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羊年过年——回家(146)
313、羊年过年——回家(146)石普水腊月里一直都是好天气。大年三十上午辞岁时,天阴了,起风了。从去年开始,严格禁止明火上山。“人听王法草听风”,今年辞岁我们的炮小一些,纸也相对少一些。但是我们人多,比其他几个姓氏辞岁热闹。挂纸的,烧香的,放炮的,拿香纸篮的,奠酒的,各执其事。跪拜时黑压压一大片,嘻嘻哈哈的气氛特别热闹。我们父亲那一辈人5个,我们这一辈人10个,儿子这一辈12个,孙子这一辈人目前5个,加上女孩子,二、三十个。平时天各一方,只有此时才能聚集在一起,有机会亲近,享受天伦之乐的亲情。初一日拜年。算算,从2006年起,已经七、八年不在家过年了。妻问屋里人,初一拜年给小孩什么。以前有一句最流行的俗话叫“初一拜年大家一样。”什么意思?拜年时都是千篇一律的说吉祥话:“给您拜年!”“恭喜发财!”主人给拜年人打发的东西也差不多一样。记得我们小时候拜年,不止是说说而已,真的给长辈大人磕头。打发什么东西啊,一个饼子,那是彼此关系最好的、对孩子最重视的人家。通常是几粒甚至一粒糖果,也有给几块糖粑——那是自己在家熬糖做的厚厚的很少白糖不很甜的那种。最好的人家给一根香烟,穷人家甚至只有一把炒玉米花。在物质生活极其贫困的日子,“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除了希望能偶然有一件新衣服,更多的是盼望初一拜年的得到这些东西。拜完年,孩子们欢天喜地的吃着,然后偷偷地各自收藏着,等过了几天拿出来在同伴们面前炫耀。印象中,孩子们初一起得很早,匆匆地吃完早饭,就兴冲冲地到各家各户去拜年。尽管我大年三十一直到零点放炮“出天方”才睡觉,但是初一还是早早地起来,跟妻一道忙活。照例是冲昨晚年夜饭,热昨晚的菜。我们家的老习俗,初一那天不煮生饭,不炒生菜,不扫地,甚至不洒水到地下。我们家还有一个老习俗,大年三十、初一早晨吃饭时,忌讳有人敲门,认为那是不吉利的兆头。我们八点钟吃完饭,好久都没有拜年的人。看来我们是老脑筋翻看老黄历。九点钟,拜年的人才来。一批一批的。开始是我的亲侄子、亲侄孙子、侄孙女。接着是姓徐的一大家,又是姓石的一大家,姓尹的一大家。往往以家为单位,大人带队,小孩紧紧跟随。男女一块,最多的一家子男女小孩6个人。去年腊月20日结婚的新媳妇也参加拜年的队伍——按照以前的老风俗,没有满月的新媳妇是不能到人家的,老一辈人说新媳妇没有满月到人家会不吉利。如今移风易俗——何况她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媳妇,孩子都已经几个了。(2015.2.21.正月初三)(2018/1/1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