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宿松石姓九进士之石镜潢(7)
石普水
石镜潢,同治庚午举人,光绪丙戌(1886年)进士第三甲第八名 ...
附录、1、为民困未苏,印花税恐多窒碍,请饬部缓行,以维邦本而固人心,恭摺仰祈圣鉴事。窃以烟禁期限日迫,而该税为每年进款大宗,收数必不能旺,自宜预筹抵补,藉免临渴掘井之虞。盐斤加价四文令下,虽集款尚不至扰民,而以日用所必需,屡次加价,民甚苦之。近又有印花税之议。伏查印花税并非泰西经国善政。在部臣筹抵要需,不得已为竭泽而渔之计。臣愚以为中外风气各殊,税目亦异。与中制相合者,不妨仿办以从同,而与中制相违者,似应变通以尽利,期于斟酌咸宜,庶几推行无弊。值此时局孔艰,而物力已竭,权衡利害,印花税所宜缓行者有三,敬为皇太后皇上陈之。海外各邦,田赋轻而商税重,中国则田赋重而杂税轻。专恃三农耕作土地所出,人民藉以上供租税,而下给身家。本年广东、湖北、湖南、安徽、福建水灾甚重,即如直隶、山东、云南、贵州、甘肃、四川等省,亦不无水旱偏灾,饥馑荐臻,民且谋生之不暇。事当创办,远近惊疑,筹画未周,动滋纷扰。此宜缓行者一也。咸同年间,军兴助饷,创设厘金,事属权宜,以为军务一平,即行裁撤。前曾有加税免厘之议,今则税已加而厘未见减也。举办新政以来,事繁费巨,不能不取资于民。乃地方官只知筹款,罔恤民艰。旧有之税极力扩充。向无之捐多方苛派,如米谷、烟酒、糖税各款目较前增收,益以房捐、铺捐、亩捐、杂捐,凡地方所出之土货,更加产地落地等税,物价所以奇昂。更骤增印花,腾跃更将奚似?此宜缓行者二也。陆路厘局向来较少,至长江上下二千余里,凡内河各口岸,除常关外,厘局林立。一关常设二卡,一局亦每二卡,所以防偷稽漏验票放行也。今则上关上局之票,下卡必须照票加倍补税。商民或与辨论,则曰:“比较甚严,谁甘尸咎。”竟有留难月余,必补足而始放行者。上下熟习以为当然,往往长江运来客货,经榷税十余次方能运到,层层浚削,所余几何?再加税及印花,臣恐叠床复加,殊与圣朝宽大政体有亏,未及裕库,先已病商困民,亦甚非朝廷锐行新政之本意。愚臣窃谓莫若姑缓数年,俟烟税将次截止,裁撤厘金,再议举办。有此巨款取偿,后来国用不患不足,何必此时税目骈枝,至近无艺。此宜缓行者三也。凡此三者,臣谨验之天时,揆诸人事,俱不必操切图成,但须从容慎始,拟请旨饬下度支部知照疆臣,印花税一律暂缓举办。俟数年后,烟税截止,厘金裁撤,再议实行,似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附录2、寿石御史心矩老人八十并引
周永济
昔在丁未之岁,永济计偕北上,羁滞都门凡十阅月。其年,公由法部郎中迁监察御史。清秋竹醉日,值公崧辰,同人相庆,觞公于酒楼。风月清谭,故乡情话,至足乐也。南归而后,倏三载矣,回忆帝城云里,春梦初醒,以末座少年,昕夕侍公左右,圯上老人之履有约,如仙门外长者之车,何修得御!忽忽影事如在目前。洎今上嗣服之初,正我公延龄之纪,乃以淮南小吏,北阻燕云,未克跻堂上寿。屡拟附制诗篇,窃付松柏冈陵之颂,缀于吏事,久而未遑。迩来公暇,始勉为之,千言杂就,百韵粗成。山水窟中搁笔,终为俗吏;簿书堆里抽身,甫得新诗。言之自愧其无文,长者或欣其有造。向长安西笑,愿写定香山九老之图;望紫气东来,愿赓歌长庆百年之集。爰为之叙载纪以诗:
圣主当阳日,耆英聚会时。寿星躔帝座,矞霭萃京师。南极悬晖曜,东郊被保厘。蓂占尧典历,竹纪汉官仪。粤考康乾际,浑然燧葛遗,君王逾八十,僚庶亦期颐。冉冉乔松侣,菁菁棫朴滋。诏开千叟宴,酺赐万年巵,遭斯为盛日,休
嘉复见兹。商山多绮甪,世界皆轩羲。鲁国灵光峙,台阶斗宿垂。朝班居卌载,统绪历重熙。宠眷延庞祉,贤劳享茂禧。公才公望重,尔艾尔臧俾。肇起簪缨胄,爰因德泽基。五经传甲第,万石衍丁支。家学双花植,楹书七叶披。前徽承武节,别馆拓清贻。弱冠工柔翰,髫辰掞丽词。黄庭临内史,红锦夺邱迟。笔阵军堪扫,闱场战未疲。芹宫标俊秀,桂阙掇芳姿。屡赴长安试,曾输比部资。横经几皓首,
献赋又彤墀。紫电锋难挫,青云气更奇。名终题雁塔,身欲到凤池。射策争挥手,登科陋摘髭。龙头端有属,骥足漫相羁。释褐归秋署,迥鴹叙夙资。爽鸠扬露冕,鹰隼建霜旗。员外旋升转,郎中迭量移。莺迁身睆睆,鹊报喜嬉嬉。溯自分曹后,殊忘出位思。提牢消犴狱,退食餐羔皮。椽吏文毋害,平反隽不疑,阴功高驷马,善俗革鸮鸱。法律加删定,纲维赖整治。股肱真翊赞,喉舌妙敷施。侍御须雄峻,谟猷必慎祗。皋夔俱揖让,觥鲑任鞭笞。振鹭锵锵序,骄骢款款骑。项鳞谁敢逆,骨鲠岂能离。申命其惟允,昌言后曰咨。朕庸新耳目,臣是古须眉。辽沈三边道,江苏一郡司。珥貂章画豸,扈驾从苍骊。袖惹炉烟袅,珂鸣箭漏驰。天闾排詄荡,雷雨奋淋漓。乃侄先供职,同台晚受知。恩邀疏广谢,杖付阮咸持。笙磬谐房杜,赓扬挈禹伊。达尊兼齿爵,丰采与委蛇。景运锺渊岳,希珍宝卣彝。性原由正直,质地本仁慈。接物诚何忮,操行独勿欺。恶圆还恶曲,如矢匪如脂。宛抱冰心洁,无留铁面私。程朱通表里,坚白守磷缁。鱼跃鸢飞境,廉泉让水湄。擘窠勤作字,焚草细陈辞。入室茶烹鼎,搴廉菊绕篱。可仙尤可佛,非惠竝非夷。偶值交游众,群将祭酒推。园铺桃李讠燕,户卷薜萝帷。好客樽常满,招朋阁许窥。鹇鸥皆狎昵,麟凤共追随。结侠虬髯辣,谈禅麈尾麾。竞夸腰脚健,那觉鬓毛衰。矧叶坤元吉,偕臻岁月弥。余欢腾仆妪,佳话溢门楣。象服庄齐案,翚榆乐奉匜。咄嗟宾主馔,腷膊妇姑棋。西母和环佩,姮娥奏籥篪。椿萱纷荟蔚,兰蕙悦葳蕤。莱子亲娱采,桐孩笑弄饴。华堂春富贵,班筍玉参差。鸑鷟祯祥合,鸳鸯福禄绥。畴徵洪范备,礼酌兕觥宜。昔我尝趋仰,于焉慰渴饥。大人觇虎变,儿辈爱牛医。几席依裙屐,泥涂惜履綦。热肠频煦煦,霁色益怡怡。每忆容颜在,恒劳旦暮期。筹看添海屋,龄记锡酆岐。岳岳充宗角,汪汪叔度陂。精神犹矍铄,品格最嵚崎。迅步轻于鸟,方瞳巨似箕。根荄培杞柳,药裹却参蓍。普种菩提果,奚烦续命丝。丹砂求句漏,绿野待韩琦。贝荫诸天护,薰风四域吹。冈梧葱蔼蔼,淇录斐猗猗。株树生连理,琪禾产两歧。银盘堆火枣,琲架缀琼芝。函谷迎关尹,良金铸范蠡。放翁团扇画,圣俞绣衣诗。桑梓伸恭敬,台莱介茀祺。贺均呼燕雀,梦早应熊螭。博厚明悠也,来匡辅冀之。愿携鸾鹤友,栖老上林枝。
(2011.5,5)
附录3、清诰授中议大夫掌江苏道监察御史
心矩石公墓表
清光绪丙戌翰林江西学政内阁学士柯劭忞撰
宿松县有葬城西石家湾之阡者,为清掌江苏道监察御史石君之墓。君之卒年九十,为时耆宿。其言行尤不愧古人所谓恺悌君子者也。宿松石氏,出于宋昭义节度使守信。守信孙中吉知饶州,家于饶州乐平县。中吉十世孙兴宗徙安徽太湖,寻又徙宿松,遂家宿松。自兴宗至君凡十有九世。君幼而夙成,长而劬于学,为诸生有声庠序。是时洪秀全窃据金陵,江南罢乡试十余年。君与伯兄凤池间道走京师,应顺天乡试。报罢,遂入资为刑部主事。已而贼再窜安徽,宿松陷于贼。君叹曰:“吾父母避地无宁岁,而吾犹羁官守,是不可以巳耶?”即请假归,归而丁内外艰,里居十年不复言仕进。洎江南大定,君亦举于乡,入京师应会试。光绪十二年成进士,朝考一等,应改庶吉士,仍以主事分刑部,同僚为君缺望。君曰:“吾知安义命而巳,其敢怼人。”官主事又十一年,应补缺,吏部齿奇 君,同僚谓君曷讼诸,君曰:“吾知安义命而已,其敢与人讼!”然逾年,君仍补直隶司主事。君自主事迁员外郎,考御史记名,皆由资序不营营于进取。当官涖事,不为厓岸。迨为御史,则侃侃直言,论新政尤切。其建白之大者,户部议厉行印花税,君曰:“有厘金而再税印花,病民莫甚矣;且苛娆非政体。”抗疏力争,事始寝。然卒以不得其言谢病去。又里居十年而卒,时己未二月十六。君为人啬己而丰施,在京师僦居虎坊桥旅店,萧然独处。有赠以侍婢者固辞不获,则赁屋居之,嫁于士族。闻者皆叹服。至于拯灾、恤患、周人之急,尤为乡人所推重。以非君之大节不具论。君讳镜潢字星渚,官至掌江苏道监察御史兼署掌云南道监察御史,阶至中议大夫。曾祖考之佩赠文林郎。祖考鸿翮赠中议大夫。考希懃,封中宪大夫,晋赠中议大夫。配邓淑人,先君卒,合葬于石家湾。子点、长芝皆先君卒。孙秉铸、秉巽。曾孙同曾。古者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君有齿与德,而爵不称。然修天爵以要人爵,非君之志事也。予故表君之墓,俾尚论者有考焉。
清举人河南布库大使外甥张灿奎恭为其撰墓铭,全文如下:
清授中议大夫赐同进士出身掌江苏道监察御史
石公心矩墓志铭
清举人河南布库大使外甥张灿奎恭撰
惟我大皖耆德石府君既殁之六逾月,中华民国八载己未八月丙戌,实为竹醉生九秩嵩龄。竹醉生者,府君别号也。《齐民要术》八月八日谓竹醉日。方未殁前,国自元首,乡自安武将军,以雅故藻篇章寿无量文。孙秉铸拜贶于有众,谨备暮春京邸张晏乐宾,都人歌天保①者佥谓海内灵光,先朝国老也。天不憗一,歌哭并年,府君竟先以夏历二月哉生魄②戊辰寿终里第,天下惜之。铸承父重,闻疾驰至自京,抢呼而已。吉蠲孝飨。越若年孟冬,铸等将礼葬府君于邑十里庄石家湾茔原,合君氏邓淑人窆。先期驰状于奎请铭。奎窃自念,谊于府君自出晋秦,于铸兄弟又忝舅犯,铸更兄子之南宫容也,三世特姻,异姓骨肉。初民国三年,府君将为淑人卜葬,一再指圹石相属并岘山事,先自歔欷。奎以湘游两载未归,致累府君亲为握椠,羊昙愧负谢公久矣。五载旁皇,怅怀明发,藉曰谦让,弥疚神明。府君姓石氏,初讳镜滢,弱冠补博士弟子员,使者为援笔更今讳镜潢,字宅三,号星渚,七旬后又号心矩,安徽宿松人。远祖石碏,迁祖兴宗,南宋逮清,鼎鼎郡望,国史宗牒,文弸武燀,代显弘达。文林公之佩,府君曾祖也。祖鸿翮、州同,授承德郎,晋中议大夫。考讳希懃,国子生,诰封中宪大夫,晋中议大夫。妣氏皆封赠。视三世品,骏列清芬;庸德至行,封公尤厚。载敷翕,斯盛斯洪。义方二贤,府君其次。呱而齐稷,越龀逊敏,弱冠蜚搏,茂才异等,重游半页水,此焉轫初,纳身轨物,动足名教,内行尤敦,惟孝友于,施于同堂,推让先施,人无间言。壮岁遭乱,东南汹汹,府君惧惊二人,躬侍播迁,始避居邑南义乡,转之西北漆树山庄,时藏时行,载南载北,山居卅载,终事二人。始返城第,府君达孝。继述翼翼,祖德亲恩,思贻思称。而洪杨窃踞,大比停年。爰始入都,赴京兆试。己未报罢,江南道梗。纳粟官刑部主事。退食之顷,学益勤劬。宦澹于如水,意薄于郁云。登同治庚午江南贤书,七上春官,不第不辍,中光绪丙戌进士。
时官秋曹已廿余年,朝考一等。得用庶常,蹉跎偃蹇,仍授原官。朝士扼捥,美授汙颜。丙申,刑部主事员阙,铨次当补。庞眉郎署,久困耆贤。即此擢迁,犹嗟迟暮。主官照例行查,吏部回驳。再咨再驳,各堂大讠华。同司讽府君呈白者,敬谢不敏,曰毋嚣嚣与八柄争。同列钦服,皆叹为难。越岁补直隶司主事,寻转贵州直隶司员外郎,升广东司郎中,京察一等。会部制更,授法部编置司掌印郎中,甫刑靡敝,萧律铸造,除旧布新,陈纲张纪。历充掌印主稿,总办秋审处司务厅,老成硕画,敏事敬职,始于勤劳,终于蹇谔。卌载如出一日,黄发优于曰强,暑箑冬裘,值署无间。行文拟稿,宛对金胪。氵存 历官阶,悉由资叙。历任堂官,咸藉藉焉,称恂恂长者。癸卯,考取御史记名,几梁灏魁多士之年,驰确士老名宿之誉。丁未秋,协理辽沈道监察御史,旋掌江苏道,朱云入殿,赤棒在涂。黄封关民命国命之言,白简权一路一家之哭。等阳城之不轻言,似闵骞之必有中。宣统纪元,京察一等,内用兼掌云南道给事中。阙拟陪擢黄门之列,居仍乌府之官,累充验看月官坛庙监礼。秋审覆核,每到法司,全堂敬礼,卿贰额手,旧列倾心,阴德耳鸣,人无能道。光宣之间,上下交困,朝议厉行印花税,府君谓厘金未裁,两税病民,抗疏争之,得旨缓行。科举既罢,学校萁孽,治乱枢机,人才关键。甲圻雷雨,端在进身,爰疏请优奖京师法律学堂、中学堂毕业诸生,登庸之路果崇,教育之途斯展。有清救亡立宪大计,筹备伊始,朝议犹豫。府君洞焉,袖笏而起,迭与同台联奏,早颁宪政,土崩庶免,瓦全亻幸几。大政耳目,卿士庶人,言路广开,乃宪乃成。府君谔谔,复与二三鳅直,逆耳批鳞。疏入嘉劳,中外山呼。嗣以谏不尽行,乞身遂归。怡神里第,悬车九年。四朝耆旧之身,一室孙曾之乐。庭户以外,堂无接武;书翰之余,门鲜杂宾。葆真颐老,造物为徒。虽复河山之感,亲故之缘,有动于中,不摇其精。天性乐易,尤崇乡谊,杖朝以前,居京日久,南士至者,多执弟子礼踵门。汲引裁成,眚规善劝,与人款曲,如量各罄,所过者化,鲜不油然。乡有孝义节烈合旌,为请于朝,所费不校。郡有义园在京,府君为政,春霜秋露,每岁必躬,巡视所至,厚土疏潦,余资则购新地以广之。羁榇有归,永世嬴博。清代将终,府馆方建,倡议经始,府君先之。大信有孚,巨蠲立集。昔为左忠毅赎锾而废,今得府君鸠款而兴,一废一兴,皆云至当。府君盛德化争,每归里后,虞芮厥成。乡邻有斗一就质正,拱手敛服。尤好任恤。壬午水灾,哀鸿四野,官以放赈,须况瘁邅迥,全活无算。生平崇道义,敦气节,淡利禄,慎交游。刚而不棱,直而不激,质而不里,文而不华,介而不隘,和而不随,姜桂之性,金石之心。著作弘富,扌为谦不鸣。渊渊其渊,道宇凝澹。盎身日卒 容,穆然而雍。以道光庚寅生,春秋九十,善留庆余。配邓淑人,见府君亲撰墓志。藏合窆。子二,冢君点,清两淮盐大使,先四载卒。孙二:秉铸,现任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官;秉巽,中高等文官试,候觐铨除。曾孙同曾,均点胤。次君长芝,幼学卒。女六。孙女一。曾孙女一。均详邓淑人志。巨人长德,迈种弘多。嗣之兴者,将未有艾。日月告时,泐石既志,于义宜铭。铭曰:
徂徕之族,世甲高塘。十里之湾,先陇之旁。松风肃然,言瞻其原。上有皇皇神诰,夫人之阡,岳岳夫子元配故侣。绳直冰清,衮哉定评。大耋日昃,千秋万叶,合葬于防,遗令难忘。博博厚土,漆漆玄扃。永揭虔而妥灵,贞石介 石兮閟佳城。
①天保:为元首祝福的诗;②哉生魄:十六日。
石镜潢公是老三房之珮公后人。出身名门世家,其世系如下。
第一世始祖万一公:讳兴宗,字克承。宋都总辖。
第二世真一公:讳应祥,号南山居士。
第三世仁八公:真一六子,讳子良,字均达,号松颜。居豆溪。从明太祖累功,授统兵元帅,敕封武德将军,后升授武节将军,世袭管军正千户。
第四世钺:仁八次子,字仲英,行义十五。
第五世济:钺幼子,字启惠,号尚古,行礼十。
第六世桓:济三子,字致霖,号云庄。
第七世瑀:桓长子,字美器,号仁庵。
第八世佾:瑀子,字列之,号守素,寿官,诰封文林郎。
第九世序:佾次子,字邦教,号南湖,治诗。明嘉靖庚申岁贡,隆庆己巳除河南洛阳丞丁艰服阕,补江西分宜丞,甲戌升吉府典宝正致仕。
第十世可贵:序长子,字如玉,号少湖。邑增生,治诗,诰封奉直大夫。(今人称济祖“上股”皆其后裔。)
第十一世尚润:可贵次子,字载素,原号沾余,改名尚贞。邑廪生,明万历丙申选拔任苍梧县令,升胶州牧未到任,迹载通志、郡志、邑志宦迹传。
第十二世信古:尚润长子,字衷然,号乾密,增广生。(宿松石姓九进士全是其后裔。)
第十三世(文字派)石先:信古长子,字玉修,号明岗。貤赠承德郎,清乾隆九年旌表孝子,事迹载通志、郡志、邑志孝友传,祀邑忠义孝弟祠。生于明万历丁巳正月廿三日巳时,清康熙丙子腊月十八日亥时无疾而终,葬义乡颜家湾山,子午兼癸丁向,有碑。妣袁氏,清顺治甲午举人晋妹,貤赠安人。生于明天启癸亥正月十一日午时,卒于清康熙癸未七月十四日申时,葬合夫墓。子四:钟文、钟秀、钟美、钟采。女一,适庠生何汝德。
第十四世(圣字派)曾祖父钟采:石先幼子,字公五,号坦庵,监生,诰赠修职郎,晋赠承德郎,有传。
第十五世(贻字派)祖父述:钟采长子,字赞成,号敬斋,监生,候选县丞,貤赠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事迹载邑志义行传。该公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
第十六世(泽字派)之佩:(23)述三子,字若衡,号桂亭,监生,即用县丞,敕授修职郎,例赠文林郎,附载邑志义行传。
第十七世(祚字派)鸿翊:(70)之佩次子,字禹纯,号碧崖,清监生,考授县丞,例授修职郎,貤赠中宪大夫,有诰轴。
第十八世(远字派)希懃:(148)鸿翮次子,字君勉,号诚斋,清监生,诰封奉直大夫,刑部湖广司主事加一级晋封朝议大夫,直聿司主事加三级晋封中宪大夫,加四级遇覃恩累赠中议大夫,直聿司员外郎加四级有诰轴。
公光宗耀祖,诗礼传家。《石氏族谱》收录六道诰赦。祖父石鸿翮、父亲石希勤、胞兄石锦涵、胞伯祖父石鸿翥、石鸿翊都受皇封,那个年代对老人,对家族是极大的荣耀,已体现他的一片孝心!
而且,他自己的那道诰赦极尽溢美之词,称赞他“惠和秉性,恪慎居宫,轻重均调,懔一成不变之志;慈严互济,循三又后刑之规”与其他诰赦不同。
现一并附于后:
其一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沛酬庸之庆典,茂对皇庥;敷锡类之殊恩,典成臣孝。尔候选州同石鸿翮,乃刑部湖广司候选主事加一级石镜潢之祖父,箕裘绍绪,诗礼垂声,贻厥孙谋树芳规于珂里,绳其祖武,奏茂绩干彤廷。兹以覃恩,貤 赠尔为奉直大夫。锡之浩命。于戏!开堂构以培基德,钟家庆沛丝纶而锡命,光曜泉台。
制曰:德门衍庆,渊源早裕。夫孙谋盛世推恩纶载扬夫母范。尔吴氏,乃刑部湖广司主事加一级石镜潢之祖母,高门毓德华,阅传芳有谷,贻孙赖同心于内助,自天申命表异数于中闺。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宜人。于戏!光生 褕 翟,常昭彤管之辉;媲珩璜,允著徽章之色。
诰命
同治十一年十月初九日
之宝(4)
其二、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委质策名,荣既膺夫簪绂;克承缵绪,光必逮于门闾。尔石锦涵,乃刑部主事加三级石镜潢之胞兄。道足持躬,情殷训弟。经传诗礼,青箱扬雁序之辉;庆笃芝兰,丹綍焕龙章之丽。芳徽允懋,新典宜颁。兹以覃恩,貤封尔为朝议大夫。锡之诰命。于戏!被章服以增荣,聿昭友恭之义;承丝纶而焕采,弥彰善庆之风。
制曰:教佐义方,内则允彰夫懿范;荣敷闺闼,朝恩宜体乎私情。尔贺氏,乃刑部主事加三级石镜潢之嫂。贞淑性成,徽柔道协。身娴姆训,聿储卓荦之材;志禀慈徽,用衍炽昌之绪。丕昭淑慎,特贲丝纶。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恭人。于戏!龙章式焕,令仪著美于当时;象服钦承,名德益彰于奕叶。
诰命
同治十一年十月初九日
之宝
其三、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沛酬庸之庆典,茂对皇庥;敷锡类之殊恩,典成臣孝。尔候选州同石鸿翊,乃员外郎衔刑部主事加三级石镜潢之胞伯祖父,箕裘绍绪,诗礼垂声,贻厥孙谋树芳规于珂里,绳其祖武,奏茂绩干彤廷。兹以覃恩,貤 赠尔为奉直大夫。锡之浩命。于戏!开堂构以培基,德钟家庆;沛丝纶而锡命,光曜泉台。
制曰:德门衍庆,渊源早裕。夫孙谋盛世推恩纶载扬夫母范。尔张氏,乃员外郎衔刑部主事加四级石镜潢之胞伯祖母,高门毓德华,阅传芳有谷,贻孙赖同心于内助,自天申命表异数于中闺。兹以覃恩,貤 赠尔为宜人。于戏!光生褕翟,常昭彤管之辉;媲珩璜,允著徽章之色。
诰命
光绪元年三月初三日
其四、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沛酬庸之庆典,茂对皇庥;敷锡类之殊恩,典成臣孝。尔候选州同石鸿翥,乃员外郎衔刑部主事加三级石镜潢之胞伯祖父,箕裘绍绪,诗礼垂声,贻厥孙谋树芳规于珂里,绳其祖武,奏茂绩干彤廷。兹以覃恩,赠尔为奉直大夫。锡之浩命。于戏!开堂构以培基德,钟家庆沛丝纶而锡命,光曜泉台。
制曰:德门衍庆,渊源早裕。夫孙谋盛世推恩纶载扬夫母范。尔叶氏,乃员外郎衔刑部主事加四级石镜潢之胞伯祖母,高门毓德华,阅传芳有谷,贻孙赖同心于内助,自天申命表异数于中闺。兹以覃恩,貤 赠尔为宜人。于戏!光生褕翟,常昭彤管之辉;媲珩璜,允著徽章之色。
诰命
光绪元年三月初三日
之宝
其五、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考绩疏庸,特重推恩之典;服官资敬,聿推式谷之功。尔太学生石希勤,乃刑部直隶司主事加四级石镜潢之父。世擅清门,代传素业。家风淳厚,垂弓冶之良模;庭训方严,启诗书之令绪。兹以覃恩,封尔为奉直大夫,锡之诰命。于戏!薄籝金而示诲,世泽常延;锡鞶带以加荣,天庥弗替。
制曰:官学方成,读父书而继业;爱劳交备,禀母训以扬名。尔张氏,乃刑部湖广司主事加一级石镜潢之母。克树芳型,尤多慈教。著承筐之雅范,早知率礼无愆;寓徙宅之深心,果见克家有子。兹以覃恩,封尔为恭人。于戏!彤毫骊润,爰推顾复之恩;彩翟流芳,弥振贤明之誉。
诰命
光绪十五年二月十七日
之宝
之宝
其六、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佐理刑曹,务体好生之德;分司比部,期襄弼教之风。尔刑部主事加三级石镜潢惠和秉性,恪慎居宫,轻重均调,懔一成不变之志;慈严互济,循三又后刑之规。兹以覃恩,授尔为中议大夫。锡之浩命。于戏!懔廷之钦恤,庸焕庞于丝纶;师汉室之宽平,允扬休于车服。
制曰:臣心恪慎,著懋绩于周行;妇职德明,树令仪干中阃。爰颁庆典,俾荷荣褒。尔刑部员外郎衔刑部主事加四级石镜潢之妻邓氏,茂族舍芳,名门作俪,素风自矢,克敦图史之型;清节相规,无改缟綦之度。兹以覃恩,封尔为淑人。于戏!表从夫之大义,翟茀承恩;沛逮下之深仁,鱼轩被宠,祇承庥命,益劭嘉名。
诰命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
之宝
镜潢公两个儿子。
长子长点:“字慕臧,名少渚,监生,国史馆誊录议叙,两淮盐大使,钦加五品衔,历充三河缉私委员,四浦掣验委员等差,诰授奉政大夫。生于清同治乙丑十月初九日未时,卒于民国乙卯四月二十六日辰时,葬新安庄墩下屋前地岭上,壬丙向,有墓志,有碑,有图,事迹见本传及邑志笃行传。妣张氏,贡生例封奉直大夫记和女,诰封宜人,生于清同治壬戌八月二十一日丑时,卒于清光绪辛卯十二月初八日酉时,葬荆桥庄洪家楼祖茔,与伯考右溪公合墓,居右,壬丙兼亥巳向,有碑图,事迹见本传及邑志慈孝传。子二:秉铸、秉巽。以幼子秉巽承胞弟长芝为嗣。女一,适清花翎知府,候补同知段士农次子曾欧。继妣大邑李氏,甘肃知州,尝戴花翎德如女,诰封宜人,生于清同治辛未三月十二日巳时,卒葬缺。”
镜潢公两个孙子。公亦从孙自豪“最喜两孙俱可读,亟思回里度残春。”
秉铸:第二十一世(秉字派)长点长子,字容七,名元九,又名醉孙,号忠恕,清府试案首入泮,京师法律学校毕业,奏奖副贡,签分京师地方审判厅学羽,正六品推事,任京师第四级警察厅警察官,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官,京师高等检察厅检察官。河北高等法院检察官,历充司法官,考试监试委员,北平各大学毕业试念监试委员,河北承審员、典嶽员,审查会委员,获四等嘉禾章,司法部一二等金质章,司法行政部年终考试记功一次,进级六次,领有律师合格证书,生于清光绪癸未十月十七日寅时,卒于一九五二年,葬八里凉亭石湾。妣张氏,清光绪甲午科主人灿枢女,例封宜人,生于清光绪己卯七月二十八日申时,卒于清宣统辛亥七月初八日卯时,葬新安庄墩下屋地岭上,居父莹左,壬山丙向,内有墓誌,有碑图。继妣陈氏,河南固始等县知县均幼女,生于清光绪甲午七月三十日亥时,卒于民国壬申四月十六日戌时,葬排山庄白许山朱家嘴,艮山坤向,有碑图。子一,荫曾。又妣浙江杭县汪小吕,宋领事大经长女,生于清光绪丁未五月十九日辰时,卒于一九七六年九月初三日辰时,葬南塘屋西,坐东向西。副室张氏,北平荫堂女,生于民国癸丑四月二十日寅时,卒于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五日,葬蒋圩谢屋红花寨山脚下,坐北向南。子一,念曾。
秉巽:长点幼子,长芝嗣子,字梅孙,名画一,又名矩孙,安徽高等学校预科毕业,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经济本科三年毕业,四届知事,挑选县佐,分发安徽候补,应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及格,分发交通部,应河北省县长考试及格,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复核及格,署河北三河县长,生于清光绪戊子十月十七日卯时,卒于一九七二年,在北京火化,请回葬与同处,有碑。妣唐氏,光绪癸巳恩科举人光彬女,生于清光绪丁亥正月二十七日巳时,卒于民国丁丑九月二十九日戌时,葬武龙庄屋西头,坐北向南。子一,同曾。女一,静娴。继妣刘氏,天津刘梦华女,生于民国戊午三月初二日戌时。子一,宪曾。
镜潢公曾孙念曾就住在佐坝。“念曾:(二十二世)秉铸幼子,字克明,生于民国甲戌五月初八日寅时,卒于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寅时,葬鲤鱼山。妣余春英,生缺,卒于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二日午时,葬南塘山,南北向,有碑。子一,宣根。”
同曾居陈汉乡舒家冲。
公诗书门第,耕读传家。事迹载邑志名贤传及本传,待我暇日补录于后。
镜潢公著有《竹醉生自订年谱》及《诗文集》。均待梓,未刊印,“时艰已负千金债,业少徒存二顷田。入世毫无匡世策,还山又乏买山钱。”
留传下来几篇,文笔流畅清新,平淡自如。我最喜欢《七十感怀四律》
七十感怀四律
心矩镜潢
一
欲赋归来志浩然,离家弹指十三年。时艰已负千金债,业少徒存二顷田。
入世毫无匡世策,还山又乏买山钱。枌榆每忆空搔首,未卜何时始息肩。
二
衰龄艳说古来稀,百事 无成愿屡违。天上鵷鸾飞载止,梦中蝴蝶是耶非。
原知宦海收帆好,怎奈乡园苦岁饥。追想椿萱增隐痛,谁怜游子寄当归。
三
素安义命复何尤,卅载刑曹气巳秋。侥幸科名恩泽渥,浮沈郎署爪泥留。
风尘物色谁青眼,岁月蹉跎我白头。读律读书两无得,祗余傲骨耻干求。
四
天留不死不才身,昆季同堂剩一人。质本樗蒲秋未败,性非姜桂老偏辛。
山妻仍守荆钗旧,驽子初添采服新。最喜两孙俱可读,亟思回里度残春。
太白读书台怀古
心矩镜潢
荒台遗址在,峻岭郁葱笼。古道樵夫识,禅房碑碣空。登高一以眺,芳草青濛濛。在昔谪仙人,匡坐读其中。图书日万卷,下笔吐霓虹。光焰万丈长,文骨建安同。清平调三章,绮丽钦唐宗。梦游天姥吟,蜀道悲蚕丛。不有贤邑宰,何缘栖梵宫。携手对酌亭,稷稷聆松风。桃花潭水深,啸嗷轻飞蓬。汪伦差解事,踏歌声何工。迳入翠螺山,骑鲸抱月终。至今南台寺,千古少奇踪。造化谁与游,精魂莫为通。大雅如复作,长揖闾邱公。人事有废兴,往来成今古。郁郁峻岭松,荒荒南台圃。抱此岁寒心,赢得苔岑土。大雅不复作,抑郁谁与语。行歌来牧童,谈笑偕樵父。披襟坐石磴,风尘夙挥麈。天宝羁狂客,日与古人处。诗书若太羹,子史为杂俎。高文亦何绮,词章编乐府。山青爱谢眺,饭颗怜杜甫。未遇韩荆州,东道闾邱主。俯仰梵王宫,诵读非小补。茅亭相对酌,汪伦差堪伍。安知千载下,潭水深如许。仙台翠作堆,芳草迷鹦鹉。桃花夹岸开,伊人在南浦。
克复金陵纪功新乐府一章凡八解
心矩镜潢
皇帝龙飞之三载,大挠甲子纪上元。日缠①鹑火月既望,卿云②乣缦翔紫垣。欃星宵陨台星晃,东南半壁开尧天。尧天开拓尧民乐,式歌且舞载鼓乐。末僚望风睹盛事,③拜手④稽首敬上言。(一解)潇湘何冷冽,衡岳何巑岏! 楩丹杞梓,芷荪苔兰。山川草木蕴灵秀,磅礴气霭苍梧烟。我侯昆弟应列宿,名世锺毓于其间。楚材自古重⑤梼杌,上烛斗极辉南⑥躔。维桑与梓抒恭敬,拜手稽首开心颜。(二解)忆昔封狼肆残虐,奔突窜踞金陵郭。僭称伪号逾十年,吴头楚尾烽烟恶。烽烟恶,风鹤惊,天为棘,地为荆,我侯持节来,运筹出奇兵。胸罗二十八宿耿元精。龙骧所到,矗矗风云生。居者行者拜手稽首焚香迎。(三解)侯来民其苏,遐迩无遏籴。馕糈转楚江,长风驶艘舰。马腾战士饱,所向辄无敌。祭剑成尘,磨崖草檄,拯民水火登袵席。拜首稽首蹈侯德。(四解)侯建戈船,在江之湄;侯连重营,在山之陲。江有鲵噩,侯其殛之;山有貐猰,侯其殪之。王猷允塞,天讨毕伸。以谷我士女,以保我黎民。三江底定⑦鬯芳布,拜手稽首咏侯仁。(五解)鷟鹫翔天风,骐骥开道路。文章经济才,槃槃储治具。我侯遴选之,千载一时遇。置之夹袋中,贡之玉堂署。封圻寄干城,将军挺大树。再绎秦誓篇,拜手稽首钦侯度。(六解)大名炳宇宙,一门萃精忠。将兵多益善,伟哉中丞公。灭此后朝食,捣穴殄穷凶。营门凯还擂大鼓,下 马行气如长虹。我侯善将将,坐镇实雍容。奇谋运掌上,成算摅胸中。令公造唐室,阳明敉边烽。贤豪不世出,兹役毋乃同。六合销剑戟,再铸曾侯钟。拜手稽首铭丰功。(七解)天子曰:咨!王事克勤,歼其元恶,奠此八⑧垠。天子曰:俞!予嘉乃勋,桓圭是锡,彤弓是颁。天子曰:吁!叠翠明恩,金版列爵,宜尔子孙。我侯曰⑨都!维皇圣神,放牛归马,偃武修文。垓埏击壤,中外含薰。蒸蒸觥觥,狉狉獉獉。显扬天子之休命,诞膺多福于一人。末僚望风纪盛事,拜手稽首敬上言。(八解)
挽刘奎垣邑侯兼送侯胤厚传骑尉归里
心矩镜潢
一
循良十载洽舆情,回忆甘棠泪欲倾。一战沙场余碧血,千秋俎豆此丹诚。
孤忠巳荷鸾章恤,仙吏何须马革争。梅岭衣冠同不朽,清风明月吊先生。
①鹑火:正午;②缦:集结③拜手:跪拜;④稽首:叩头;⑤梼杌:楚史;⑥躔:足迹所至;⑦鬯:祭酒;⑧垠:边疆;⑨都:赞美。
二
捧来祖砚皖江滨,一線千钧仗此身。终贾多才将大用,龚黄有后亦前因。
青云定许承先志,白发还须慰老亲。珍重国恩兼世德,勉为忠孝即完人。
清故淑人邓氏墓志铭
清授中议大夫赐同进士出身前掌江苏道
监察御史加四级八十五岁夫石镜潢心矩撰
淑人邓氏,予发室也。邓为宿松著姓。氏父讳嶙,号丹崖,仕清广西同知,屡权烦要。前署永安州篆时氏生。先嫡母生氏长姊,同母兄三,厥行五。貌端重而性温和,父母最钟爱。丹崖公居官清介,归来不名一钱,晚年多负累。氏年及笄,父母商欲称贷为治奁具。氏闻之,泣曰:“儿年尚小,若借债备奁,是加父母之累,以重儿之罪也”。公怜之,曰:“汝年虽轻,尚知大义,但愿源头日活,嫁必从丰;多筑债台本非计也”。笑而慰之。有妹双瞽,动辄需人,凡起居饮食梳洗,氏必随时加护,使无拂意。妹私语人曰:有五姐在我无苦也。其天性之厚,巳可概见。岁己酉,氏年十九归予,时予已入邑庠,篝灯伴读,相敬如宾。斋祭必诚必洁,事舅姑唯勤谨,处妯娌若姊妹。与姒各治庖三日,井井有条。性俭约,蔬食布衣,数十年不改。遇大庆贺亦只稍易新洁表衣,金玉锦绣及品服朝珠卒不肯易以自异。好施与,推食解衣,不待言矣。人有急难,必设法以救之。甚有无力续娶以延续者,必多方称贷以成之。其私惠之及人,至今犹有言之而堕泪者。余自三十以后,南北奔驰,在家日少。氏嫁四女前后两娶妇,孙男女婚嫁,皆一手经理,不肯以家事相累。予试南北闱共九次,庚午举于乡。会试七次,丙戌始通籍。年已五十有七,所以至老不倦,犹得捷南宫,而次第升迁者,大都其内助也。乙丑冬,余父病甚,日召家人分属后事。前氏与姒鬻鍼黹,各积钱若干交翁代权子母,至是姒欲取回,氏阻之曰:“翁病革矣,何忍索为”。翁前借氏金簪未偿,氏并不提。次日翁卒,越二年姑亦卒,氏皆尽哀尽礼。辛卯,子妇张氏病殁,长孙九岁,始就傅,幼孙甫四岁,氏哀痛之余,倍加怜恤,保抱提携,相依为命,劬劳无异于其母。及长,兄弟怡怡,毫无习气。颇发奋,季考每皆上取。氏顾而乐之,然督课无稍贷。故长孙试辄冠军,幼亦屡列前茅,皆教养之力也。氏生于清道光辛卯十月十九日未时,卒于宣统庚戌十月廿七日亥时,寿八十。以余历仕清朝累封恭人,宣统改元,覃恩晋淑人。子二,点清,两淮盐大使,娶张氏卒,继娶太湖李氏。长芝,幼学殇,以兄次子嗣。女六:长适清监生祝方义;次适清北河同知段士宏;三适太湖清监生李作鼎;四盟清廪生张文鸑,未嫁卒;五适张文源;六殇。孙二,秉铸,清附贡,法律毕业,奏奖副贡以法官用,现任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官。娶张氏,卒;继娶陈氏。秉巽,法政毕业生,出嗣世父。孙女一,适段曾颐。曾孙一,同曾。前于西乡之十里庄石家弯六世祖墓侧价购余基,准葬两棺,形家以为吉。卜以今甲寅年十月初八,先奉淑人灵柩安葬,予夙有同穴之约,异日当合窆焉。铭曰:天生闺秀,才多卓越。群奉女宗,端推有德。才德兼优,淑人其特。幼娴姆教,柔嘉维则。事奉舅姑,克尽厥职。相夫起家,文章报国。性好施与,从无德色。一生俭约,不矜翟茀。族党交称,妇道无阙。定兆奉安,祖茔之侧。预订他年,同此窀穸。和泪成文,贞珉永勒。懿德不朽,千秋片石。
我喜读公文,钦慕其为人。
(2011.5.7)
镜潢公在宿松石姓中德高望重,石氏十一修族谱有他作的谱序,全文如下:
十 一 修 谱序
清光绪甲辰(1904)十九世裔孙丙戌进士掌江苏道监察御史镜潢撰
族谱阅世而一修,非踵事①也,尊祖敬宗收族睦姻,志不忘也。吾谱当九修时寰海升平,家给人足,余年十四得及见之,呜呼盛矣!迨十修则值水患频仍,后迭遭兵燹②,财产多耗,巳觉左支右绌。今届十一修矣,生齿日繁,人多失业,城乡殆无一殷实者,屡议屡辍。昔朱杜溪先生曾序吾谱,有云以岁之不易,吾乡人治③粥之不暇,呼之修谱其谁应,未有不难之者。今日时势艰危,殆又过之,盖较前修尤为棘手。乃万众一心,亲是役者,佥能矢勤矢慎,畛域无分,阅一岁亦蒇厥事。与九修、十修同,长者命为序,不敢辞。窃思家乘世经人纬,固即史表遗意,第国史只录其要,家乘不厌求详。修于承平之日尚易,修于多事之秋则难。噫!余何幸,天假之年,亲见吾谱九修、十修,十一修之三次告成,辄欣然自慰。道光戊申、已酉,奇水迭灾,咸同间十年寇乱,流离转徙,艰险备尝,又不禁慨然有感。入此岁来七十有五。仰叨祖宗庇荫,十八入邑庠,三十赴京兆试,授例分刑曹,四十领乡荐,五十六成进士,用主事仍签刑部。去秋,由员外郎考取御史记名在部,前后四十余年,碌碌无所表现,良深内愧。今老矣,世界沧桑,生计日蹙,吾族之祖业荡然不克自守者多矣,合计不过十存一二,窃惴惴焉临深履薄之是惧。所幸者,人丁繁衍,科名较盛,未始非我祖忠厚所留贻,藉以绵延于勿替也。虽然,天道无往而不还之理,人事有剥极必复之机。但愿我族远宗卫大夫义方之遗谏,万石君孝谨之家规,近法迁松始祖万一公之忠节,仁八公之功业,止所公、玉修公之孝行文章,父诏其子,兄勉其弟,无论士农工商富贵贫贱安乐患难,务勤俭以执业,勿游惰以废职,六顺则法之,六逆则戒之。先伯父稼卿公十修谱序引桐城方望溪先生前序所谓“法戒以昭,匪惟尊祖敬宗收族睦姻”不至相矛盾者,则庶几彝训无忘,家声克振矣。如树木然,培养深则根之茂者其实遂;如治水然,疏濬勤则源之远者其流长。区区此心,期与吾族后嗣子孙共勉之。
镜潢公还热心公益事业,关心族事,积极倡导先祖祭祀公祭费用。亲撰《捐储仲英公祭费碑事》。
捐储仲英公祭费碑事
十九世裔孙镜潢撰
礼莫重于祭祀,示敬也,志不忘也。我德清股四世祖仲英公支下,人丁繁衍,住居星散,每岁虽亦附祭,而人多不齐,奉行故事,殊不足以昭慎重而垂久远。先叔藜阁公辄心焉慨之,适十修谱告成,商允堂叔济和,邀齐各房长会议,佥以为然。量力捐资,购得马桥庄水田陆拾贰亩有零,永远作为四世祖妣祖考祀产;复买钦圣门房屋数楹,作为德清股支祠。美哉斯举用意洵深且远也。命为之序,固辞不获。窃春露秋霜之感,服本追远之思,孝子仁人,畴无触发。但当兵燹之后,岁歉时艰,十分拮据,而乃踊跃捐输,不数月而蒇事,则不惟岁有专祭,后嗣子孙又何至见面不相识,数典而忘祖哉!夫创造难,守成亦不易。必须认真而
理之,撙节而用之,无私挪,无侵蚀,俾积少成多,添置产业。培植厚则族益昌炽,藉以慰我祖呵护之灵,是所望于后之经理者。余不谙序体,谨缀质言于碑首,并刊各房捐输名目于后。
(清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季秋月德清股同立)
①逊志励学:谦虚努力,刻苦学习。②董:主持。¬¬③呰窳:读子雨,贪懒。④费直:西汉学者,研究易学。
(2011.5.8)(2)(15988)(草稿)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6:01
二十、宿松石姓九进士之石镜潢(7)
石普水
石镜潢,同治庚午举人,光绪丙戌(1886年)进士第三甲第八名 ...
邓氏:孝媳贤妻良母
邓氏是石镜潢的结发妻子。她出生在永安州衙门,在家排行第五。父亲邓嶙,号丹崖,广西同知。邓氏从小品貌端庄性格温和,深得父母钟爱。她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妹妹,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梳洗等都需要人帮助,邓氏一直细心照顾这个妹妹。妹妹私地里对人说:“有五姐在,我不苦。”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邓氏十九岁,出嫁到石家,这时石镜潢已经在县城庠学读书。她每天鸡鸣即起,问候公婆起居,白天亲自提水、舂米、煮饭,做家务劳动。晚上挑灯纺线,陪伴丈夫夜读,书声机声相和。
在婆家,邓氏平日里斋祭必诚必洁,对公婆毕恭毕敬,克尽孝道,与妯娌们相处如姊妹,亲热得跟娘家兄弟姐妹一样不分彼此。她生活艰苦朴素,蔬食布衣,几十年不改。如果遇到家里办大喜事,有人来庆贺时才换上新一点的衣服,从来都不肯轻易显摆官宦人家的“金玉锦绣及品服朝珠”。
她自己省吃俭用,但是帮助贫困人家却出手大方。亲戚朋友邻居有急事难事,她一定倾尽全力设法救助,以解决燃眉之急。有一户人家,因为家庭贫穷年龄很大了都不能娶媳妇,她出面借给他钱,请人给他提亲,这户人家终于结婚生子。多少年过去了,这家人还念念不忘这事,逢人便说她的恩情。那些受过她好处的人家,一直到她死后,说起她的贤惠还止不住掉眼泪。
丈夫石镜潢30岁以后,一直在外面读书考试。咸丰初年,洪杨乱作,东南涂炭,江南乡试已经停止了。石镜潢北上京师应顺天考试,没有考取。不久,宿松县城被侵占。兵荒马乱的岁月,她一个女人带着公婆和一家老小到山上避乱。因为她事先准备充分,所以一家人吃饭穿衣竟然不比平日差。丈夫间或有时顺便回家看望父母,看见一家老幼安然无恙,非常高兴,放心读书复习迎考。经过 “九赴南北秋闱,七试礼部”,考取进士时丈夫已年满五十六了。
大器晚成。石镜潢八十五岁时还满怀深情地把十几年考试动力归功于妻子。他说:“予试南北闱共九次,庚午举于乡。会试七次,丙戌始通籍。年已五十有七,所以至老不倦,犹得捷南宫,而次第升迁者,大都其内助也。我南北考试共九次,同治庚午年(1870)才获得举人,会试七次光绪丙戌年(1886)才考取进士,年纪已五十七岁了。之所以至老不倦,终于还是取得成功,而且每一次都有进步,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有一个贤内助啊!”
邓氏自己生子女都不请奶妈,不请保姆,而是自己喂奶,自己抚养。丈夫外出考试,她既当妈,又当爹。抚养教育孩子不溺爱,“养而兼教,爱而能劳”。教育孩子从小自己劳动,这在封建社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石镜潢非常尊重这个妻子,两人结婚以来一直相敬如宾。他一门心思参加考试,家里男女婚嫁,都是她一手经理,从来不肯以家事相累丈夫。嫁四个女儿,择女婿,办嫁妆,娶两个媳妇进门,家庭里里外外,来来往往,她都处理得格外妥当。鼓励丈夫,大丈夫志在四方,让丈夫内顾无忧,一门心思考试。
事实上,他家里并不平静。同治乙丑冬,公公病急,有一天召集家人吩咐后事。以前她与嫂嫂的一些缝纫、刺绣的小积蓄都全部交给了公公代为保管,这一天嫂嫂想提出来把这些钱都取回来。邓氏悄悄阻止嫂嫂,说:“公公的病很危急,可能不久于人世了,您怎么忍心要回那一点钱伤他老人家的心呢?”公公以前借了她的金簪都没有偿还,她一字未提。第二天,公公死了。第二年,婆婆又死了。她都尽哀尽孝尽礼。丈夫不在家,她安排得妥妥当当。
大儿子娶了媳妇,后来媳妇死了,她又帮助儿子续娶。大孙子九岁,小孙子四岁,也知道专心学习。两个孙子失母后,她哀痛之余,倍加怜恤,亲自抚养。孙子们年纪大一点则常常教育他们发奋读书,孩子们读书很用功,大孙子考试常常夺冠,小孙子也经常名列前茅,这都是她教养之力。子孙都大有作为。大儿子石点,清两淮盐大使。大孙子秉铸京师法律学校毕业,正六品推事,任京师高等检察厅检察官,北平各大学毕业试念监试委员,获四等嘉禾章,司法部一二等金质章,司法行政部年终考试记功一次,进级六次,领有律师合格证书,小孙子秉巽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经济本科毕业,河北三河县长。
石普水根据石氏族谱整理
二十一、宿松石姓九进士石长信(8)
石普水
石长信,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二十五名进士。
《石氏族谱》介绍长信公: “绳籙幼子,字鱼及,名厚庵,又名后庵、禾庄蜕叟,郡廪生,光绪戊子(1889年)科举人,乙未科(1895年)进士,保和殿复试二等第十三名,殿试三甲第二十五名,朝考一等第十五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戊戌散馆钦取一等第四名,授职检讨奏充大学堂教习,历国史协修公纂修编书处协修,壬寅考议御史,奉旨记名,甲辰晋翰林院检讨,掌湖南道监察御史,转给事中加四级,诰授中议大夫,事迹载本传及通志、邑志儒林传。”
公生平经历并不复杂。生于清咸丰甲寅四年(1854年)六月十三日寅时,卒于民国戊午(1918年)正月十四日寅时,享年65岁,两个夫人四个儿子。他为官经历也不复杂。光绪戊子(1889年)35岁中科举人,乙未科(1895年)41岁中进士,保和殿复试二等第十三名,殿试三甲第二十五名,朝考一等第十五名。
在京城为官。开始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奏充大学堂教习(教师),国史(官署名。清属翰林院,掌监修清史,有总裁、清文总校、提调、总纂、纂修、协修等官。)协修公纂修编书处协修,翰林院检讨(掌修国史,唐宋均曾设置,位次编修。明清属翰林院,从七品)。后湖南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 ,官职为从五品,相当于今天市纪委书记。给事中,隶属都察院,正五品衔。
简言之,长信公从进士到大学教师,清史编辑,市纪委书记,市委副书记,享受正厅级待遇。
《石氏族谱》录有《厚庵公传》
“公讳长信,字恂如,号厚庵,别号鱼及,清巽后自号禾庄蜕叟。郡廪生,领光绪戊子乡荐②考取汉教习觉罗官学留京,依族叔父御史镜潢,(时官居刑部主事)矩矱③式昭,遂考入成均南学。先是光绪间,湘南梁仲衡督学豫章,慕公淹通,聘司襄校,暇与探讨经史百家之书,朝夕他山,日月丽兑④。至是集都下,俊俦互攻错六堂中,(太学六堂见国子监志)所就卓然,五经无双,高密汝南是式,发为辞章类,波属⑤云委,斧藻汉魏,肴胾六朝,潘陆曹沈,奔会腕下。选学名家,屡荐春官。壬辰,挑取誉录,而教习期满,引见,知县用。意詹詹在凤池也。成乙未进士,以经场五艺为考官李文田力持获中者。李,名公卿,擅文采,海内希⑥风,月旦⑦重于汝南,戊子江南座主也。南闱风气力矫靡靡习,自是科始。公乡、会两出其门,时誉比登龙。释褐庶吉士,邑甲科辈起而入翰林,旷代一逢。康熙朱杜溪后,始有编修葆元公其兄子广誉之孙也,乃鼎盛而三,散馆⑧第四,授检讨,寻充国史馆协修兼编书处协修。庚子春,奏充大学堂教习。拳乱起,举朝惶惑,公怒气愤兴,疾走座主大学士徐桐侍郎启秀,凡诸锢蔽大臣与有雅故①者,登门相见,泣白状,请毋为亡国之举动。盖庚子祸,诸臣实尸②之也,非两宫不可回。公知徐等怙终③。未几,联军直逼津沽,上召外廷会议,谏亦无及矣,姑默焉。事平,考取御史记名,补浙江道监察御史,晋阶掌湖南道。疏请立分科大学,博士比汉廷五经,广造专门艺才,勿沿科名故称,以刷新天下耳目。旨下部议沮④焉。戊申,俸满,例截取繁缺府用,召对,陈奏久。东朝垂谕温景庙,有“平日章奏均中时弊”奖语。晏驾后,公每念桥山,未尝不凄怆涕涟。宣统三年三月引见。公在先朝矜慎⑤,蹇蹇谔谔⑥,外廷多不尽知。所留疏章,若谏止广西迁省南宁;请饬皖省丁漕加捐,毋庸改钱为银;请旨废铜官山逾限矿约,饬部坚持收回土地自主权三疏,全台称名奏。素风节自持,介⑦如曒如,痛抑奔竞,绝徼倖,恶党援。其所欲言,虽威武在前未尝挠;所不言虽立谈取宰衡⑧弗为动。会除给事中。时艰虞⑨丛集,莫大于军事、商业、财政、民瘼,全国壅滞,血络不交,交通坐困。朝廷方预备立宪示中外,因载泽考环瀛各立宪国,其铁路靡不均归国有,而我事与之殊。各省已办未办之路,多观望停顿;而川、粤、汉干路尤溃败,延误至今。亟上疏陈路事。监国动容。疏下部议奏可。适光复。自川汉路衅起,借端邮传大臣盛宣怀,或乃窃窃谓公疏开之,公闻绝弗芥蒂。以此心可白清列祖列宗,公论待诸天下后人。民国兴,统一交通,自铁路明定办法始,公之言伸于世矣,至是浮议乃渐息。改革后,屏居禾庄,枯杨不春,假课农,看山,读画,哦诗,临池,聊用消遣天年以终。卒时年六十五。幼敦慧,喃喃学语铿尔音,授之诗成诵;父绳箓训以偏旁形声字,了然。友于四人,公居季。父殁,伯仲继逝,与叔氏仁偕侍母,俎豆嬉戏,有礼让容。咸丰末,奉母及世母蘋天苇地,闲居彭泽,能曲得欢心。仍勤学,颠沛以之,成就实基此。性尚义,家居视群从群从孙如己出,推恩锡类,睦婣任恤,无吝,施费往往以百千计。居京朝廿余年,有林下意,昼理齑盐,夜耽坟籍,与心矩老人(御史镜潢别称)始终大小阮相依,比归,犹数七视。经理安庆义园,起坠修废。充皖学堂监督,一切整顿之,丰职教薪,视前且倍,而已五倍于省。月夫马⑩十圆,或曰廉甚,公曰:臣朔幸不饥耳,宁若职教之尚索长安米乎?有同年外任,馈炭敬银百金,坚拒弗受,馈者愠,因宛转致辞,终却之。事无知者,晚年私以训其子云。为蜕叟时,有司罕望见顔色。民国三年冬,省吏接准清史馆,咨查所属著述编目小传,事下邑地方财政局,公成《仙田集略》一卷,钞送史馆,案由有司官存,余著觥觥。备详邑志艺文。(载《邑志•儒林》)”
①刑于:夫妻和睦。②乡荐:州县推荐应礼部试叫乡荐,考中称领乡荐。③矩矱:规矩、法度。④丽兑:互相切磋。⑤属:连接。委:堆积。⑥希:仰慕。⑦月旦:评论。⑧散馆:庶吉士的甄别考试。
①雅故:旧友。②尸:主持。③怙终:拒不改过。④沮:阻止。⑤矜慎:慎重。⑥蹇蹇谔谔:正直敢言。⑦介:耿直,皦:清白。⑧宰衡:宰相。⑨虞:贻误。⑩夫马:伕役及轿、马。
(2011.5.29)
长信公光宗耀祖,《石氏族谱》收录其6道诰赦。先后封祖父母、父母两次、兄、伯父。
长信公官不很显赫,但忠于职守,积极为富国强兵而献计献策,为民请命。
石幼荪说,宣统皇帝是石长信抱着登基的。这话并非空穴来风。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1908年冬,光绪帝载湉病重,十一月十四日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1908年十二月二日,宣统皇帝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登基, 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1909年元月改年号为“宣统”。
石长信生于清咸丰甲寅四年(1854年)六月十三日寅时,卒于民国戊午(1918年)正月十四日寅时,光绪戊子(1889年)35岁科举人,乙未科(1895年)41岁中进士,这在当时算少年得志。
这一年石长信55岁,身份是“给事中”, 隶属都察院,正五品衔。
石幼荪说,长信公有经天纬地之才,是丞相、总理之才,当时很受重用。进士,保和殿复试二等第十三名,殿试三甲第二十五名,朝考一等第十五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戊戌(1898)散馆钦取一等第四名,授职检讨奏充大学堂教习,历国史协修公纂修编书处协修,壬寅(1902)考议御史,奉旨记名,甲辰(1904)晋翰林院检讨,掌湖南道监察御史,转给事中加四级……“给事中”, 隶属都察院,正五品衔,这是长信公当时的官衔。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明代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都御使与六部尚书并称七卿,地位崇高。清代都察院为从一品衙门,设官与明代相仿。都察院除监察政治得失外,具体担负的工作是:参预九卿一起议奏折;凡重大案件与刑部、大理寺公同审断;稽察各级衙门、官吏办事的优劣;检查注销文书案卷及封驳事;监察乡试、会试、殿试;巡视各营等事务。
清初沿明制,亦置“给事中”,无员额限制。顺治十八年(1661年),设都、左、右给事中,满、汉各一员,满员为正四品,汉员为正七品。雍正七年,升为正五品。
3岁的宣统皇帝是石长信抱着登基的。有人质疑,1908年光绪34年,12月2日那天,天气奇冷,溥仪又惊又冷,浑身打颤。溥仪被放在又高又大的皇座上。登极大典。侍卫内大臣和文武百官列队,一个个到他面前宣誓效忠。
“我感到拖沓、沉闷,”溥仪写道,“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他们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上的时候,早超过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亲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个。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的哭喊也越来越响。我的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他说这话意在安慰我,却给文武百官留下了惨淡的印象,他们把这看作是不祥之兆。”
当事人的话无疑最有权威性。但是,溥仪当时还不到三岁,能记得那么清楚吗?石幼荪没有依据有必要捏造事实吗?抱着这个末代皇帝登基并不是什么丰功伟绩,并不能流芳百世呀!
一桩悬案!
石幼荪经常吟诵长信公的一副对联:
地辟海门,潮汐皆归容纳;天生砥柱,江山好自撑持
这是一幅写于宿松小孤山“海门天柱” 的对联 ,作者借景抒情,恰到好处地抒发自己建功立业“天生砥柱,江山好自撑持”的豪情壮志!
《石氏族谱》收录了长信公的两道奏折。
第一道奏折写于宣统元年。长信公从世界大局出发, 提出发展民族工业,培养自己的人才的发展理念。“凡中国员匠技艺攸娴,文理明白,兼通东西洋语言者,酌保数员荣以京秩,其能配制火药、精通枪炮机关者,即隶陆军部;其能深悉电学、矿学或熟谙轮轨机刮者,即隶邮传部;其能以汽机耕田、刈谷、抽茧、纺纱,凡有利于民生日用者,即隶农工商部。至海军之汽机工程诸司,非素精造船术者莫能办,倘不豫为储蓄,临渴掘井恐多窒碍,尤该部所宜罗而致之者也。迩来士大夫亦留心实业,聪颖子弟皆入学堂。” ——这与今天的“科教兴国”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提出培养创新人才——“今朝廷破格用人,兼收并蓄,所有机器师匠,择其文字通顺与各科学一体录用,庶风声所树,耳目一新,竞运匠心,转相授受,必有发明新理、制创新器者。然后优以殊科,予以专利。” ——难道你看不到这就是“人才强国”战略吗?
第二道奏折是宣统三年。长信公提出修建铁路。他说:“窃查铁路为交通要政,我国幅员广远,风气各殊,尤非铁路联络不足以收行政统一之效……凡一切军事实业财政民瘼,无一不受交通之影响。” 用今天的话说,长信公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修建铁路的很多可行性措施。这是很有前瞻性的。我们不是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吗?我们不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吗?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长信公是治国之贤才,可惜生不逢时。
长信公是治国贤臣,是学者,又是个多产诗人。
《石氏族谱》收录其大量诗词。众多的诗词中仍然可以看到忧国忧民的政治家情怀。请看《次贺颀悟琴比部晋京留别亲友原韵》
开国神谟匪所思,百年外患已先知。三唐藩镇权旁落,两汉椒房柄倒持。
北极辰星辉帝座,西陲时雨望王师。攻心屡笑书痴见,果系书痴不讳痴。
同时又富有生活情趣。《秋 春》
人静四无声,天高北斗横。空山云几片,古塞月三更。
篱菊浓而淡,江枫暗不明。庭前花影动,檐马一齐鸣。
《口占和松岩原韵》
空山琴一曲,人与境俱高。天籁随时动,诗情带酒豪。
有声敲月色,无句不风骚。忽说林泉偶,春寒寄緼袍。
(2011.6.6)(2016.1.31.小雪)(草稿。待续)2018/4/23
二十二、宿松石姓九进士之石长佑(9)
石普水
石长佑,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
“祖孙三进士”,长佑公是宿松石姓最显赫的官宦世家。
曾祖父是宿松大名鼎鼎的石葆元。嘉庆乙丑第二甲第三名进士。
祖父石广均字方墀,号榘生,清廪生,中式清嘉庆己卯(1819年)科举人,清道光丙戌(1826年)科进士。
父亲绳竿:广均长子,字瞻淇,号竹侯,清庠生,中式清道光己亥科副榜,癸卯科举人, 34岁亡。
《石氏族谱》详细介绍长佑公“长祐:绳竿幼子,字艮庵,名位山,又名皖农,优廪生,光绪丙子科举人,候补内阁中书加主事衔 ,乙未科进士,即用知县,分发江西加同知衔,督解京饷议叙加一级,纪录二次,充当抚部院文案,署理龙泉县知县,管带吉安、毅胜营助赈,议叙加一级,特授新瑜县知县,赏戴花翎,在任候选直隶州知州,广丰、羊口厘务,壬寅充当江西乡试掌卷官,诰授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大夫,法部审录司主政加四级,事迹载邑志文徵本传。生于清道光辛丑(1841年)六月十八日亥时,卒于民国壬戌(1922年)二月十六日亥时,葬排山庄汪家屋龙南,壬丙向。妣罗氏,乙未进士,浙江巡检,殉难壮节,世袭骑都尉遵殿三女,诰赠宜人,晋封恭人,生于清道光壬寅正月初九日寅时,卒于清咸丰辛酉二月二十一日子时,葬排山一字墙,癸丁兼子午向。继妣太湖李氏,庠生候补知县升用知州振钦次女,诰赠宜人,晋封恭人,生于清道光辛丑三月十五日卯时,卒于清光绪乙亥七月十五日卯时,葬排山响堂屋旧基内,与仲嫂姜恭人合墓,居右,甲庚兼卯酉向。子一,秉壬。承长兄长咸为嗣。女五:长、三(幼殇),三葬长岭岗杨庙嘴庄屋前,次适庠生李世锴,四适湖北黄梅任江西饶州府通判帅元铭,幼适浙江试用知县赵曾泽。副室王氏,诰封恭人,生于清咸丰辛亥八月初十日寅时,卒于民国辛酉十一月初二日亥时,葬汪家屋龙西,居皖农公墓左。子二:秉甲、秉暅。以次子秉甲承仲兄长裀为嗣。女二:长适江西李世棠,次适邑庠生段珏次子承烈。又副室陶氏,敕封安人,晋封恭人,生于清同治壬戌三月初四日寅时,卒于民国壬戌二月十九日卯时,葬汪家龙屋西,居皖农公棺右。子一,秉燨。女三:长卒,葬石竹嘴屋右前山,次适陆军部军司郎中姜祖佑,幼适监生科中书徐善庆。”
“祖孙三进士”,“兄弟两同年” ,长佑公与堂弟石长信是宿松读书人的一面旗帜。
长佑公与堂弟石长信是叔伯兄弟,同是“老六房”之琮公后人,长信公曾祖父纪常与长佑公曾祖父石葆元是同胞兄弟。长佑公生于1841年六月十八日亥时,长信公生于1854年六月十三日寅时,是兄长。他们同是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进士,时人称“兄弟两同年”。
长佑公丙子举人,内阁中书、主事衔,乙未进士,54岁中进士。他性格“仁厚温俭,有识略,待人以诚。”他不擅张扬,不溜须拍马钻营官场,故仕途平淡无奇。
他在光绪丙子科举人时,“候补内阁中书加主事衔” 。
“内阁”即“总理衙门”。明、清最高官署。虽说是“候补”但凭他的社会关系,还是有希望进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但长佑公第一次失去好机会。
他中进士后,“即用知县,分发江西加同知衔” 。“知县”,一县父母官,大权在握,而且“加同知衔”——六品县令!他却是“督解京饷议叙加一级,纪录二次,充当抚部院文案。” 第二次失去好机会。
至于“署理龙泉县知县,管带吉安、毅胜营助赈,议叙加一级,特授新瑜县知县,赏戴花翎,在任候选直隶州知州,广丰、羊口厘务,壬寅充当江西乡试掌卷官” , “管带吉安、毅胜营助赈”、“直隶州知州,广丰、羊口厘务”、“江西乡试掌卷官”都是实权肥缺,公第三次失去好机会。不擅钻营,不谙官场潜规则,至使机会丧失,最终落个“法部审录司主政加四级” 。
法部,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刑部改称。有尚书、侍郎等官。掌司法行政、监督大理院及京内外审判、检察机关。分审录、制勘、编置、宥恤、举叙、典狱、会计、都事八司,各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另有收发所,设员外郎、主事;承政、参议二厅。宣统三年(1911)改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所属有京师就等审判厅、检察厅与京师初级审判厅、检察厅等。
“主事”是什么官衔?
主事,官名。东汉有光禄主事。明为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官阶正六品。清沿袭,进士分到各部,先补主事,递升员外郎、郎中。内务府、理藩院等官署也有主事。辛亥革命后,仍于国务院秘书厅、各部及驻外使馆中设主事,为委任职。
“法部审录司主政加四级”,官阶正六品; “诰授奉政大夫”,官阶正五品;“晋封中宪大夫”,正四品。总之,他拿正六品级别的工资,享受正四品的荣誉。
长佑公为人低调,《石氏族谱》有长佑公传记。
《皖农公传》
县志文徵翰林院侍讲学士 檀玑撰
长佑公12岁丧父,独力支撑。“年十二失怙,侍兵部公暨母太夫人前,强抑哀怀,曲为承顺,慰重闱心。时丁粤匪乱,奉母伏乡村居,不以有重物故贾①祸,论者谓有济变才。逾年寇至,随兵部公亲为授读,与仲氏几案恒相接、怡如也。”
公一生平淡,有两事胜于先祖,值得一提。
其一,高寿。生于清道光辛丑(1841年)六月十八日亥时,卒于民国壬戌(1922年),鸦片战争时出生,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去世,享年82岁。
曾祖葆元58岁;祖父68岁;父亲34岁。
其二,多子多孙。他曾祖、祖父都是兄弟一个,伯兄膺心疾剧,常欲自戕。公与同寝,时握手防之,岁余不懈。。“四子,俱有传,详邑志。”长秉壬,嗣伯兄后。举人,著《朱子注四书引说文解字考》二部;四秉恒,先公卒;次秉甲,清附贡,法部审录司主事,民国众议院议员,著《醉秋圃》二卷,《珠红竹枝词》一卷;三秉羲,清优廪贡生,科中书,孝廉方正,民国8年聘修《宿松县志》,著《临床诊验录》等医书四部。孙五,曾孙二。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子孙昌盛,在世尚有60余人,公20世,已有27世“卓”字辈小孙。
公含笑九泉!
(2011.8.2)(2)(2018/4/23)
二十三、宿松石姓九进士之石光暹(10)
石普水
宿松石姓九进士,都产生于清朝100年间。第一位石鼎1799年,最后一位石光暹1898年。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二十五名进士长信公是他胞叔父,其父长仁公与长信公是同胞兄弟。
《石氏族谱》这样介绍光暹公:“长仁次子,乃沐嗣子,字旭初,名月峰,又名煦初,清府首入泮,光绪癸巳(1893年)科考一等第五名,中式本年恩科举人,乙未(1895年)考取景山官学汉教习中式,戊戌科(1898年)一百三十三名进士,保和殿复试一等第二十七名,殿试二甲第一百零九名,朝考二等第六名,钦点主事签分吏部考功司,兼封验司行走加四级,奏充禄米仓差务,诰授中宪大夫,万寿覃恩加二级,生于清同治丙寅(1866年)十月二十五日寅时,卒于清光绪庚子(1900年)九月初九日未时,葬排山庄庵前居左。子一,经阁。”
要了解光暹公考试情况,我们先得了解中国的科举制度。
科举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即“举孝廉”。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科举制从隋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考生分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入学”的称为附生。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清朝“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殿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殿试是由武则天创立的。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这么三种,一种叫童试,一种叫岁试,一种叫科试。童试,又叫做“小考”。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童生经过一定的考试选拔,在县里面选拔了以后到督学进行考试,督学考试合格就可以称做“秀才”。秀才每一年考一次,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考试,叫“科试”。每三年考一次,主要是为了推举举人考试的资格,通过这个考试的提名,便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
接下来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它也有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乡试。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了。当然这个职位很少,每年大概就40人到130人的名额。举人的名额很少,那么举人当中候补做官的人就更少了,这样就往往有候补官。这是第一种乡试。
会试在第二年的二月份举行。乡试是头年的八月份考完,第二年的二月是春天,到京城考试,叫“春试”,这就是会试。会试如果考中了,称为贡士,贡士每年的名额大概有300名左右。会试考完以后还要进行第三场考试殿试,在会试以后的第二个月,大概在4月份前后。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什么叫 “清府首入泮” ?周朝诸侯的学校前有半圆形的池,名“泮水”,学校即称“泮宫”,后代学宫沿袭其形制。明、清县考试新进生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因称入学为“入泮”或“游泮”。新考取的秀才,需要从泮池中间的小桥上进入大成殿祭拜,这就是“入泮”,其他人等只能从泮池两侧绕过,泮池两侧有历次重修碑记等石刻。
光暹公“童试”中第一个进入大成殿祭拜,自是一种荣耀。
乡试在各省省城举行,光暹公参加乡试;“考一等第五名”成绩优秀。“光绪癸巳(1893年)科考一等第五名”,“中式本年恩科举人” 。会试在礼部举行,光暹公考取景山官学汉教习中式,戊戌科一百三十三名进士。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光暹公“保和殿复试一等第二十七名,殿试二甲第一百零九名,朝考二等第六名” 。
他什么官衔呢?“钦点主事签分吏部考功司,兼封验司行走加四级,奏充禄米仓差务” 。吏部, 官署名。掌官吏的任免、铨叙、考绩、升降等。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吏等。吏部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按清朝例,各部院“主事”是正六品衔,相当于京县知县。实际上,这只是资格, “奏充禄米仓差务”才是实际职位。
光暹公27岁中举人、32岁取进士,可惜英年早逝,34岁即故去,那一年恰好是“庚子赔款”,八国联军入侵(1900年),多事之秋,是病故亦或遇害?他的叔侄孙石强说“族中老人也未提及”,看来光暹公之死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而且他的儿子经阁公生于清光绪壬辰(1892)六月二十一日申时,大名鼎鼎的民国时期抗日县长,天长县抗日自卫军司令也是“卒葬缺”!公父子皆光标史册大名鼎鼎的人物,家谱却语焉不详。族谱给人留下太多遗憾!
少年及第,壮志未酬,光暹公生不逢时令人扼腕叹息。我亦为之感!呜呼,天不助公!奈何!
公中进士两年后,病故。仅仅留下两副诰命。
值得欣慰的是亦留下两首诗。
大观亭
清吏部考功司主事光暹
参差高阁望巍然,绝顶登临独步先。
八皖峰峦罗眼底,一江波月荡胸前。
忠宣去后千秋墓,烟火中分万顷田。
落笔兴酣还顾盼,滩头飞到遇风船。
赋得云补苍山缺处齐——石光暹
得山字五言八韵
缺处峰都补,闲云尚在山。
整齐浓淡外,苍翠浅深间。
熨贴衣摉缝,经营石錬顽。
有时披絮影,无隙露苔斑。
密缀烟千缕,重圆月一弯。
物情参蝶梦,黛色点螺鬟。
玉阙排双闼,金瓯固九寰。
帝勤崇衮职,蓬岛重仙班。
这是他进京赶考时,参加礼部会试作的试贴诗。珍贵科举考试档案:见石光暹会试硃卷。
光暹公儿子石经阁不是进士,却是大名鼎鼎的民国时期抗日县长,天长县抗日自卫军司令。石经阁,为晚清进士石光暹之子,安徽省宿松县万元墩石家新屋人。
据天长市有关文献记载,民国27年(1938)12月14日拂晓,扬州日军司令小川加滕率领千余日军,由六合经马集、汊涧、石梁、蔡家河、护城桥,从北门进入天长城,同日,扬州日军宣抚班300余众同伪绥靖队400余人,由扬州经大仪、仁和、汴桥、八里岔,从南门入城。从此天长城区及东乡一带沦于敌手。 常备队攻打天长城 民国28年5月24日,县长石经阁命钱怀宝率常备队夜攻天长城,西乡、北乡的后备团作第二梯队,配合行动。常备队一部登梯越过城墙,攻入城内,击毙日军副司令官平野祐芳及守卫。
新四军有关人员回忆。民国28年5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二营扩编的挺进纵队和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进入天长、来安一带进行战略侦察,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开展统战工作。6月,方毅、朱绍清同国民党天长县县长石经阁及上层人士接触,晓以民族大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得到天长县政府上层人士的支持与合作,为开辟天长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光暹公是“老六房”人,一个人才辈出的房族。公父子光标史册,但却不记后人。倒是长仁公人丁兴旺,在世男丁恐怕有百来个,且都是出类拔萃。
父亲长仁公 “邑庠生”,主修十一修宗谱,五个儿子,光暹公是老二。
《石氏族谱》介绍长仁公“绳籙三子,字德儒,名升庵,又名禾庄,邑庠生,丁卯房荐,己卯堂备,貤封奉政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加四级晋封中宪大夫,吏部考功司政兼验封司行走加四级,修十一修宗谱,事迹载邑志孝友传。生于清道光壬寅十二月十二日巳时,卒于清光绪丁未八月十三日未时,葬巢林庄曹家冲屋基虎形地内,与弟长信合墓,共六棺,居中左第一棺,癸丁兼子午向,有碑志图。妣邓氏,儒士邦镇女,貤封宜人,晋封太恭人,生于清道光庚子四月二十四日申时,卒于民国丁巳冬月二十二日寅时,葬曹家冲下屋墓内,与夫合墓,居左第三棺,向同,有碑志。子五:光辉、光暹、光发、光甲、光曦。以长子光辉、次子光暹、四子光甲承胞兄乃沐为嗣。女一,适光绪癸巳恩科举人唐光彬。”
经阁:光暹子,名春棪,字莘樵,号君樸,又号燃芝,清内阁中书,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毕业,司法行政部审查合格,县司法处审判官,历任江苏江宁地方检察厅书记官,看守所所长,安徽怀宁地方检察所书记官长,安徽省长公暑咨议,安徽民政厅主任科员,代理湖北监利县县长,江苏肖县、安徽广德、休宁、南陵、当涂、巢县、颖上、天长县承审员,安徽天长县司法处审判官、县长兼县司法处检察官、代行安徽高等法院第一分院院长、县抗日人民自卫军司令、国民自卫总队总队长、第五战区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部办公所秘书兼军法官,代理军法处处长,安徽省立煌政府参议、庐江县司葬处主任、审判官。生于清光绪壬辰(1892)六月二十一日申时,卒葬缺。聘庠生宗乾次女,生于清光绪癸巳四月十七日巳时,未婚卒于清光绪戊申七月二十一日酉时,迎棺归葬新安庄发洪冲老庄屋左边山墈,有碑。继妣唐氏,儒士光郇长女,生于清光绪癸巳十一月二十三日亥时,卒于民国戊午十月初三日寅时,厝王家冲左边山墈菜园内,与姑何老恭人合墓,居右。又妣叶氏,廩贡生刑部主事翰长女,生于清光绪庚子九月初八日亥时,卒于民国癸亥六月二十日未时,葬禾庄郭冲山墈下沙地右角头。再妣张氏,湖南长沙县监生候选经历府云程三女,生于清宣统己酉九月初九日寅时,移嫁。立亲弟春明次子宣溥、春民次子宣斐兼为嗣。
(2011.8.3.)(2)(2018/4/23)
“不出状元不开大门!”
——宿松石氏九进士之结束语
石普水
民间有一句俗语,“诗书发旧家” 。这话用在宿松石氏九进士身上是再恰如其分不过的。其实,宿松石氏并非真正 “旧家”。孤身一人来宿松的一世祖石兴宗不过“宋都统辖”,一个不入流的封建末代官吏,他“天葬”九冲塍蜈蚣山。三世祖石良公所谓“田园宰相”,实职只是“敕封武德将军,充任指挥,镇守毫州”,“ 洪武十一年,升授武节将军世袭诰命一道,管军正千户” ,“武德将军” 升授“武节将军”,也不过正五品官衔。在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他们投笔从戎。
宿松石姓九进士全出自 “济祖”的“上股”可贵公 ,全是十二世“信古公”的后裔。而且有七个进士是十五世祖“述”的后裔。
是这一支祖墓地脉好?
非也,非也!我们也是十二世“信古公”的后裔。
亦或这一支人特别聪明?答案也是否定的。
我听说过一件事,一件鲜为人知、感人肺腑的事。这是宿松石氏宗祠的事。
宿松石氏宗祠在县城实验小学内。总祠后面是我们钺祖的支祠。
离钺祖支祠几百米的东门还有一座石氏宗祠,坐落在原新华书店对面,原木器社旁边。这是钺祖的一个支裔“老六房”建造的。这是宿松石姓最优秀的一个房族,是出进士最多的一个房族,——石氏9进士有6位出自 “老六房”。
族弟石强是这个优秀房族的人。他兄长石阳就住在这座石氏宗祠旁边,家中还珍藏着一张道光年间的宿松石氏“老六房”分家合同,这是进士石广均主持分家的契约,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藏品。
这支出进士最多的房族有一家训: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是之谓四箴。择友须求三益,克己宜守四箴。静里思三益,闲居守四箴。
“三益”出自《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四箴”是宋代文学家、大臣张方平取自《礼记•曲礼上》中的四句箴言。族弟博客名“石氏四箴堂”,是“老六房”的家族传承。
据族弟说,这座新建祠堂非常气派,但是祠堂建成后,正门一直关着,平时进出都走旁边的东门。
为什么不开正门呢?这条秘密一直对外秘而不宣。族弟说,出资修建祠堂的进士们说,石氏虽出了九进士,虽有名列二甲第三名的葆元公,但石氏没有状元,石氏要出状元!这所石氏宗祠的大门就是为迎接新科状元而开!
何等上进的胸怀!
宿松没有状元,这是宿松自古以来的遗憾。民间流传,宿松不出状元是县官与地仙破坏了宿松地脉风水,他们在鲤鱼跳龙门的鲤鱼山开凿一条“龙井路”,这路如串住鲤鱼鳃,让鲤鱼跳不起来。
“老六房”的先贤不信邪,坚信石氏要出状元!
石氏宗祠为迎接状元而开!立下一条家规,警诫石氏后世子孙:
“不出状元不开大门!”
石氏子孙没有考“状元”,先祖死不瞑目。石氏宗祠正门一直没开。这座象征性的宗祠在文化大革命中拆毁,这是历史的遗憾。但是这话振聋发聩的名言应流传千古,告诫的不只是正在求学的石氏子子孙孙!
——石氏子孙要考“状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考“状元”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
(2011.8.17)
宿松没有状元,这是宿松的遗憾。1990年版《宿松县志》有名有姓的进士32人,我们石姓中进士9人。
为什么宿松石姓能出9进士呢?
《石氏族谱》中有一篇捐资助考的《乐 输 条 议》。
该条议开宗明义。“情因我族宗祠原无余资,自嘉庆壬戌年,节妇鲁氏捐缗七百余千,存祠赁放生息,以作乡会试场费。”什么条议呢?捐资助考——“作乡会试场费。”
《乐 输 条 议》具体规定十条。它规定:这是一项专用款项, “议此举本为读书应试而设,此外公事无论大小不准移用。” 仅仅“为读书应试而设” 。
族中请专人培训辅导。石氏学子每人“月作两课,每课一文一诗,汇集送阅。” 安排何等恰当!
——补助奖励制度明确。
它规定: “议乡试场费,各给八足钱十千”,中式者“给贺仪捌足钱五十千”补助奖励两条钱;
“会试场费给捌足钱四拾千”;中式者“给贺仪八足钱壹百千”;
“入泮者给贺仪八足钱十千”;
“食饩者给贺仪八足钱十五千”;
“拔贡副贡给贺仪八足钱二十五千”;
《乐 输 条 议》是石氏家族的一项伟大创举,是全族一件大事。族谱附有两件珍贵文献。
其一, 《乐输乡会科场费用碑记》。
碑记作者:清旌节孝十七世孙妇鲁氏同孀媳叶氏、郭氏,率孙庠生德竣,承燮敬刊。
其二:《乐输应试场费碑记》。作者是清上浣廪贡生希恕谨撰,邑增生增熙书丹,时间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孟夏月。
这件流芳千古之举措的发起人,说来不可思议,竟是一位女人。我的十七世叔祖婆鲁氏。
十七世叔祖短命,葬在我们石屋团坡山,可能是石屋最先居民之一。但他的夫人却大有身份。一位“主簿怀瑾女” ,“继妣怀邑鲁氏,清乾隆乙丑进士晋三女” ,这位进士女《石氏族谱》中有篇传记。
(2011.8.4)
最后,让我们对石氏进士进行分类比较。
一、按中进士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石鼎,嘉庆四年己未科(1799年)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乾隆丙午经魁,嘉庆己未进士,福建同安知县,辛酉甲子乡试同考官,署厦门同知;
2、石葆元,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第二甲第三名进士。乾隆己酉拔贡,戊申举人,嘉庆乙丑二甲三名进士,翰林院编修,武英殿修,庚午贵州乡试正考官,诰封朝议大夫,崇祀乡贤祠;
3、石纶,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第二甲第六名进士。嘉庆戊辰顺天乡魁,甲戌二甲六名进士,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刑部主事、员外郎,吏部郎中(正四品),道光乙酉湖南乡试副考官,壬辰甲午顺天乡试同考官,辛丑会试同考官,诰授中宪大夫,晋赠荣禄大夫,祀乡贤祠;
4、石广均,道光六年丙戌科(1826年)第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嘉庆己卯举人,道光丙戌进士,兵部职方司主事加三级,诰授朝议大夫,崇祀乡贤祠。著有赋草诗钞、内讼斋随录,入谱诗箴行世余诗文集待梓;
5、石寿淇,光绪二年恩科(1876年)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四名进士。癸酉举人,甲戌进士,蓝翎同知衔,江西安福、广丰、南城知县,乙酉乡试同考官。
6、石镜潢,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第三甲第八名进士。同治庚午举人,光绪丙戌进士,朝考一等,刑部直隶司主事、员外郎衔;
7、石长信,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二十五名进士。郡禀生,戊子举人,国子监财学肄业生,觉罗教习期满以知县用,壬辰会试挑取誊录,乙未进士,朝考一等,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本科散馆,钦定一等第四名,授职检讨;
8、石长佑,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丙子举人,内阁中书、主事衔,乙未进士,改江西即用知县尽先补用、同知衔;
9、石光暹,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8年)第二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
——宿松石姓进士中职位都不很显赫,至多一个四品正厅级。
二、按考试成绩优劣排列:
宿松石姓进士中成绩最优秀的是葆元公,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第二甲第三名进士;
石纶,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第二甲第六名进士。
石广均,道光六年丙戌科(1826年)第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
石光暹,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8年)第二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
石鼎,嘉庆四年己未科(1799年)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石镜潢,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第三甲第八名进士。
石长信,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二十五名进士。
石长佑,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
石寿淇,光绪二年恩科(1876年)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四名进士。
三、按寿命长短排列:
镜潢公是一个高寿寿星,享年九十岁;
鼎公 88岁;
长佑公82岁;
石纶公 “年七十五卒于官”;
葆元公67岁;
石广均67岁;
石长信享年65岁;
寿祺公51岁;
光暹公27岁中举人、32岁取进士, 34岁去世,英年早逝,死因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石姓九进士们都高寿,这与他们胸襟与学识有关。人到无求品自高。他们都饱学之士,注意道德修养,不钻营官职与物质财富。石姓九进士,在宿松自是显赫一时,但没留下一处大型建筑与房地产,与段姓贺姓不同。
四、按中进士年纪大小排列:
寿祺公31岁中进士;
广均公32岁中进士,光暹公27岁中举人、32岁取进士;
葆元公十三入邑庠,17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
长信公35岁中举人,41岁中进士;
石纶公44岁中进士;
鼎公45岁中进士,
长佑公可谓中54岁进士;
镜潢公40中举人,56岁中进士。
在宿松石姓九进士中,少年得志者不少,但也有 大器晚成。
小说《范进中举》写范进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中举人,应试35年。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吴敬梓其实大可不必把他作反面人物来讽刺,有本事你也考呀!
今年成都《最牛高考男15次报名参考和儿子一起进考场》。43岁的中年考生梁实再次报名,实现自己的第15次高考。他今年参加的第14次高考,考了337分。成都高考最大考生60岁。
在宿松石姓九进士中,镜潢公 “大器晚成”40中举人,56岁中进士。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何尝不也是一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毅力!
(2011.8.7)2018/4/23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