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石氏】 八、二世祖真一公身世之谜
【宿松石氏】八、二世祖真一公身世之谜石普水说到石良的父亲真一公,不禁想起了孔子儿子孔鲤的那句耐人寻味的话。孔鲤一生平庸,但是他的父亲是圣人,他的儿子却聪明绝顶.他对父亲孔子说: “汝子不如吾子。” 他对儿子孔伋说:“汝父不如吾父。”真一公父亲是“宋末名宦”、民族英雄,他的儿子是武节将军、田园宰相。他自己却一生默默无闻。《石氏族谱》对二世祖只有两段文章记载。“真一公:万一公子,讳应祥,号南山居士,生于宋度宗咸淳己巳(1269年)二月初十日丑时,卒于元顺帝至正丙戌(1346年)七月初五日丑时,葬荆桥杨庒门首老树峦,地形架上金盆,居曾孙淳墓左,酉山卯向,有本传。妣祝氏,生卒缺,葬下仓埠断头地,地形飞雁投湖,子山午向。子九:仁一、仁三、仁五、仁六、仁七、仁八、仁九、仁十、仁十一。女二:长仁二小娘,适本府胡机枋,幼仁四小娘,适义门陈可立。”简单说,真一公名应祥,号南山居士。1269年生,1346年去世。死后埋葬在“荆桥杨庄门首老树峦”。妻子姓祝氏,生卒年月缺,葬在下仓埠。九个儿子,两个女儿。一篇《真一 公 传》,仅仅91个字。 “公为万一公子,讳应祥,号南山。博学多闻,隐德不仕。尝与黄氏讼至东平,祷神有感,益施其地以祀神。居宿松之荆桥,生九子二女。诸子皆卓异俊茂,经文纬武,挺然际昌期而出,长发之祥,由此致矣。”《真一 公 传》里说的这件事曾经广为流传。说是宋淳祐年间太湖县石、黄两姓人在太湖县发生一桩诉讼案。石姓人到附近东平祠庙祈祷神佛保佑,终于化解了这场官司。(这里时间对不上号。“宋淳祐年间”是 “1241年—1252年”,而真一公是17年后——1269年才出生的——,时间显然对不上号。)按道理,这件事应该是他父亲万一公的事。打官司虔诚地向神祷告,把希望寄托于祈求神灵的保佑,这件事对真一公影响很大,说明他性格温和,善良,行事低调,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强悍作风。“东平”,就是太湖的东平寺。“益施其地以祀神”,指他相信神灵保佑,扩建棠梨宫。与好好先生真一公截然相反,他的九个儿子个个都不是善茬。他们都形体魁梧,人品出众,而且学文习武,文武全才,才智杰出,能文能武。——“诸子皆卓异俊茂,经文纬武,挺然际昌期而出,长发之祥,由此致矣。”“际昌期”源于一句占卜卦辞,原词 是“阳胜阴:阳德方亨日,群阴以待时,小心皆险迹,君子际昌期。君子终吉”,意思是等待时间而出。果然到了元末动乱年代,他们都相机而出,远走高飞,建功立业。好男儿志在四方,“埋骨何须桑梓地,男儿何处不青山” !后来兄弟九个分别在平山、宏农、东昌、山海、口北创业,尤其是第六子石良,帮助朱元璋建功立业,封武节将军、田园宰相,彪炳史册。 看谱有时候一头雾水。或者前辈们有什么难言之隐?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我们搭车祭拜真一公。从县城往五里,经过马塘中学向长铺方向前行,汽车在一片油菜地旁边停下来,路边一座高高的水泥墓,这就是真一公墓。墓中间竖着一块大理石石碑,碑中醒目的大字是——“迁松二世祖真一公南山居士之墓”两边是一副对联:“来自菱田奉践五经绵世泽 乔迁宿邑传承六顺正家声”右上方一行字“生于宋度宗咸淳己巳二月初十日丑时,卒于元顺帝至正丙戌七月初五日丑时”左下边是“迁松始祖万一公裔孙谨立公元二O一一年岁次辛卯季冬重光”。这“架上金盆”,其实只是一座东西走向西高低东的小山坡;北边是开满金灿灿油菜花的田地,南面是一个已经栽种了树苗的小山坡。放眼远眺,没有河,也没有水,肉眼凡胎的我,似乎没有发现风水宝地与众不同的特别地方。“酉山卯向”,是坟墓朝向,坐西朝东,不是正东,偏一点南。《石氏族谱》记载,真一公墓在“荆桥杨庄门首老树峦”。“荆桥”是古地名,这个族谱里叫“杨庄”的村子,现在叫“杨家田铺”,历属长铺镇金安村。门首的“老树峦”现在只有几棵不大的杉树。沧海桑田,真一公去世至今已经整整670年了。他去世时宿松石氏只有他的九个儿子,25个孙子。如今,他在世子孙已经29129人,这是一个奇迹!我在杨家田铺东瞧瞧,西逛逛,油菜地里大大小小的坟墓碑都是“石氏祖茔”,说明附近都是姓石的人家。真一公墓下边还有一座古墓,字迹赫然在目“石氏五世祖墓”,这位叔祖在石氏家族中大名鼎鼎,曾经称之为“万石长”,主修“石氏族谱”。《石氏族谱》有他的一篇《石氏家 范》下面注明“明正统丁卯(1447年)元日友古公训”友古公,就是这位。《石氏族谱》有一篇非常有分量的谱序——《重修族谱序》作者是石良裔孙淳公,时间是明朝天顺丁丑(1457年),谱序说:“又五世至高祖万一公,宋末渡淮至太湖棠梨畈,悦其山水之胜,拓址筑室。生曾祖南山居士,尝与黄氏讼至东平,祷于其神,有感,潜舁神像而还。捐棠梨之址,立祠祀之,即今景祐之祠是也。后迁居宿松荆桥,生祖考松顔府君兄弟九人。……尝叹吾先祖松顔府君,生逢元末,以武功起家。自前辛丑率兵归顺太祖高皇帝,授以统兵元帅,参侍大军,东征西讨,未尝妄杀,荷国厚恩,钦锡诰命,世受爵禄,传之无穷,可谓荣显。”这篇谱序清楚地说明,万一公开始定居在太湖棠梨畈,生下南山居士真一公,后来全家迁居宿松荆桥,生下石良兄弟九人。真一公到底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为什么“隐德(居)不仕”?凭什么独立支撑生了九个儿子,两个女儿,而且都读书习武长大成人?苦苦思索百思不得其解。第一次听说“镖业”这个词,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石幼荪跟他侄子讲到石良“泾江送粮”时说的。石幼荪说,为了给围困鄱阳湖的朱元璋送粮,石良开凿了一条30里的泾江。那条长达30里,从坝头到洲头,宽30多米的“石良河”,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石良为什么能够顺利开凿?因为那一带是他祖父万一公的“镖业”,同时他手里有还有“3省14县”的乡勇。石幼荪说,当时,上从湖北省黄梅县的段窑,下到望江县周湾一带都是石良的势力范围。现在复兴地区宗营、王家营、李家营、史家营,王家排,刘家排等地名,全都起源于石良开凿“泾江”的驻军。明朝以前这里没有人居住,全都是芦苇。所谓“史家营”,所谓“王家排”,是因为这住地的长官姓史、姓王,所以才有那样称呼。当时石良有石家寨的军队在此屯田,所以有粮食送。“镖业”!一个重要的名词。回家后我翻箱倒柜,查了我所有的字词典,《词源》、《辞海》、《古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看到“镖业”或者“标业”这个词。一次开会时无意中我看了一本《石氏族谱》对“锜祖”的介绍。“……葬蛤蟆山,地形猛虎跳涧,甲庚向,有碑。周山原属标业,续公合贾远祀田,立有合议,四周山界载图考……。”——原来,石良的三儿子“锜祖”埋葬地蛤蟆山“周山原属标业(镖业)”。 什么是镖业?我不甘心,继续上网搜索。遗憾的是始终没有找到“镖业”,只有“保镖业”(如吕传彬《清末北京保镖业如何由盛而衰》)、“镖行”或“镖局”。什么是“镖”?《说文》:“镖,刀削末铜也。”——刀剑鞘末端的铜饰物。中国古代一种用手投掷的暗器,镖头尖利,用钢锻制磨砺而成,可以伤害较远距离的对手。什么是镖客?为别人护送财物或保护人身安全的人,亦称“保镖”。什么是镖师?即镖客。泛指保镖的武士。什么是镖局?镖局是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又称镖行。镖局的组织包括镖局主人、总镖头、从事保镖工作的镖头和镖师、大掌柜、管理杂务的伙计和杂役。什么时候开始有镖行或镖局?中国古代镖行或镖局应产生于明代中期世宗嘉靖(1507—1566)至神宗万历(1563—1620)年之间,最迟不能超过明代中后期万历年间。不仅如此,而且有了“水标” (水镖)和“旱标” (旱镖)之分。 部分研究镖局的学者提出了镖局产生于清初。够了,我不做学术研究。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查找到“镖业”或者“标业”。我向安庆大学中文系教授石经纶请教。教授说,“镖业”就是镖局。万一公、真一公职业就是从事“镖业”。万一公原来手下的人都是镖师,他们从江西乐平到安徽安庆,到湖北蕲春,押运茶叶、食盐。真一公的业务更大,东西纵向,南北横向,太湖小池驿到宿松枫香驿,黄梅亭前驿,60里路一站,都有真一公的人。石幼荪说,“上从湖北省黄梅县的段窑,下到望江县周湾一带都是石良的势力范围”指的就是这些“镖业”。教授说,真一公的影响力超过了当时县令。万一公“镖业”钱从哪里来?他的高祖瑊义公,宋高宗时为“彭泽令,升广州通判”,一个副厅级干部,算有钱有势的人家。他们不是赤手空拳“仗策渡淮” ,应该是有钱的。在太湖20多年经营。在司空山担任“都统辖”,虽然失败了,但是一定有钱,可能有不少的钱。这三笔钱加在一起,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镖业”的镖师从哪里来?万一公在司空山抗元失败以后,队伍都解散了。他的那些部下跟随他解甲归田从事着“镖业”。他们或者“走镖”, 负责货物押运;或者“守地”,替官僚、富商、财主看家护院;或者 “护身”,保卫富商、政界要人的人身安全。所谓“六大镖系”: 信镖、票镖、银镖 、粮镖、物镖、人身镖,可能他们都干。真一公有哪些“镖业”?首先,“蛤蟆山”是有记载的文字。会长石经富说,“蛤蟆山”属于程岭乡龙安村,距离五角陂大约四、五里路,离石家寨也就几里路。而这些地方明朝属于“让清下乡”,清朝属于兴集里,黄泥庄,解放后属于程集区。在元末明初,这一带很多地方应该都属于真一公的“镖业”。石良生于五角陂,在彭桥村建立石家寨,保境安民,理所当然。其次,复兴泾江一带,后来包括上从湖北省黄梅县的段窑,下到望江县周湾一带都是石良的势力范围。真一公这么有钱有势,为什么还要“隐居宿松山”?万一公是公开武装反抗元朝的,在元朝统治期间,他自然不能过分抛头露面,所以只能“隐居宿松山”,由手下人出面经营,他幕后指挥。真一公衣食无忧,养尊处优,下,但是又不能张扬,他闭门读书,博学多闻,隐德不仕。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养成了他温和,善良的性格,处事低调的作风。这就是涵养,这就是素质。真一公1269年生,1346年去世,77岁。在政局动荡的年代,真一公是一个隐士,怀才不遇。他9个儿子,25个孙子,“皆卓异俊茂,经文纬武,挺然际昌期而出”!为我们的二世祖点个赞!(2016.5.26)(草稿)2018/4/1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