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干旱年景——回家(106)
289、干旱年景——回家(106)石普水在乡村公路旁边,一位60多岁的老农民抡起铁钁头掘土打窠栽油菜。啊,今古奇观,竟然有这样打窠栽油菜的!而且,不可思议的是一钁头挖下去地上只是挖一个小小的痕迹,要挖三四下,才能勉强挖一个油菜窠。土地的板结,可想而知。看着老农民弓着腰挖地,让人想到愚公移山。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感叹田地竟然如此的板结。想想也难怪,从责任制开始30多个年头了,以前随处可见的耕牛现在成了稀罕物。大包户用拖拉机耕田,但是没有牛耕地,年年都是用锄头一点一点的挖点薄皮而已。而且人常在上面走来走去,如何不板结呢?一直纠结于嫂子给我的蚕豆种至今还没有种下去。家中有句老话说“蚕豆不要粪,八月土里睏” 。可是眼下农历十月初八了,蚕豆还没有种下去。不是粗心大意忘记了,而是老天不给机会。今年是一个罕见的干旱年景。一年共下了多少场雨?细心人甚至可以数得清楚的。春天夏天很少阴雨绵绵,甚至蒙蒙细雨都不多见。印象中只有两场铺天盖地的大雨,一次塘里涨了几尺水。天气预报天天不是晴天就是多云,至多是阴天,罕见小雨。这不,前几天下了一阵小雨,老人们纷纷抓紧时间栽油菜。锄头高高举起,一下一下地打窠,大桶小桶挑水给油菜浇水。有人甚至穿上皮裤到塘里挑水。隔壁屋里的女人也到我们塘里来挑水。霜降了,该挖红薯了。但是红薯地里非常板结,锄头高高举起,而且必须用劲,否则一锄只能挖一个小洞,挖不到里面的红薯,稍不用力锄头会被板结的地弹起来。一个红薯被挖断了,想要挖底下的那一截却是难上加难,那里的土比石头还有结!大约一个多月没下雨了。空气比沙漠里还要干燥,四面八方都没有水分。菜园子里天天浇水,菜依然没精打采。油菜秧老大不小了,却一直待自闺中。好在,天怎么干旱与大多数人不相干,如今农民不是靠天吃饭。妻一个个地数,说屋里大人包括我一共34人,小孩18人,这就是所谓的“留守部队”——“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屋里一共140多人啊,除了读书的,陪读的,住在城里的,其余的都外出打工去了。记忆中好像屋里有一百来亩田,接近50亩地。按照以前标准衡量,能挣工分的劳动力应该有70多人,但是现在完完全全做自己田地的,仅仅只有4家。一个60多岁的大包户,承包了屋里90%的水田,同时还承包了附近另外3个屋里的水田,去年肯定赚钱了,儿子买了小车,今年自己说没有赔老本,意思是没有赚钱。风里来雨里去,日里夜里,没有赚钱就是亏本。农民赚钱得跟老天商量,看它老人家答应不答应。父亲以前经常一句口头禅,说“只有病死人,没有累死人的。” 父亲的话大多是经得起推敲,但是这话却很强词夺理。过度劳累其实会导致人生病,所谓“积劳成疾”就是这个道理。屋里有一个典型。邻居比我大10岁,从小没有父亲,做庄稼却特别细心,特别内行。我做事大大咧咧,他却是要做到合规合矩才歇手。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标准农民。几年来夫妻二人做了10多亩田地,而且安排井井有条,做得漂漂亮亮。一年到头,至少360天在外面忙活。去年正月初三,我亲眼看见他卖藕。晴天忙外面,雨天做家里;日里忙外面,夜里做家里。农忙时节,稻谷挑回家,下雨再脱粒打下来;棉花连棉花桃拉下来,夜里晚上摘棉花。有时候夜里我睡觉醒来,还听见他们家在说话;而天还没亮,我又在床上就听见他们家人起来说话。据他们自己说,有一天晚上吃晚饭,实在是太晚了,而且还过度劳累,竟然端着碗睡着了,鼾声如雷。起来时发现脸上还沾着饭米粒,结果两人相视而笑。还有一次,男人又端着碗睡着了,女人叫醒他,他慌里慌张,竟然跌倒了,半天爬不起来,也不说话。女人以为跌死了,竟然嚎啕大哭。去年,男人明显不如以前。走路弓着腰慢慢走,腰板不能挺直;挑粪在路上歇钵,耕地坐在犁上歇钵。长期劳累,终于,今年他病倒了,身上这里那里疼痛,浑身没劲。当年叱咤风云的农民如今成了病人,只能牵牛放牛。但是他又舍不得钱,不去诊治。白天在家睡觉,有时也起来去做事。他信教,说诚心祷告就会好的。一个典型的悲剧。(201.11.8)(1560)(2018/1/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