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3-30 16:00

【讲台三味】154、窥探老师昨天的秘密 ——记803班学生采访学校老师的课外活动

【讲台三味】154、窥探老师昨天的秘密——记803班学生采访学校老师的课外活动佐坝中学803班语文老师范荣姣发动本班学生开展一项课外活动。学生以“采访学校老师的学生时代”为主题,分别采访学校各位老师,并写在作文里。这对学生是一项能力的锻炼。采访哪个老师最合适?采访哪些方面内容?怎么开头?用什么方式提问最合适?事前必须做一些准备,有些学生甚至还打了书面草稿,并且反复推敲删改,不亚于一次作文提纲。我非常欣赏这项非常有新意的活动。向范荣姣老师借来了这次学生采访的作文。学生采访中最多的话题是老师“最难忘记的一件事”。洪凡采访王老师说,小学四年级时,有一个修饰的“饰”字他写错了,班主任曹老师让他抄写10遍,又全部写错了,曹老师把他的手打肿了。当时他恨曹老师,直到走上教师岗位上时,才知道老师是为他好。有一次他看见曹老师在钓鱼,向曹老师深深鞠了一躬。尹文乐采访虞兴宇老师“印象最深难忘记的一件事”,老师说了一个“冷”字。因为家庭贫困,虞老师中学生时代吃的苦太多,被子太薄,冬天睡着了但硬是被冻醒。没办法,好不容易弄来火柴烧纸,又被老师没收去了。哎,好冷啊!到现在老师都好像有冷的感觉。他们还问老师 “您教英语是不是一开始就喜欢英语?”“不喜欢。我师范毕业,英语并不擅长。”“英语您并不擅长,刚开始适应吗?”“怎样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老师说,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是“从来不记仇”。连我这样老气横秋的老师也有学生采访。张琴问我“学生时代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说了一个字“饿”。那年月很难得吃饱饭,最后一节课往往肚子饿得咕咕叫。“肚子饿,裤要落,叫声先生早放学!”那时候我非常热爱学习,但读书真的很不容易,断断续续的,从小学一年级读到五年级辍学,四年后直接读初二初中时,高中还没念完。孟全正老师中学时代生活条件差,每个星期只有一袋米,一罐酸菜,一个月只有几块零花钱。他学习很努力,不懂就问老师,考上了宿松中学。熊峰采访班主任张老师,“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初二辍学出去做石匠帮工,一天18块钱,吃饭5元。太辛苦了,他常常想念学习的快乐,觉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读书别无出路。于是,一年后回又到学校发奋学习。周慧采访曹老师“最深难忘的一件事”是跟母亲一起插田,母亲累得一头跌倒在田里,弄得满身是泥。这件事让他知道做庄稼太辛苦了,将来要不做庄稼,就得努力学习。这是他的人生转折点。田惠采访柳惠兰老师。“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洪鳞玉,幽默风趣。一次考试不及格,洪鳞玉老师说,昨天厨房丢了50个鸡蛋,是我班柳惠兰偷去了。“我听了很不好意思,因为我只考了50分。”印象最深的一次惩罚是上体育课去看电影。回来后班主任洪群武惩罚她围着操场跑,跑累了也不准歇。刘婷、周倩采访政治刘芳老师。刘芳老师中学时代喜欢玩,下课就拿着兵乓球拍打球,结果复读一年才考上高中。“最感动的一件事”是高二上课时照镜子,班主任在他日记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要注重自己外表,更有注重内在美,内外兼修。要虚心学习,胜不骄,败不馁,努力取得成功。”他深深记着老师的话。老师们的事让同学们深深震撼,觉得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发奋学习,报效祖国。孟媛园、袁珊珊两个同学详细记叙了这次活动: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班将开展一次采访活动。活动主题是“我校老师的学生时代”。我们采访的是刘素娟老师。中午,我们敲开了刘老师的房门,向她说明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她很热情,这让我们心里感到暖暖的。我们请刘老师跟我们聊聊她的学生时代,老师推了推眼镜,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时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班主任。她虽然是女性,但身上却有种男子风范,很严厉,她要求我们时时处处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时时刻刻认真严格。我很崇拜她,觉得她就是我的偶像。”已为人师的刘老师说这话时依然满是敬佩。我们问:“您的教学风格有没有受到这位班主任的影响?”刘老师笑了笑说:“多少有点吧。我记得那时候很多人说我长得像班主任,再加上我那么崇拜她,于是我就想,长大当一个像我班主任那样的老师。”当我们问到老师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时,老师感慨地说:“我们小时候哪有你们这么幸福?那时候我们最奢侈的事就是拿着五毛钱买一袋北京牌的方便面,姐弟三人坐在阳台上,一人抓一点儿塞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吃完后,身上总是弄得很脏。”我们听着有些心酸,但抬头看到刘老师脸上荡漾着的分明是幸福的微笑。不知不觉上课铃响了,我们的采访也结束了。这十几分钟的采访时间,我们仿佛经历了另一个人生——在艰难困苦中奋斗,心酸中掺着幸福的人生。这次采访让我们懂得青春没有多少可以挥霍,我们唯有像刘老师说的“克服困难,努力快乐向前冲”!吴微的作文是《记一次采访》,全文如下:“哎……这日子真难过啊!”“对呀。我们是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做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啊!”私下里,我们总喜欢这样带点夸张地抱怨。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老师知道了我们的抱怨,语文老师让我们开展了一项语文采访活动——我校老师的学生时代。于是,我和陈虞波一起去采访语文老师。我们设计好问题,怀着忐忑的心,来到语文老师的办公室。走到门口,我们大声喊“报告”,语文老师抬起头,高兴请我们进来。我们走到老师办公桌前询问老师是否有空,老师放下手中忙碌了很久的笔说有,因这次活动是语文老师自己安排的,所以我们直接开始采访。“老师,请问您那时候一星期有多少零用钱?”“基本上没有零用钱。我记得小学时买过五分钱一盅的瓜子,中考时因口渴难耐买过二毛钱的雪糕。”“呵呵……”老师说到这儿,我们忍不住笑起来,老师也跟着笑了。“老师,您那时是怎样上学的?”我好奇的问。“走路啊。我家离学校较远,我每天都要学校家里两头跑。”“那不累吗?那么远,您为什么不住宿呢?”陈虞波歪着脑袋问。“当然累啊。可有什么办法呢?住宿要给家里带来负担啊。最累的是跑回家吃完早饭又以最快的速度跑去上学。”说到这儿,老师的脸上显示出神往之情,该是在回想当年奔跑的步伐吧。“老师,您可真厉害,那您跑步一定很快吧!”我在心里偷偷地想。接着老师还跟我们聊了她那时最喜欢的老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您当时的理想就是当老师吧?”我问道。“不,我那时是想当女兵的,可老师和父母说当老师好,工作稳定,老了还有退休工资,就替我做了决定。后来,我发现当老师真的很好。尤其是每天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心里就很高兴。”说着,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也是,老师的身体太弱了,不适合当兵。如果您去当兵了,那我们不就看不到现在的语文老师了。”我心里这样想,可没敢说出来。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们的采访必须结束了。我们请老师给我们写寄语,为了不耽误我们的上课时间,老师让我们把本子留下,说她会抽空写好,我们只要下课时来拿就行。通过这次采访,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真的很幸运。我们上学坐车,不用跑步上学。吃穿也不用愁,每星期还有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零花钱,而且中午还有营养午餐吃。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这事就被我们赶上了!比起老师们的学生时代,我们得到了家人更多的关爱,得到了国家更多的关注。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却珍惜得少,抱怨得多,想想真不应该。同学们,让我们珍惜这一切,克服所有困难,努力学习,将来回报我们的老师,亲人,回报我们的祖国!也有采访不如意的。虞海琴、郑海滨在《彩虹的遭遇》中写道:“打扰您一下,我是803班学生,我班开展采访学校老师的活动,请问,我们可以采访您吗?”他抬头看了我们一下,脱口而出,“不采访,不接受采访!”便把目光投向正在播放的电视。我们说了声“谢谢老师!那打扰您了!”便悄悄而去。我们不知所措,像一只无头苍蝇在操场打转,与语文老师商量去采访一位张老师,但是只是短短几个词,便以失败告终。我们又去去采访柳老师,老师很热情的接待我们,但是她已经被采访过了。这是一项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老师与学生是两代人,由于年龄的悬殊,性格的差异,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多少故事,多少秘密,多少好奇,有无数未知领域。他们迫切的想解开这个谜,知道老师的过去,他们紧张,兴奋,急切,焦虑而又惴惴不安,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是学生的一项实践活动。学生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完全自主的采访自己的老师。“我的采访我做主”,学生口从心出,问自己的想知道的话,没有条条框框,与老师面对面对话,畅所欲言,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是一项富有创意的活动,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极好方式,值得推广和效仿。(2013.1.21)(3462)2018/3/30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9-5-10 16:40

12、窥探老师昨天的秘密
——记803班学生采访学校老师的课外活动
佐坝中学803班语文老师范荣姣发动本班学生开展一项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要求学生以“采访学校老师的学生时代”为题采访学校各位老师,写一篇作文。
这对学生是一项综合能力的锻炼。采访哪个老师最合适?采访哪些方面内容?怎么开头?用什么方式提问最合适?事前必须做一些准备,有些学生甚至还打了书面草稿,并且反复推敲删改,不亚于一次作文提纲。
我非常欣赏这项有创意的活动,向范荣姣老师借来了这次学生采访的作文。
学生采访中最多的话题是老师“最难忘记的一件事”。
洪凡采访王老师。老师说,小学四年级时,有一个修饰的“饰”字写错了,班主任曹老师让他抄写10遍。又全写错了,曹老师把他的手打肿了,当时他恨曹老师。走上教师岗位上后,才知道老师是为他好。有一次他看见曹老师在钓鱼,向曹老师深深鞠了一躬。
尹文乐采访虞兴宇老师“印象最深难忘记的一件事”。老师说了一个“冷”字。因为家庭贫困,虞老师中学生时代被子太薄,冬天睡着了但硬是被冻醒。没办法弄来火柴烧纸,又被老师没收去了。哎,好冷啊!到现在老师都好像有冷的感觉。他们还问老师 “您是不是一开始就喜欢英语?”“不喜欢。我师范毕业,英语并不擅长。”“英语您并不擅长,刚开始适应吗?”“怎样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老师说,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是“从来不记仇”。
连我这样老气横秋的老师也有学生来采访。张琴问我“学生时代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说了一个字“饿”。那年月很难得吃饱饭,最后一节课往往肚子饿得咕咕叫。“肚子饿,裤要落,叫声先生早放学!”那时候我非常热爱学习,但读书真的很不容易,断断续续的,从小学一年级读到五年级辍学,四年后直接读初二初中时,高中还没念完。
熊峰采访班主任张老师“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老师告诉他初二辍学出去帮工做石匠,一天18块钱,吃饭5元。太辛苦了,他非常想念学习的快乐,觉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读书别无出路。于是,一年后他又回到学校发奋学习。
周慧采访曹老师“最深难忘的一件事”是跟母亲一起插田,母亲累得一头跌倒在田里,弄得满身是泥。这件事让他体会到做庄稼真的太辛苦了,他将来如果不做庄稼,就得努力学习。这是他的人生转折点。
田惠采访柳惠兰老师。“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洪鳞玉老师幽默风趣。一次考试她不及格,洪鳞玉老师说,昨天厨房丢了50个鸡蛋,是我班柳惠兰偷去了。“我听了很不好意思,因为我只考了50分。”印象最深的一次惩罚是上体育课去看电影。班主任洪群武惩罚她围着操场跑,跑累了也不准歇。
刘婷、周倩采访政治刘芳老师。刘芳老师中学时代喜欢玩,下课就拿着兵乓球拍打球,结果复读一年才考上高中。“最感动的一件事”是高二上课时照镜子,班主任在他日记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要注重自己外表,更有注重内在美,内外兼修。要虚心学习,胜不骄,败不馁,努力取得成功。”他深深记着老师的话。
采访老师让同学们深深震撼,觉得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孟媛园、袁珊珊两同学详细记叙了这次活动: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班将开展一次采访活动。活动主题是“我校老师的学生时代”。我们采访的是刘素娟老师。
中午,我们敲开了刘老师的房门,向她说明了我们此行的目的。老师很热情,这让我们心里感到暖暖的。我们请刘老师跟我们聊聊她的学生时代,老师推了推眼镜,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时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班主任。她虽然是女性,但身上却有种男子风范,很严厉,她要求我们时时处处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时时刻刻认真严格。我很崇拜她,觉得她就是我的偶像。”已为人师的刘老师说这话时依然满是敬佩。
我们问:“您的教学风格有没有受到这位班主任的影响?”刘老师笑了笑说:“多少有点吧。我记得那时候很多人说我长得像班主任,再加上我那么崇拜她,于是我就想,长大当一个像我班主任那样的老师。”
当我们问到老师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时,老师感慨地说:“我们小时候哪有你们这么幸福?那时候我们最奢侈的事就是拿着五毛钱买一袋北京牌的方便面,姐弟三人坐在阳台上,一人抓一点儿塞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吃完后,身上总是弄得很脏。”我们听着有些心酸,但抬头看到刘老师脸上荡漾着的分明是幸福的微笑。
不知不觉上课铃响了,我们的采访也结束了。这十几分钟的采访时间,我们仿佛经历了另一个人生——在艰难困苦中奋斗,心酸中掺着幸福的人生。
这次采访让我们懂得青春没有多少可以挥霍,我们唯有像刘老师说的“克服困难,努力快乐向前冲”!
吴微的《记一次采访》,全文如下:
“哎……这日子真难过啊!”“对呀。我们是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做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啊!”私下里,我们总喜欢这样带点夸张地抱怨。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老师知道了我们的抱怨,语文老师让我们开展了一项语文采访活动——我校老师的学生时代。
于是,我和陈虞波一起去采访语文老师。
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来到语文老师的办公室。走到门口,我们大声喊“报告”,语文老师高兴请我们进来。我们走到老师办公桌前询问老师是否有空,老师放下手中的笔说有,因这次活动是语文老师自己安排的,所以我们直接开始采访。
“老师,请问您那时候一星期有多少零用钱?”
“基本上没有零用钱。我记得小学时买过五分钱一盅的瓜子,中考时因口渴难耐买过二毛钱的雪糕。”“呵呵……”老师说到这儿,我们忍不住笑起来,老师也跟着笑了。
“老师,您那时是怎样上学的?”我好奇的问。
“走路啊。我家离学校较远,我每天都要学校家里两头跑。”
“那不累吗?那么远,您为什么不住宿呢?”陈虞波歪着脑袋问。
“当然累啊。可有什么办法呢?住宿要给家里带来负担啊。最累的是跑回家吃完早饭又以最快的速度跑去上学。”说到这儿,老师的脸上显示出神往之情,该是在回想当年奔跑的步伐吧。
“老师,您可真厉害,那您跑步一定很快吧!”我在心里偷偷地想。
接着老师还跟我们聊了她那时最喜欢的老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您当时的理想就是当老师吧?”我问道。“不,我那时是想当女兵的,可老师和父母说当老师好,工作稳定,老了还有退休工资,就替我做了决定。后来,我发现当老师真的很好。尤其是每天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心里就很高兴。”说着,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也是,老师的身体太弱了,不适合当兵。如果您去当兵了,那我们不就看不到现在的语文老师了。”我心里这样想,可没敢说出来。
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们的采访必须结束了。我们请老师给我们写寄语,为了不耽误我们的上课时间,老师让我们把本子留下,说她会抽空写好,我们只要下课时来拿就行。
通过这次采访,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真的很幸运。我们上学坐车,不用跑步上学。吃穿也不用愁,每星期还有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零花钱,而且中午还有营养午餐吃。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这事就被我们赶上了!比起老师们的学生时代,我们得到了家人更多的关爱,得到了国家更多的关注。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却珍惜得少,抱怨得多,想想真不应该。
同学们,让我们珍惜这一切,克服所有困难,努力学习,将来回报我们的老师,亲人,回报我们的祖国!
采访也有不如意的。
虞海琴、郑海滨在《彩虹的遭遇》中写道:“打扰您一下,我是803班学生,我班开展采访学校老师的活动,请问,我们可以采访您吗?”他抬头看了我们一下,脱口而出,“不采访,不接受采访!”说着便把目光投向正在播放的电视。我们说了声“谢谢老师!那打扰您了!”便悄悄而去。我们不知所措,像一只无头苍蝇在操场打转,与语文老师商量去采访一位张老师,但是只是短短几个词,便以失败告终。我们又去去采访柳老师,老师很热情的接待我们,但是她已经被采访过了。
这是一项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老师与学生是两代人,由于年龄的悬殊,性格的差异,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多少故事,多少秘密,多少好奇,有无数未知领域。他们迫切的想解开这个谜,知道老师的过去,他们紧张,兴奋,急切,焦虑而又惴惴不安,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这是学生的一项实践活动。学生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完全自主的采访自己的老师。“我的采访我做主”,学生口从心出,问自己的想知道的话,没有条条框框,与老师面对面对话,畅所欲言,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是一项富有创意的活动,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极好方式,值得推广和效仿。
(2013.1.21)(3462)2018/3/30【2019/5/1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讲台三味】154、窥探老师昨天的秘密 ——记803班学生采访学校老师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