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三味】135、教育,从“您”开始
【讲台三味】135、教育,从“您”开始我是泥腿子的教师出身,名副其实的草根一族。断断续续读过七年半书,中学还是在“文革”中读的。我所教的学生也都是农家子弟,从小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些空巢家庭的留守儿童身上更是沾染了不少陋习、恶习。农村条件艰苦,教师责任重大。教书这碗饭难吃。在农村工作快40年了,尝尽辛酸苦辣,饱受世态炎凉。风风雨雨,日日夜夜,与学生风雨同舟,默契相处。人生风云变幻,五味杂陈,虽然也曾有跳槽的机会,但是,我默默地坚守着,无怨无悔,幸福并快乐着。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1)这是几个真实的小故事。2010年4月11日。学校一位老师生病,我临时代一个月课。吃完晚饭,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个学生,拿着日记本说:“老师,你一个字写错了!”我接过一看,是我对他的批语:“您的语文基本功很好,学习也很认真,好样的!”他把“您”字下边的“心”用笔涂抹掉了。我笑着问他:“为什么错了?”“要用‘你’!”说话时学生一脸的真诚。我笑着对他说:“‘您’是对别人的敬称,也是对别人的尊称,我不可以尊敬你吗?”上课铃响了,学生未置可否的跑去上课。我好感动。多么善良的学生啊,老师写错了字,他怕老师出丑,单独给老师提个醒。我问他的班主任才知道,这个学生成绩一塌糊涂。我想,他为什么把“您”当错别字呢?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很少称他为您,而是叫你。久而久之在学生心目中便形成思维定势,那就是,老师只能把学生叫“你”,而不能称“您”。所以他说我“一个字写错了”。我查字典。“您”,会意。从你,从心。表示尊重。“你”的敬称。既然是表示尊重,是敬称,老师怎么不能把学生称“您”呢?是否可以这么说,在学生心目中,老师从没有尊重他,没有尊敬他呢?2011年3月21日QQ记录。“石老师,您好!我关注您的博客已经一年多了,很多时候,我是以新浪网友的名义给您留言,但是没留我的名字,不敬之处,老师见谅啦。”“啊,以新浪网友的名义给我留言的原来是您!我写的《无名英雄》您看过吧?”我说。“老师,千万别称我‘您’啊,一日为学生,永远是学生。我从来没有忘记在佐坝初中的时候,您、柳正来、洪宏烈、张鑫、虞良民、虞寿春、汤晓彬、张向一等诸多优秀老师的教诲!”“还记得有一天早上我迟到了,被您罚站呢!呵呵!遇到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是我的幸运!”“我工作蛮忙的,看您的博客,既是一种放松休息,也是缓解思乡之情呵。”这是一位有出息的大学生。在全国很有名气的四川大学数学学院研究生毕业,如今在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工作。他学的是数学,但是关注我的博客已经一年多了。他说,“您的博客我看了,觉得非常的美。”“石老师,对我,千万别称‘您’了。我没什么作为,焦头烂额的。在我身边的同龄人中,比我做得好的非常多,我还需要好好努力才是。自己这么多年,也算经历了一些事情。慢慢的有了平常心,尽自己的力量,懂得知足,呵呵下次回家,我给您带点四川的茶叶。”不久,他的父亲真的给我带来了优质茶叶。 2012年6月27日QQ记录。“石老师,您好。我是重庆的王××。已经研究生毕业工作快两年了,学广播电视新闻。现在在一家国企做宣传工作,也做报纸的编辑。”“您不错,有出息!”我说。“不知道您是否记得?石老师以前教我政治,曾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鼓励我,还建议我以后当律师,我印象特深刻。”“高中考试其它的功课没考好,但是政治考试总会是第一名。”啊,怎么不记得?这个女孩很用功,政治课尤其优秀。她的家庭环境不大好,也算是对她的鼓励吧。其实,我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鼓励,建议他们以后当律师的不止一个,难得她至今还记得。2012年7月22日,天气特别热。“石老师好!还记得您这不成器的弟子吧?我是梅芳呀。”啊!38年前的学生。当年我青春年少,他小不点一个,如今我两鬓斑白,他也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了。“您现在在哪?”“在宁波,省二建。”“您怎么到我空间做客了?”“我是昨晚问到您QQ的。问同屋延寿的儿子,叫张勇。今天偷闲看了几篇,真好!”之前他女儿雅平看到了我博客,发给他网址。“看了,真好!不知道您一直在坚持写,而且写了这么多!您在为下一辈留下财富!”“您跟我称呼用‘你’好了,听了不好意思!”啊,定势思维!一个快50岁的学生也认为老师叫学生只能叫“你”,而不能称“您”。 一个“您”让学生受宠若惊。学生为什么不能得到老师的尊敬呢?我们常说爱学生,我们常说语言美,为什么不能从“您”开始呢? (2)我没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不很懂教育学、心理学。深知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教育,不是照本宣科,不是和尚念经。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碰撞,是尊重的产儿,是赏识的艺术,是爱心的结晶。教育,可以从“您”开始。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教育是春风轻轻吹,教育是小溪细细流。教育是绣花,教育是绘画,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教育是用爱心,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包括那些不爱学习,吵嘴打架,屡犯校纪校规的调皮学生。一个有烟瘾的学生,没有亲娘,酗酒,偷家中的钱,父亲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跑出去三天。我找到他,一次,两次,三次,我们面对面交流,谈心。春风化雨,终于,他读完了初中。一位小学读书要爷爷作“伴读”的学生,是爷爷的跟屁虫,是形影不离的“影子”。这位爷爷作“伴读”的孩子上中学后,家离学校10来里,下午放学他天天都来向班主任请假,在佐坝街上打电话要他伯父骑摩托车来接他回家。偶尔没办法非得在学校睡,睡觉时小声哭,睡梦中大声哭。我以学校关工委主任的身份见到这位传奇人物,一次,两次,三次,我们谈心,我们成了忘年交。我读完了他的日记,成了他“爷爷”。他是我们学校803班的学生,终于安心在学校读书了。“百年树人”。慢工才能出细活。教书育人马虎不得。心病还须心药医。曾经有一位学习成绩很好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临毕业时却没上学。我找到他,说,“您不能上高中,那是家庭现实困难。但是,能不能考取上高中是您的能力。您的能力和家庭现实是两回事。您继续上学,参加中考,用考分证明您的价值,您问心无愧。”他终于回到学校考取了高中。有一位学生成绩很差,自惭形秽,要辍学。她说,老师我一无是处,没有一门功课及格。我说,“您不可能门门功课不及格。起码,我政治能及格。只要您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我保证!”她政治真的及格了,她学习有了信心,真的毕业了。(3)“您”、“请”、“谢谢”、“对不起” ,这是最常见的文明用语。“美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扪心自问,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说过多少这样的话?我们要求学生语言美,为什么不能给学生带个头,自己语言美呢?为什么不能从学生开始说起呢?或许,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赞美,或许只是一句轻轻的恭维,但是它能给一个孩子,尤其是自卑的孩子,带来多少的欣慰啊!教书39年了,我先后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我喜欢学生,学生也喜欢我。学生们入团,成群结队地来找我做他们介绍人。我知道这是一种难得的信任,借题发挥做鼓动性工作——“请记住,我党支部书记只给有志气的、考重点高中的学生作介绍人!”现在,我经常收到学生们的温馨短信:“做你的学生幸运的,您的眼里总是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石老师:我是欧×,学生想您了。想起您那爽朗的笑,您是那么亲切,那么和蔼。……老师我真的很脆弱,想你时会不禁流泪。我会记住您的话!”这是一个刚开学不久的晚自习时,学生情不自禁地给我发的短信。有一点撒娇的味道,更多的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学生把我当亲人倾诉,我很感动,很温馨。“我真的很荣幸成为您的学生。对于您的恩情我无以回报,就像万物无法回报太阳的照耀一样。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侯,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老师,谢谢您!——张××敬上”这是一个元旦学生给我的贺岁片。“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当我到达初中这个驿站时,有您这位驿长关怀我。我觉得生活中的黑暗就不再那么可怕。不管今后走向何方,您永远是我心中的太阳。”担任科代表的尹××在教师节给我发来的短信。把学生当天使,我生活在天堂里。今年“中国教育人博客”第三届“我的暑假我做主”博客征文活动,我的博文《教师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829票,第一名。大概这都是我称之为“您”的学生们的佳作!天涯海角,如今,他们还常来“看望”老师,看老师的博客。“校长,您的文章我会慢慢看的。”“校长好好照顾您的身体哦!”“校长您的文采越来越好了哦,即使再忙,也会将您写的文章慢慢的一篇又一篇文章看完的!您好好照顾自己啊!”“校长您的教育会感染很多人。”“衷心感谢您!也要永远记住您!或许您不知道,正是因为您的那篇文章给了我信心。您知道吗?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就会去看您帮我写的那篇文章,仿佛看了那文章后我就又会重新振作!”这位学生姓张,其实,我只教过她一节班会课,给她写了一篇博客《家长今年16岁》。“您老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很少的老人家可以做到了!当然,我替爷爷羡慕您,因为他老人家是没条件去品味生活……”这位学生姓虞,今年毕业,我代过他一个月语文课。“读罢先生的文章,放佛闻到那熟悉雨后泥土的香味;看到满眼迷人的绿色世界;听到雨水敲打房瓦美妙的音乐声.哗哗啦啦,淅淅沥沥......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那地,那雨,那景,那人,时时刻刻无不怀念着童年时的快乐,思念着我那古老而和睦的小村庄...”这是在杭州做服装老板的洪××给我的留言。“想不到老校长还到铜锣墩薅过草,记忆里薅草确实是浑水摸鱼,是为了脱赤脚下水玩耍。现在连闻一闻那秧田淡淡的清香,都变成了一种奢侈。儿时的记忆真美好!!!”“好美啊,我也想家了”学生张××在我的博客日记中的留言。“呵呵,还是比较喜欢看您写自己的心声!有意蕴!”陆××,广西的,我的一个“函授学生”,他声声叫我老师。“我是在无意中看到您的信息,很受感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当之无愧是我的前辈,从您的笔下我看到了很多精彩和闪光!不知不觉中我看了一个多小时,斗胆和您交个朋友。”“我拜读了您的文章,真的很有智慧,生活中的点滴在您的启发和发掘下,都是那么的精彩!我想着只有历经沧桑和阅遍人生的智者才能由此境界吧,向您致敬!”“我有位朋友是安庆的,她给我提到龙湖时,说到有个美丽的传说,于是我在网上搜到了您的介绍,然后就进入了您的空间,呵呵,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我还不逾三十,可同事总感到我心态很老,嘿嘿,我本来就喜欢大智大慧的智者,所以很多时候反倒和同龄人聊不来了!”这是今天刚交的“蚂蚁准木”朋友,“在太和从事教育”与我“非亲非友的陌路,志同道合的朋友”。“眼前分明外来客,心中却是旧时友。”教师清贫,两袖清风,一身粉笔灰。我觉得自己是精神富翁,享受着学生们的亲切问候,陶醉着“您好”的欢乐。快退休了,40年教书经历怎么做总结?教育无他,从“您”开始。(2012.7.27)(8.6.)(4382)2018/3/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