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3-12 16:34

【讲台三味】81、刘博学改名

【讲台三味】81、刘博学改名 刘博学,一个挺响亮的名字。刘姓是“御龙家族”,汉室十几代皇帝;名字更好,《说文》“博,大通也。”博学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孔子《论语•子罕》:“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但是,这个叫刘博学的学生却要改名,你知道为什么吗?班主任张树平老师说,刘博学是初一入学全班第二名成绩的学生,然而初一期中考试成绩只是中上等,初二逐渐成为“泯然众人矣”。小学老师说,刘博学头脑很聪明。到中学不缺课也不迟到,上课也没见他开小差,作业都能完成,既不贪玩又不调皮捣蛋,可为什么成绩上不去呢?张老师心中一直疑惑,找他谈心。从刘博学嘴里听出话外音——刘博学爸爸说,只要脑子灵活,身体好,肯吃苦,这样的人发财致富快。从小要求他多结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门门知识都要懂,关键是学做人。张老师明白,刘博学根源在于误解了父亲的话。他把“门门知识都要懂,不能读死书” 误解为成绩只要一般就行,而把交朋友当作第一等大事。所以他做作业,但不做难题;他学习认真,却不发奋用功。他门门知识都懂但不精,不融会贯通,“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所以不能考高分。“皇帝不急太监急” 。现在普通高中、中专学校多,初中毕业生都有书读。但学生都向往进重点高中,社会、家庭评价学校都以录取多少重点高中学生为标准。所以升学竞争异常激烈,升学考试压力很大。张树平老师釜底抽薪,找到刘博学父亲。问:“您希望孩子读什么高中?”家长说“当然希望读重点高中,读重点大学。”张老师又问:“门门知识都懂只是中等成绩,能读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吗?”家长豁然开朗,承认他的想法错了。但是刘博学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养成了不求甚解的惰性。张老师告诉他 “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虽不提倡 “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但考重点高中绝非轻而易举,非得下苦功不可。进初中时班级第二名的学生,理所当然是重点高中的苗子,但一般成绩怎么行呢?张老师的肺腑之言让刘博学有点不好意思,觉得“博学”对他有些讽刺意味,他改名为“刘畅”,告别以前那个徒有虚名的刘博学。刘博学天资聪明,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效果还不是很大。怎样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呢?张老师把自己订阅的《中学生博览》送给他,并在书上写着“赠于×年×月×日,张树平。”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中学生博览》上的文章让刘博学渐渐认识了自己缺乏上进心,辜负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刘博学学习态度变了,学习积极了,上课主动回答问题。见了老师不是退着躲而是面主动迎上前去,笑着喊“老师好!”张老师第一次送书时,他一只手接,一副可有可无的样子;第二次送书时,他恭恭敬敬的双手接;第三次送书时,他双手接,并说“谢谢老师!”初二暑假里他给老师打电话,要把作业送给老师检查。他的积极性终于调动起来了,知道自觉学习了。我是在初三第三次月考后以关工委主任身份见到刘博学的。这时他已改名叫刘畅。一个漂亮的帅小伙,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大眼睛,聪明俊秀尽显出来。他不偏科,文科、理科平衡;记忆力强,充满自信。他告诉我一件事。初二学期期末考试,最后一堂考试是英语,这是他十分害怕的学科,没考好,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几天后,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学校看分。各门学科的成绩都还好,只是英语刚刚及格,他很难过,以为会挨英语老师的批评。然而班主任走过来,在他耳边说:“英语老师没有批评你,让我告诉你,你的英语虽然没考好,但他对你充满信心。只要你不放弃英语,英语绝不放弃你!”听到这句话,他感动得眼睛发热,顿觉精神振奋。进入初三后他的英语成绩直线上升,尤其可喜的是,他的口语朗诵也十分流畅,老师一语双关地说“刘畅的英语朗诵真‘流畅’了!”“刘畅”的心情也流畅了!(2011.1.22)(1711)2018/3/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讲台三味】81、刘博学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