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1-12 11:15

309、回家(133)

309、回家(133)石普水昨天晚上没有看电视。或许是台风登陆的缘故吧,昨天一整天都刮大风,与妻到县医院诊牙齿,晚上回家打开电视,无节目。左翻右看,原来,大风将电视外线吹下来了。黑灯瞎火的怎么接啊,跌一跤可不是好玩的。第一次感觉到没有电视是如此寂寞。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书,几年前出差晚上在路摊上买的。236页,当时3块钱一本,便宜。书名叫《莽原》,92年5、6两期合订本,封皮用牛皮纸包着。主人肯定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可能时过境迁,年龄大了,兴趣转移了,或者搬家,这书就两块钱给卖了。妻鼾声渐起。妻当年鼾声如雷,有时简直地动山摇。如今呼吸匀称平和。平时,我们看电视,妻也在8点半钟准时睡觉,睡吧,香甜地睡吧。我一个人悄悄地看着《海峡两岸》,拿着遥控跳过广告节目,随心所欲地看这看那。我静静地看着这本旧书《莽原》。旧东西脏,我用一张白纸垫着。前年妻在合肥住院,一位新西兰国籍的年轻博士对他做教授的父母亲说:“两年以上不看的书,全部卖掉。”妻把这话当圣旨,经常要我把家里一些多年不看的书也卖了。我对博士恭而且敬,但是唯独对这话不以为然。敝帚尚且自珍,旧书陪伴我这么多年,就这么几毛钱一斤卖给收破烂的人?要知道,书与我曾经相依为命,我们一起经受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享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乐。每一本书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都有一份难舍的情感。如今它们象我一样年老色衰,说不要就不要了,几毛钱一斤卖给收破烂的人?都说知识无价,然而它真的只值几毛钱一斤?卸磨杀驴,居心何忍?情何以堪?书,其实文学方面的书并不过期的。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书旧的不一定不好。小说就是编故事,用文字讲述过去的故事。眼下这书第一篇《北撤河东》就好。它用散文诗的语言,跳跃式的叙事,传奇故事与现代史诗,地理环境与沧桑历史背景,没有小说人物性格、故事发展的套路。让人耳目一新。看着,看着,渐渐兴趣盎然,陶醉在故事中。这情景有点象年轻时看书。现在看书慢,倒不是有意琢磨里面什么,老眼昏花的,速度自然放慢。而且心里不急不忙,有的是时间。年轻时一目十行,心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为人物命运而提心吊胆。时而紧张,时而高兴,时而又义愤填膺。真的“看《三国演义》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年轻时没书看,也没有闲暇时间静静地看书。往往一本厚厚的书一夜之间草草看完了。囫囵吞枣,不看完睡不着觉,以至于第二天头昏脑涨的。现在看书,从容不迫,看一会儿书,或者起来倒杯水,揉揉眼睛,揉揉可能是骨刺的脚,或者干脆打开门看看外面,呼吸新鲜空气。村子里静悄悄,万籁俱寂。只有我一人看书。看一本旧书。我每天10点钟准时睡觉,早晨6点钟准时起床。今天早晨开门一阵桂花香气扑面而来,啊,桂花开了!我不由自主的深深吸进一口气,一口香喷喷甜滋滋的桂花香气进入我的五脏六腑,啊!好香!桂花调皮。今年整整17岁了,然而仍然留有一份天真,一份孩子气。她还是那么调皮,来了也不给人一个知道。总是毫无声息地,冷不丁地来。象一个调皮的孩子,从人背后悄悄的过来蒙住你的双眼,给你一个惊喜!桂花提神。它芳香扑鼻,沁人肺腑,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昨天早晨大风,感觉凉飕飕的。本来决定今天早晨到水井旁边洗衣服的,那水井旁边舒适,井水温度也暖和。这下,不去了,那儿也不去了。就在桂花树旁边,一边洗衣服,一边尽情地呼吸着享受着桂花的芳香。桂花是鼻子发现的。桂花很小,不需要眼睛看。洗衣服时眼睛看着前面的柿子树。今年柿子不多,稀稀拉拉的,大部分都是青的。黄的,红的有几个,不多。但是,尖嘴的白鸟、灰鸟在树叶上,左瞧瞧,右看看,发现开始红的柿子,翘起屁股狠狠地啄。我吆喝着,不管用,小鸟不像学生听话,依然旁若无人的起劲啄。我用手捧起一捧水,水落到远处。小鸟腾地一下飞走了。一阵桂花香,小鸟又来了。回家驮来梯子,拣红的黄的,摘几个下来。我不能吃,血糖高,但有时候也吃一个半个的,解解馋。妻本来非常喜欢吃柿子,这两棵柿子树主要是为她栽的。记得怀小儿子的时候我们到县城,她看见红彤彤的柿子,说喜欢吃柿子。那时候我年轻不懂事,说,柿子象狗屎,有什么好吃的?那一次终于没有买柿子。后来一直觉得遗憾,欠妻一份情。如今,柿子多多,妻却不能吃,她吃甜食牙齿疼痛,奈何!柿子可是好东西。我们不能吃,孩子们能吃,邻居们能吃,老师们能吃。小鸟也真是,眼下田地里满是稻谷,怎么不去吃?难得你们也知道桂花香,柿子甜么?小精灵!(2014.9.23)(1808)(2018/1/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09、回家(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