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三味】190、谁翻动了我们的是非牌
【讲台三味】190、谁翻动了我们的是非牌我教初三思想品德课,有三道题目我一直看不懂答案。第一道题是《中考思品快递》中的一道单项选择题——“放学回家路上有陌生人叫你带路时你应()1、不理睬,走自己的路2、立即报警,说有歹徒想绑架你3、做好事不留名,不告诉任何人,帮陌生人带路4、热心指点,但不带路。”(标准答案是4)第二道是一家很有市场的畅销资料上的一道题目——“2007年10月27日放学后,正读七年级的中学生肖童和赵灵路过一家网吧……老板:小朋友,进来玩玩吧!《魔兽》新版的游戏上市了,简直棒极了!另外,我们还代做作业,免费供烟,实行‘全包’!问:假如与老板发生争执的是你,你会怎么做?(标准答案是:大声呼喊向路人求救;尽快脱身……)”第三道题目是“明明不小心打碎了班级的一块玻璃,他主动到老师那里承认错误,并因此赔了15元钱。他的朋友小敏说:‘你太傻了,你难道不知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道理吗?’小敏的这说法对吗?为什么?”(标准答案是“这样做有些情况下是合理的,如在网上聊天时,在与陌生人交谈时,‘防人之心不可无’”。) 风水轮流转。倒退40年,我们遇到陌生人问路,会热情地帮他带路,陌生人说“谢谢你,小朋友!”我们会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那时学校教育我们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做无名英雄。家长教育我们修桥铺路,加福加寿。——这是我们六十年代的思品教育。这种教育导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纯朴民风。这错了吗?课后我跟同事说,大部分人都说4对,并举了去年发生在凉亭几个小孩被犯罪分子拐骗贩卖的例子。过两天我还在报纸上看到《网上发帖寻找目击证人》:一女子送骨折老人进医院治疗,反被这位老人的家人诉至法院,说该女子撞人,应赔偿医疗费。这样看来不但未成年人应自我保护,而且成年人也要自我保护。谁能保证被救的不是恩将仇报的“白眼狼”呢?“好心不讨好报,烧香惹得鬼叫”,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教人自私!对第二道题我认为未成年人必须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很有必要的;未成年人“见义智为”也是明智的。但是“向路人求救”却未必妥。有道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自古邪不压正,做贼者大多心虚,老板只不过是想诱骗你进去搞你几个钱罢了,并不是伤害你。“大声呼喊向路人求救”实在是小题大做,说不定真会招致他恼羞成怒,引火烧身,自取其祸。况且,谁能保证路人一定有“见义勇为者”挺身而出救你呢?所以我觉得正确答案应该是:拒绝诱惑,不进网吧;委婉或义正词严地批评老板;告诉老师或家长;拨打110报警。——拒绝诱惑是前提,苍蝇不沾无缝蛋,身正不怕影子歪。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别人。第三道我的学生都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撇开答案本身,且不说这三个答案对或不对,或许它就是标准答案。问题是它如果只仅仅是考试的答案当然无话可说。但为什么开设思品课?难道是玩文字游戏吗?绝对不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追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种基本理念无疑是极有远见并非常实际的。但是这三个答案把我们的青少年往那里引呢?“明哲保身”自私冷漠老练世故。对陌生人不热情引路,为的是怕坏人拐骗。好像生活中全都是坏人似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在我国的封建道德中也是唾弃的,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也不是积极因素,但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中却成为正面肯定的,这不是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公然翻动了我们的是非牌吗?我们提倡的襟怀坦白,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也过时了吗?我们的下一代该是什么样的人呢?这就难怪歹徒敢在光天化日中众目睽睽下的列车上公然强奸少女,而且是多人多次,而且是连续几天,那同车几十个男同胞中甚至有她的亲哥哥,都不敢发出正义的呼声,都不敢勇敢地站出来制止犯罪!所以正义在现实中是这样软弱,苍白无力,——甚至没有正义只有邪恶!那一身正气,那嫉恶如仇,都是小说里的人,都是以前的事。车上的人都善于“自我保护”,——以致于自己的亲妹妹遭到歹徒凌辱亲哥哥都善于“自我保护”!我们是把未来的一代培养为鲁迅生活时代日俄战争时的麻木不仁的中国人?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一首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美好的人间不是天上掉下来,是十三亿中国人共同创造其中包括我们未成年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理首先是胡辨是非曲直,尤其是大是大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知道好歹。但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向“钱”看,谈理想,男同学竟公然说要做“黑老大”,女同学直言不讳当“小姐”。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人好找钱,公安局怕黑社会,“笑贫不笑娼”,电视局中女人为出国公然当台湾老板情人,是那样理真气壮地同母亲摊牌,没有一丝羞辱,是那样坦然,令人不寒而栗!谁翻动了当代中国的是非牌?“八荣八辱”还是不是当代社会最高是非标准?这标谁怎样落实到十三亿中国人的行为中?我想这应该从娃娃抓起,为他们从小制定大是大非的“标准答案”!谁翻动了我们的是非牌?我们该为孩子制定怎样的“标准答案”?2008.5.5.(2183)(3)2018/4/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