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石氏】十二、石良生平年表
【宿松石氏】十二、石良生平年表石普水祖父万一公生于宋宁宗嘉定癸未(1223年)五月十一日子时。宋理宗淳佑庚戌(1250年)春,六兄弟渡淮至太湖,“买山居焉”。时张德兴为淮南西路安抚使,“闻宗英勇且贤,推为都统辖”。宋端宗景炎二年丁丑(1277年)夏四月,时年五十有六,遂解兵去,隐居宿松山卒于元成宗大德壬寅(1302年),葬九重塍,地形飞天蜈蚣,申山寅向。父亲真一公宋度宗咸淳四年(1269年)生于太湖,其父万一公已经人到中年,46岁了。宋端宗景炎二年丁丑(1277年)随父亲来到宿松,年9岁。元仁宗延祐己未(1319年)第八个孩子石良出生时,时年50岁。元顺帝至正丙戌(1346年)二月初十丑时去世,石良27岁。石良(1319年——1394年)。生于元仁宗延祐己未(1319年)二月十七日辰时,是家里第八个孩子,父亲真一公已经50岁。元至正六年(1340年)石良建石家寨。这年冬十月,盘踞在黄梅县冯茂东山(今黄梅县五祖寺)的一伙盗寇,打着红巾军的旗号,为扩大地盘而袭击宿松县城。石良带领石家寨义勇奋勇杀敌,三战三捷,并且乘胜追击,直捣敌巢穴。当时宿松翰林学士汪仁亲眼看见石良班师回营的场面,写下一首诗叫《将军破贼歌为石松颜良赋》。这一年石良21岁。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十一月,红巾军首屠宿松,淮西宣慰付使(分治安庆)余阙为御红巾军乱,明令各地乡民筑城设寨,设立乡民义军,团练联防。并且余阙恳请石良招募训练乡民义军,担负松城守城之责。石良受命,担任总指挥,河西山保卫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一年石良32岁。辛丑年(1361年),朱元璋率兵攻克江洲,石良率宿松义勇赴九江支援朱元璋,被授以统兵元帅而留镇宿松,正式加入朱元璋部队,石良42岁。壬寅年(1362)正月,总兵官徐丞相调拨石良部队从宿松的小隘岭(今宿松北浴界岭)出发,顺利打通湖北蕲春、黄梅的道路,并且一鼓作气,直抵湖北阳新、罗田,然后夹攻湖广。三月回军。十月除授统兵元帅。石良43岁。癸卯(1363年),朱元璋被陈友琼围困于鄱阳湖,弹尽粮绝时派俞通海来宿松向石良求援,传出“谁送粮,封宰相”。石良挖30余里的泾江为朱元璋送粮。石良44岁。甲辰年(1364年)三月,安庆守御官何叁政调拨石良本部军马。石良命令他的侄子石铎、大儿子石镜(10岁)跟同,克取安徽舒城和庐州,接应寿县中南部的安丰。五月十五,石良被授英武卫管军正千户。同时赴大都督府上缴了原统兵元帅的一颗铜印,年45岁。丙午年(1366年),石良“参随冯都督克复湖州旧馆,征进苏州,回京参侍”。从一线指挥员到高级参谋“参随”、“参侍”,参加高层决策。47岁。洪武二年(1369)二月,朱元璋钦授石良武德将军、管军正千户,并有官诰命一道,那道家喻户晓的诰命,后来刻在诰敕碑上,是朱元璋亲自写的。50岁。洪武四年(1671)正月内,朱元璋正式调石良到凤阳洪塘湖千户所,石良二月初四上任。52岁。洪武七年(1374)年,石良新造“洪塘湖堤”, 55岁。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升授石良武节将军世袭诰命一道,管军正千户。59岁(洪武十年(1377)六月,授世袭诰命。)。洪武十四年(1381年),石良积劳成疾,患脚疾(一说患风疾),令大儿子石镜接替,二月十一日到任,仍授本所正千户。(洪武十三年(1380)十二月二十六日,为因风疾,令父石镜替职,仍授本所千户。)这年他62岁。洪武十五年(1382)二月,钦差石良前往云南乌撒监修驿路,63周岁。洪武十六年(1383年)四月十五日回还复命。十月十七日,石良提请退休。他42岁归顺朱元璋,退休,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22年,这年他64岁。(洪武十六年(1383),钦依管出幼军赴京操练,调府军左卫后所,五月授世袭诰命。)洪武十九年(1385年),石良被批准正式退休。在家乡营造了一进七重的宰相府(有人说是一进九重)。宰相官厅雄伟高大、富丽堂皇。四周围起高高的护城墙,东头是几百亩的“操兵场”,宰相府前挖了一口大大的“鹅塘”,塘下是一望无际的良田,石良称之为“积谷仓” 。“鹅塘”上头还有“洗马池”,上边是石桥。宰相府前一箭之地的高坡叫“灯台”,即烽火台。石良为宰相府写了两幅楹联,其一:“俎豆甲兵千世业江湖廊庙一般心” ,用以抒发作者一生的功业与情怀。石良66岁明洪武丙寅(1386年)石良主修宿松石氏族谱,并作《始修族 谱 序 赞》。67岁洪武甲戌1394年4月29日亥时,石良病逝于家中,享年75岁。葬豆溪大屋西,壬丙向,有诰敕碑。一九八三年宿松县人民政府将墓及诰敕碑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予以重修。(2016.5.29.)2018/4/1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