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3-31 15:54

【讲台三味】172、闲话“陪读”

【讲台三味】172、闲话“陪读”陪读是个新鲜事物。古有伴读,《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是康熙皇帝的伴读。富家子弟有书童。随着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成为“小皇帝”,“衔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于是 “陪读”应运而生。十年前,在一所农村初中,看到一位县城上班的母亲请假为独生子当陪读,被当作奇闻。如今,陪读队伍日益壮大,人民网强国博客“十大名博”之一,文章写得出神入化的大名鼎鼎的孟姜女向我提问:“石老师您好,我是孟姜女,这两天反复在斟酌一个问题,还是没有理出头绪来,想请您解答下,您以教师的角色来分析此事利与弊。我孩子还有一年半就该就读高中了,您说陪读好,还是不好呢?”老实说,我百感交集,这命题作文很难做。陪读是耶?非耶?不是单项选择。陪读有好处吗?有。孩子生活条件好些,不用排队就餐,每天热茶热水,饭菜可口卫生,不用洗碗洗衣,不用担心出乱子。孩子舒心,家长放心,学校省心。三全齐美。陪读有必要吗?有。三种情况最好有陪读。第一,孩子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第二,学校社会周边环境极差,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威胁;孩子上网成瘾不能自拔,打架斗殴屡教不改。陪读真有必要人人上阵吗?年轻的母亲放下工作当“陪读”,牺牲自己的前途和事业换取儿女的幸福,可谓孤注一掷。有必要吗?中国的母亲太伟大!可歌可泣,可钦可叹!精神可佳,成本太大,但效果未必尽如人意。“可怜天下父母心!”陪读其实不利于子女成长。穷人孩子早当家。我6岁一个人背书包上学没人接送。我二哥12岁步行40多里上初中,排队就餐,洗碗洗衣,独立生活。没有安全隐患?家长不担心?但当时人人都这样,习惯成自然。今天我们的孩子众星捧月,未富先娇。家务事不会做,生存能力极差。幼儿园孩子外出活动,爷爷奶奶两支御林军浩浩荡荡陪王伴驾。还记得中日夏令营吗?“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我们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了——“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振聋发聩!多读《触龙说赵太后》吧!铭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不能有过多的“妇人之仁”!骁勇善战的满清一族为什么成为纨绔子弟?国力强盛的大清帝国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陪读容易养成孩子惰性。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家长包办代替,不利于他们成长。有句俗话“男儿15立父志,女儿15坐高机。盖了撮箕盖簸箕,亏了穷人盖蓑衣。”毛泽东十七岁背着行李上学——“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溥仪皇帝20岁连穿衣都离不开太监。或者有家长振振有词“我怕孩子学坏!”这种担心在情理之中。现在一个孩子是一代人的希望,输不起。俗话说:“生儿不望孬,做醋不望酸”,“老婆是别人的俊,儿子是自己的强”。但陪读就能包孩子不学坏?当年沉溺网络不能自拔从24楼跳楼自尽的张潇艺不是父母与老师准时接送全程“陪读”的吗?“我怕孩子受伤害!”尤其是女孩家长这样说。陪读也不是24小时铜墙铁壁保护呀,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也保不住100%,特级保护的国家元首也有遇刺的,你家长算几级保护?相信孩子吧,家长同志们!孩子不是母鸡翅膀下的小鸡,他是长翅膀的鸟,终究会翱翔于蓝天的!“36计,攻心为上,攻城次之。”陪读对管孩子而言,是攻城不是攻心。孩子要不要管?绝对要管!怎么管?管不是包办代替,孩子不能用锡纸包!从这个角度讲陪读人陪不如心陪。孩子有孩子的天地,有他们自己的圈子,有他们自己成长的轨迹,不喜欢大人从中插一杠子,不喜欢大人干涉他们的生活。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树雄心立壮志,成为翱翔蓝天的雄膺。家长要善于鼓励自己的孩子。“告诉孩子,你最棒!”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律能力。家长不要指责自己的孩子。“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更要鼓励孩子改正错误。不能一犯错误就天塌下来了,失败乃成功之母,以后引以为戒不再犯就是。一个劲地批评,责骂,埋怨甚至殴打,是最有害的。家长要学会指导自己的孩子。易中天教授是“一等爸爸”。他对女儿选择学校提出自己的建议是:“第一,你选的专业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第二,你选的专业应该是最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最有发展前途的。”他是博导,但是他尊重自己的孩子。最高明的拳师借力打力,最高明的家长是请老师当“陪读”!家长要工作,分身无术,但做人有术!为了孩子,家长要对老师对学校付出感情。要多与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多交流,多走动,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让老师们充当你的代理人,代表你管孩子。要多与班主任联系,多接触,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让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老师是专业管孩子的,他们比家长会管,让老师成为家长的“陪读”,那才是最高明的家长!(2010.3.25)(2026)(2)a2018/3/31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3-31 15:55

附:续石普水博友闲话“陪读”,博中才情
文:孟姜女
    这两天没有上网,打开博客就看见您的留言,惊喜之余,感激不尽。没有想到您会专门写博陪读的文章,精心读后,又复读几遍,感觉心里豁然开朗。困惑心中的疑团顿解,文章引典说今,而且从自身谈起,有理有据。孟姜女赞同其观点,老师是最好的陪读,而且之前我也从网上搜索了有关陪读的文章,与石老师的说法很一致,多数指出陪读并不一定陪读出优秀学生来,相反那些爱学习的孩子,不陪读,一个也不差。还有上次留言看见你的回复的话,我转告孩子了,我告诉孩子,强博上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名师,他让告诉孩子,孟姜女的孩子还需要陪读吗?这句话很震撼孩子心灵、一种无形的力量与鼓舞激励着孩子,这些天来,孩子学习更主动了,像变个孩子似的。谢谢!
   这是我刚刚上网打开看见的第一篇留言,说是一篇留言,不如说是一片博友情,孟姜女万万没有想到,我的寥寥数语的留言请教,石普水这位教育上的专业名师竟如此认真的回复了我的问题。说心里话,此刻我心里百感交集,想说最多的就俩字“谢谢”!

    若说当家长的用心良苦的话,情有可原,作为博友能用这么精细的论据说明一个问题,一个道理,首先从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种师德授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孟姜女从中受到的启发与那种茅塞顿开的愉悦,有时候孟女也常想,为何坚持写博客?写博客到底带来什么?答案就在石老师回复的博客里。这个小小的平台,不仅仅展示的博友的才华,更是一种才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讲台三味】172、闲话“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