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3 15:38

【讲台三味】237、波澜不惊过暑假

【讲台三味】237、波澜不惊过暑假     中国教育人博客推出“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暑假”的征文话题,很有针对性,几次想写,却写不下去。从哪个角度写最合适?弄不好落人臼窠,落个抄袭之嫌疑,颇有点像学生写作文时束手无策之感。什么是暑假?百度显示:“暑假,是指从七月至八月大约一到两个月学校放假的时间。”在中国,学校通常将正处于中国寒冷的冬季称为寒假,处于炎热的夏季,称为暑假。废话,谁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假啊。    什么是假呢?查字典《现代汉语词典》537页“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词源》0131页“假期:请假,给借。《三国志》‘时有吏父病笃,近在外舎,自白求假。’”为什么放暑假?电视上说重庆气温高达42度,热不可当,于是政府规定气温达到38度以上中小学可以放假。前几天学校四楼女生晚上热得爬起来走路。原来因为天气热,学校才放假,所以暑假是人性之举。让孩子在最热、最冷两个极端天气里在家休息,养精蓄锐。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花朵是娇嫩的,经不起严寒,也耐不住酷暑,所以放假。孩子不仅长知识,更重要的是长身体。   我们小时候怎么过暑假的呢?那时候孩子贱,放下书包,赤脚,赤膊,或者放牛、拾粪;或者满世界跑,烈日炎炎,我们在树荫下抓子儿,走鸡娘棋,走扯角棋。我们玩得兴致勃勃,生活快快乐乐。那时在人们的观念中,暑假孩子要么就是帮大人做事,要么无拘无束的玩。或者,暑假应该顺其自然,该怎么过就怎么过。暑假不妨上山下乡。农村打工族父母常年在外,把孩子接到家长身边,孩子安全,家长放心。骨肉亲情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聊补相思之苦,那是非常明智的。孩子到城市看看外边的世界,设身处地了解打工艰辛,激发学习动力。成绩不好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在城里给找一个合适的补习班。城里孩子可以到乡下看看爷爷奶奶,呼吸新鲜空气,代表父母尽尽孝心接触社会,增长社会知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   暑假不妨补缺补差。如今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一代人的全部希望,家长们希望成龙成凤。但是孩子或者因为先天智力因素,或者各方面原因,有少数学科成绩差,因此让孩子进补习班非常必要的。家庭条件好的可以搞“一对一”家教,实行因材施教,那是锦上添花;进补习班那是雪里送炭。至于有人把暑假称之为“第三学期” ,在我看不应该是贬义。存在就有合理之处,对孩子上补习班不应该讽刺挖苦。进补习、请家教,是时代宠儿,方兴未艾,不必横挑鼻子竖挑眼。   暑假不妨进特长兴趣班或者夏令营。现在竞争激烈,未来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特长兴趣班能够挖掘孩子多方面的潜能,功德无量。夏令营能让孩子锻炼身体,增强社会实践知识。总之,暑假生活应该丰富多彩,让孩子身心愉快,长身体,长知识。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选择,“我的暑假我做主”,不搞“家长制” ,牛不喝水强按头的做法会事与愿违。孩子则要尊重家长安排,千万千万注意安全。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悠悠万事,唯此为大。(2013.7.1)(1279)2018/4/1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讲台三味】237、波澜不惊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