造英雄。他自学成才,自学成人,成为人上人。他是一个忙人。忙而不乱,充实而踏实。他凡事不走极端。上到国家,下到个人,他都能够把握一个“度”。任何情况下他都能忍,他认为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忍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他是一个能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处理得井井有条。他对爱情能够做到忠诚和互相信任。在婚姻与家庭问题上,包容与体贴是增进夫妻感情的良药,求全责备、抱怨指责是家庭和谐的大敌。他对子女的教育观是:“严格教育而不侮辱谩骂,严厉批评而不拳脚相加。”他把朋友归纳为“益友”“密友” “乐友” “狐友”。他不贪财,不贪色,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受着幸福人生,他笑到了最后。他的人生感悟是一篇独特的难得的人生宝贵财富。前人诸葛亮有教子篇流芳百世,曾国藩教子书让世人受益。石经富的人生感悟既让人钦佩,更让人受益。祝福爷爷:健康长寿,家族兴旺发达!龙湖书屋   石普水2017/11/19草稿2018/1/3初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优秀不是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