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烟云】20《道光县志》说龙湖
【龙湖烟云】20《道光县志》说龙湖什么时候开始有宿松龙湖?谁也说不上来,民间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宿松龙湖的是道光八年(1828年)的《宿松县志》。该县志多处介绍龙湖。卷二《舆地志二·水》说“二郎河……入于龙湖。”专门条目这样介绍龙湖:“龙湖,旧志作龙南莲箬湖。距县二十五里。(旧作四十里)北纳县西河水,从笋子港入,西达黄梅诸湖,东由长河达泊涝湖。明初置龙湖、大湖、洿池、张富池四河泊所,嘉靖间废。(《一统志》、《通志》、《府志》、《朱志》、《采访册》)”。与龙湖相关的有这些湖。“鲇鱼湖,距县三十里。西通黄梅湖,东北连龙湖。”“棠梨湖,旧志作五十里。泥湖,旧志作四十里。《一统志》、《通志》同。排湖,旧志作牌湖,四十五里。《一统志》、《通志》同。莲湖并距县六十里。四湖相连,北接龙湖。”“鰔湖,即泊鰔湖,旧分为二,距县六十里。通黄梅,摄湖口,入九江。《寰宇记》:湖在县西南八十里,湖水广阔,尝有鰔鱼,甚大。(《一统志》、《潜确类书》、《通志》、《府志》、《朱志》)“大泊涝湖,即大官湖,一名大子池。县东六十里。西通龙湖,东由北口达望江泊湖。(《一统志》、《府志》、《朱志》《采访册》)”“浔水,自龙湖入境,县西南八十里”“孟家洲,县西南40里。广饶宜畜牧,居民甚众,环洲皆湖。《一统志》、《通志》、《府志》、《朱志》”卷四《舆地志四》“佘家觜渡去县四十里,介佘家、归林二庄,逾泊鳡湖至段窑镇。以上《采访册》达黄梅县及佘家觜孔道,出小西门。”其余亦多处出现龙湖名,如说“孟家庄东滨龙湖”,“龙湖庄,东滨龙湖”,“巢林庄,东滨龙湖”,“长安庄,抵龙湖尾”,“义乡庄,西南滨龙湖”,“佘家庄介泊鰔湖”。宿松县自明弘治国七年(1494年)修志,道光八年(1828年)的《宿松县志》是目前可见最早的县志。我把它详细抄录下来,是为了说明,龙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宿松山水中有着显著的地位,绝非可有可无。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宿松县志》卷五《舆地志五》“古迹”“十景”二处出现浮笠洲。“浮笠洲在龙湖中,汀圆如笠,随水上下。昔有仙炼丹于此,夜尝有笛声,渔人仿佛闻之。《一统志》、《府志》、《朱志》。”(以上均引自2009年版道光八年《宿松县志》32~33页)(2012.11.29.)(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