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1-13 16:07

314、挑沙的大哥——回家(150)

314、挑沙的大哥——回家(150)石普水3月9日 到中医院看医生回家。一辆大中巴车上人本来已经满座了,但是年轻的女人还是极有耐心地等人。我座位旁边坐着一位老哥,在跟人说话。“100块钱一下午要我给他挑沙?想都没想!”—— 100块钱一下午工资还嫌少?我不禁对这位牛气冲天的大哥刮目相看,并且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方面大耳,五大三粗,在农村,那是身材魁梧的强壮者。头发花白,国字脸,从脸色上看不很年轻,衰老的迹象很明显,但是精神很好。“您有70岁吗?”我问他。“差一点。”老哥说。“您一下午能挑多少钱?”“如果包工一下午能挑两百多,一天能挑400块钱!” “包工怎么计算?”“挑沙到三楼5块钱一个平方,水泥5块钱一袋,地板砖3块钱一块。”看来老哥是老江湖,包工挺内行的,说起来一套一套,如数家珍。“既然来了,今天您凑合着给他干一下午,干活慢一点不行吗?”我继续跟他探讨。“明天他还是要叫我!”老哥充满自信。他不愿意掉价,他有他的规矩。我心里暗暗地给他算账。挑沙到三楼5块钱一个平方。他跟人说三担沙子两个平方。如果这么计算,一下午必须挑300多担沙子才能有两百多块钱;上三楼,每担沙子走36步。挑着一百多斤一担的沙子,他上楼走一万多步,下楼走一万多步。一天要挣400块钱,他上上下下必须走两万多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00块钱,他说得轻松,但是挑着一百多斤一担的沙子上上下下两万多步就不见得轻松!他毕竟是将近70岁的人啊!多么好的体质!多么顽强的精神!大哥在王岭下车。他是王岭人。我对他投去钦佩的目光。他的体质特别好,这是爹妈给的。但是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他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我没有挑沙上楼房的经历。但是我上过黄山,上上下下多少步?我没有数。有两万多步吗?上山坐电梯倒没什么难,下山,一步一步的,那腿,好像僵硬似的,不听人使唤,抬不动。我们是空手走路。但是,在黄山,在泰山,我都看见了“驮夫”——甚至有女人做驮夫中。他们扛着青菜、矿泉水什么的,一步一步,慢慢地,不轻松也不艰难地上山。看上去不快,我们很快就走到他们前面。但是我们在前面停下来,又看见他们还是刚才那样不慢不快地走着,走着。他们没有眼观六路,这些风景他们看了几千几万遍,闭上眼也知道哪里是石头,哪里是树木。这些石头树木对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吸引力。如同美女在垂垂老矣的老男人面前一样,就是一个人,眉目清秀一点罢了;如同宠物,有一点可爱罢了。“难么?”我问过其中一位“驮夫”。“习惯了。”他平静地回答我。“驮夫”就是山下的人,16岁开始从事这种职业,干了整整30年,年年如此,天天如此。“每天工资50元钱。”他说。——那是10年前的工资。我听了心里还是一颤!啊!这么艰苦的劳动,报酬竟然只有50元钱!不公平啊!我为他们叫屈!他们却心安理得,无怨无悔。我不由想到了柳宗元的《扑蛇者说》。“非君子无以治小人,非小人无以养君子无君子。”这世界就是这样乱七八糟,无以理喻。在黄山一个大胖子,至少180斤,坐在竹椅上颤颤悠悠,两个并不很年轻的人身材瘦小,抬猪似的一步一步往上走。在孔子、孟子这些圣人看来,大胖子是“君子” ,而身材瘦小的抬夫无疑是“小人” !这就是孔孟之道!这世界太不公平了!凭什么有钱就是大爷,无钱就是孙子?今天早晨散步,看见屋里一位老哥,比我大6岁,今年66岁,背着药水机去给大包户打药水,说是给小麦打除草剂。打一天药水150块钱,老哥心满意足。时下,中国年轻人都特别会享福。打工的年轻人回家,每天睡觉到8、9点钟还没有起来,母亲饭早已经煮熟了,左等右等不起床。轻轻呼叫,不耐烦“你们吃!”屋里一个石匠给人做工,做了一天,第二天不干了——“150块钱一天给他做事?”他看不起150块钱!学校年轻老师上厕所都骑车,他不愿意走路;农村年轻媳妇到菜园子里摘菜都骑电瓶车,她也不愿意走路!哪一天,70岁的大哥老了,三楼沙怎么上去?黄山、泰山“驮夫”老了,吃的用的,怎么上去?杞人忧天。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话是毛泽东说的。(2015.3.12)(待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14、挑沙的大哥——回家(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