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三味】179、为提高语文分值而欢呼
【讲台三味】179、为提高语文分值而欢呼近日,北京市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 “语文提高到180分, 而英语满分则是100分”。这不禁让人想起2009年上海高考。这年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理科生不考语文,而英语成为必考科目,这引起众多考生、教师的关注,一时舆论哗然。专家称不考语文误导中小学教学。 白岩松说, 我们自己的母语自己说起来已经磕磕绊绊了,这才真正地让人担心。我觉得语文不是一个学科、一个语文的问题,中国几千年前的文化,语文里头有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去年有人邀我去搞家教,给学生补习语文和作文。他说,“现在大中城市的学生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几乎能考满分,但是,语文却不及格,所以一些家长迫切需要补习孩子的语文、作文。”对比是如此鲜明!语文水平大幅度下降,与整个社会重理轻文密切相关。汉语的贬值认人惭愧,认人痛心。还记得都德的《最后一课》吧,不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最可怜的亡国奴,韩麦尔先生说,“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多么发人深省!爱国,首先就是要能优雅的使用本国的语言。从这个角度看,学好中文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我教了20年语文。开始语文每周安排3节早读,外语两节,后来颠倒了,外语3节,语文只有两节。而且语文早读上学生读外语,公开向老师示威。语文教学危机四伏,家长指责,社会声讨,语文教师吃力不讨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跟国际社会对汉语的认识滞后。全世界选择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而我们中国人自己汉语水平却大幅度地下降。改革开放提高了外语的身价,外语越来越吃香,汉语越来越贬值。一位即将退休的语文老师认为“中学语文已经边缘化为一门弱势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中国人聪明智慧的结晶。象形字,字像其形,日、月、鱼、人、门;指事字,提纲挈领,认字则懂得其意义,如:上、下、刃、凶、中;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来示意的会意字:“止戈为武”,“人言为信” ,形声字,一边像形,一边表示读音:樱、齿、固、病、园。汉语是有生命的,充满无穷趣味。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是至今通用语言时间最长的语言,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外国人从战场运用到商场得心应手;中医药让判了死刑的外国人创造起死回生的奇迹;中国历史上的书法作品在国外价值连城。提笔忘字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现象。中小学学生不认真学习语文,年轻人用电脑代替笔。“中国汉字听写大赛” ,许多字场外观众都不会写,这些“观众”都是跟文字打交道的。这是一个危险信号,是对国人的一种警省!岂止提笔忘字!2010您4月30日《人民日报》一篇文章令人很震撼。“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这项调查结果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进行。其中,18周岁以上成年人样本占76.9%,农村样本比例为26.1%。这是在有阅读能力高层次人群中进行的,全国13亿人普查呢?恐怕只有几分钟,一天1440分钟,仅有几分钟的时间读书,简直不可思议!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 曾经那样发人深省,但是,按照目前这种发展趋势,未来中国不仅出不了大师,长此以往,恐怕“小师”都出不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语文是基本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素养是基本素养,并非只有文科学生才应该学习掌握。作为语文教师,我为提高语文分值而欢欣鼓舞。提高语文分值是一项正本清源的举措,它不仅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汉语水平,乃至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自尊心。(2013.10.24)2018/4/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