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三味】194、人性化对待学生的手机
【讲台三味】194、人性化对待学生的手机 “中小学生带手机,是禁还是管?”一个沉甸甸的话题,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完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可以想象在古代社会亲人音信不通是多么的无奈。手机这一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已经弥补了古人的遗憾。中小学生的手机,一头联着家长的牵挂,一头联着放心不下的孩子。手机,是牵着家长和孩子情感交流的纽带。现代手机还是上网查资料的有效工具。学习有什么不懂的东西,百度一下,答案清楚明白,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有利又有弊。中学生上网,又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中学生网瘾让优秀学生不能自拔而最终走向毁灭。2006年6月1日 , 13岁的天津少年张潇艺在网吧连续游戏36小时后,从24层高楼跳楼自杀。当年我教政治,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不多说了,你纵有一千个理由说明中小学生不能带手机到学校的危害,但是,你有权力不让孩子跟家长联系么?你有权力不让孩子快捷有效地查找学习资料么?我不赞成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这不是现代版的“焚书坑儒”么?学生没有手机你能保证他不上网?我们学校曾经有学生在老师查班时,他在寝室里睡觉,但是老师睡觉以后他们偷偷爬起来骑车去上网。第二天早晨他又在寝室里睡觉,还让人给请假说“生病了” !没有手机带到学校也上网怎么办?但是,老师更不能不问不管,放任自流,那是不负责任。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有利于同家长交流,有利于学习,怎么管理是一门艺术,一定要以人为本,攻心为上。老师可以在班上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不妨让家长代表参与。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分组担任正反、分充分方辩论,然后集思广益,大家商讨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方案。这样出来的“班级手机管理制度”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是班级最高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比老师一言堂的决定不知要高明多少倍。然后把制度分别贴在教室和寝室里,每一位同学轮流值班,监督执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几十双眼睛比老师一双眼睛不知要明亮多少倍。事半功倍,何乐不为?执行制度不一刀切,真正有个别学生背后偷偷上网也不要上纲上线抓住不放,不要把学生逼急了,兔子急了也咬人。谁不犯错误?犯错误改了就好!老师学生也是缘分,关系不能绷得太紧。物极必反,不要口诛笔伐大做文章。(2014.3.12)(2018/4/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