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烟云】2、咀嚼宿松话(2)
【龙湖烟云】2、咀嚼宿松话(2)石普水人类文明最先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宿松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用人体器官打比喻,看似粗俗却简洁生动明白。“奶奶屄上一颗痣,爷爷讲的就是”。这是一个贬义词,形容某种话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这话看似粗俗,含义却放之四海而皆准。“奶奶屄不能挨,挨着就惹灾”,形容某种人或某种事是不能沾边的,一旦沾染上了就惹灾祸。“卵拨火不识贵贱”,比喻运用不合适,不划算,成本过重。“猴子翻鸡巴”——宿松话的“鸡巴”即男性生殖器,形容事情越弄越糟。“拉卵肏屁股”,形容好管闲事。“裤裆里摸卵”,比喻有把握,十拿九稳,“狗舔鸡巴自舔自”,即“aa制”,各吃各的。这一类宿松话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它如山岩中的泉水,清彻透底,照出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像茅草根,细细咀嚼,淡淡的,有一丝甘甜,又夹带着苦味,满口清香,带有泥土的芬芳。“捉乌虫也要打湿手”——宿松人把跳蚤叫乌虫,它光溜溜的非常难捉,吐口唾沫则容易沾住。形容不能空手办事。“乌龟莫笑鳖,都在泥里歇,鳖莫笑乌龟,都在泥里偎。”比喻彼此之间状况都不好,都是下等人。“犁弯翘上,耙弯翘下。”犁弯本来是翘向下上,耙弯本来是翘向上,犁弯翘上,耙弯翘下,比喻内部不团结,相互拆台。“黄鹊儿和狗连襟(性交)前世姻缘”,比喻不可能的事却意外实现了。“乌龟吃代(大)麦,作物(浪费)粮食”,比喻配合不当或大而无当。“三十日捶洗手,假忙。”洗手即皂荚树,树枝上吊着长长的荚角,以前农村人捶打汁液洗衣。大年三十日捶洗手,是地地道道的假忙,讽刺没有忙到点子上。“做鬼都不呜一声。”呜,指鬼打唿哨,而做鬼都不能呜一声,比喻一无所长,懦弱无能。“陡倒死,企倒埋”,站着死,倒着埋。比喻不低头,不屈服。形容说话没主题,东扯西拉,王顾左右而言他。宿松话“扯东曳西”、“东扯西曳”,“东搭葫芦西搭海”,“凝(人)港徐嘎桥,嗯(你)港葫芦瓢”。形容孩子手不停脚不住,“盆七不纳”,“不纳敲”。“鸡毛换灯草”,比喻小本生意或送的礼少。“几(嘴)上没毛,做事不牢”,没长胡子的年轻人经验不足,比喻做事不牢靠,让人不放心。“驮日头过岭,怂(推)日头哈(下)山”混日子,巴不得太阳早点下山收工。“猪七(吃)麦,羊去赶”。一个小孩没回家,叫另一个小孩去喊,结果另个人也跟着一起玩,都没回家。“一窑烧的”,是骂人的话,都不是好货色;“一床不睏两样的凝(人)”则指夫妻性情同化,很多相似。“前半夜帮自己想,后半夜帮别人想”。比喻不能光觉得自己有理,也要站在别人角度想想。 “堂厅府,灶下县,”“望锅督(底)的。”喻指女人,含贬义。“一捏两头劰miao”形容人圆滑,遍身怪气,捉摸不透。“遍身沽泡”,形容诡计多端,鬼点子多。“牛无力拖横耙,人无力港(讲)横话”,形容某人强词夺理,蛮不讲理。“狗过门槛咀(嘴)上前。”比喻话多,说话快,抢着说话。老哇(乌鸦)嫌猪黑,自己黑得看不得:彼此彼此。这话又可说成“大哥二哥麻子哥”、“一个师傅下山”、“一个壳的”。宿松话擅用熟悉的比喻说理,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贴切,且通俗易懂,道理明显。“乌龟过门槛里外一高(跤)”——乌龟爬过门槛里外都会摔一跤,比喻做事里外不讨好,横竖都会吃亏的。“乌龟缇(拴)到耙上拖”喻穷人跟富人一样对待,没有办法却不得已也要那样。“伸头一刀,缩头一刀”——里外一样,横竖是死;“提篮张乌龟现头脚”——原形毕露。“盐老鼠跟着蝴蝶飞”比喻爱慕虚荣不自量力。(1443)2018/4/2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