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1-15 09:48

319、回家(165)——支部大会记事

319、回家(165)——支部大会记事昨天“七。一”,第一次参加佐坝村支部大会。9点以前到会场,基本上按照村主任打电话说的9点到会。会议室在二楼,主席台上拉起了横幅—— “佐坝村纪念建党94周年暨表彰大会” ,表示会议正规隆重。 会议室里很多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来到两个老退休党员那里坐下。佐坝村象我这样退休回老家的党员一共五个。坐在我前面的是徐院长,比我大10岁。在计划生育年代,他这个乡卫生院院长,有一把给妇女结扎的手术刀,伸缩性很大,似乎炙手可热。家里开着商店,风光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他埋怨说退休工资少得可怜。但又说够自己用。他骂我今年退休去超市看门的同学“憨!”“钱有什么用?以前老说拿到棺材里,现在连棺材都没有?”院长非常乐观,说着哈哈大笑。再前面是刘书记,正科级的行政干部,部队当兵转业在乡镇医院当院长,后来担任佐坝乡小乡书记、大乡纪委书记。74岁了,精神焕发,不瘦不胖,脸上看不到一点衰老迹象,似乎比我还年轻。“有什么办法呢?爹妈给的么?”书记在部队入党的,51年党龄。可能是这次参加会议人中党龄最长的之一。另一位也是在乡镇干部的,部队退伍,他战友说安排工作是舅舅帮忙,他不否认。当年他舅舅是县粮食局局长,大权在握。他穿着一件时髦衬衫,上面有一个斧头镰刀标志,说是儿子给的旧衣服。他儿子是我的学生,现在在浙江教书。他说儿子那个学校真好!什么都发,还年年组织出国旅游!还有一个是我以前的同事,比我大7岁,脾气特别好,那时我们喜欢跟他开玩笑,叫他“大哥”。他退休在家象农民一样做庄稼,而且自己一个人做,不要老婆做。他心态特别好,身体也好。坐下来,同老熟人们打招呼。粗略看看,参加会议的几乎都是老面孔。这些老党员,可以分为几个类型:第一类是农村基层老干部。以前的大队书记、村长、会计、委员、妇女主任,还有生产队队长、会计。曾几何时,他们是大权在握的风云人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如今白发苍苍,额头上堆满岁月留下的记忆。我挺佩服村官的。他们白手起家,打下一片不大不小的江山。他们饱经沧桑,满肚子社会学。他们是农民中的佼佼者!坐在主席台上的五位村官,三位就是子承父业,家风传承。第二类是复员退伍军人,大部分是在部队入党的。第三类是年轻人,他们是农村的能人。赤脚医生、食品加工老板、家具店老板。看来看去,有两个人不认识的。后来听说,一个走来走去给人端茶倒水的小姑娘是大学生村官,一个是入党积极分子,80后打工仔,专程从宁波赶来参加学习。我心里一阵温暖。那个不认识80后吃饭时我们同桌,姓尹,我们都不认识,他没有在佐坝初中读书,算是为数不多的文盲,但是他积极要求进步,专程从宁波赶来参加会议,难能可贵!大浪淘沙,参加会议的大多是七老八十的老者,年龄比我小的也就十来个。共产党员是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优秀人才,有着崇高的信仰追求。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并不是所有优秀青年都积极要求进步,甚至有人并不怎么看好共产党。我做过10年学校党支部书记,有深刻印象。   会议表彰了七位党员:柳德生、徐松河、徐咏梅、虞结成、陈进宏、王昌启、虞振家。乡党委委员、黎副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村第一书记也参加了会议。原副书记、村主任主持会议。组织委员介绍佐坝村支部组织情况。他们有党员QQ群进行远程教育,据说获得上级专项奖励。第一次听说,等以后有机会听听这方面详细情况,写一个专题。    支部书记徐留虎上党课。他系统介绍了历次党代会情况,讲了“三严三实”、“四个全面” ,也讲了佐坝村支部党小组每月一次会议,600块钱生活费,诸如“四议两公开”、“ 走访日记” 、 “创新争优找亮点” ,令人耳目一新。今年佐坝村要修筑佐洪水泥路,修好3口当家塘,计划开通两条砂石路,而且书记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屋场到张门这条路也要修通。我心里一阵激动。“杜绝道士”、“修公墓堂”、“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群众一面镜子”……乡党委委员、黎副乡长讲话。然后主持人总结发言。还有一个考核表。内容很多,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在下面骂骂咧咧,说xx啰嗦。农村人啊,众口难调。散会时每人发了一个茶杯,并且上面有字。中午在高岭吃饭。会议应到88人,实到58人,六桌。(2015.7.2.)2018/1/1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19、回家(165)——支部大会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