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烟云】24、“沙筑龙湖口”的传说
【龙湖烟云】24、“沙筑龙湖口”的传说龙湖是一块风水宝地。县河进入佐坝乡金碧村大王庙张和丹墓的地方,民间俗称“龙湖口”。每年夏季汛期这里洪水泛滥,县河大量泥沙冲入龙湖,渐渐形成了冲击洲滩,佐坝称之为南圩、北圩,千岭则直接称为龙湖圩。传说有一户人家的祖坟埋在龙湖口边的一处山坡上。有风水先生摇头晃脑地说那是一块风水极佳的“活地”,子孙将来一定大富大贵,并留下两句意味深长的谶语:“沙筑龙湖口,子孙朝中走。”——意思是子孙将来能在朝廷当大官。主人自然欢天喜地。等吧。几十年过去了,然而他的子孙却跟平常人一样,未见半点起色。他于心不甘,又请教更高的“地仙”察看,一番推敲,地仙又留下两句谶语:“单吊十三代,九代开花十代发。”—— 做官是做大官,但却要代代单传十三代,而且要等到第九代、第十代才见成效。十三代,几百年时间啊。后代的主人又请教“地仙”察看,验证了那确是块活地,留下两句更令人心悸的谶语:“边碗吃饭,草绳系腰。”——必须穷得用破边碗吃饭,草绳系腰才能够发达!这么穷哪里来钱读书呢?风水宝地啊,你有点折磨人。有期望就有希望。龙湖口的泥沙越积越多,主人也确实代代单传,只有一个男孩子。莫非上天真要考验人的意志与诚心?然而,随着最后一个封建朝廷的灭亡,墓主人的子孙希望愈来愈渺茫。终于,墓主人的第七代孙子死了。据说是死于解放后县河改道龙湖口的那一年。一篇悲壮的传说,让人郁闷。谷雨时节,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早晨,我散步来到龙湖边。龙湖里一片青绿,从湖岸一直到湖底全都是青青的绿洲。蒿草,辣蓼,三角锋草都争先恐后茁壮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曾几何时,龙湖边“乱石穿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此刻已跑去十万八千里。龙湖没有水,只有青草。湖底也已成沼泽地,最低的河沟仅一点点水,深不过膝盖。鹅们高兴得大喊大叫。龙湖水日见干涸。宿松没有状元,据说是有人破坏了宿松县城的风水。在鲤鱼山上开了一条龙井路,等于把龙颈上绑了一道箍,使之无法腾空而起,宿松因此没有状元。沙筑龙湖口,子孙朝中走。此刻龙湖的沙不仅已筑龙湖口,恐怕已筑到龙湖的胸腔了,但佐坝一直无人在“朝中走”。莫非因为当年龙门镇的人吃了龙肉,上帝真的要惩罚他的子孙?无风不起浪。龙门镇的人吃了龙肉极有可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渔雁村,上一代男人、媳妇都会打铳。水底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他们都能弄来吃。天鹅、野鸭、大雁什么都打。要不,为什么叫“渔雁村”?现在不准打铳,但佐坝的野鸭饭却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没有注册的著名品牌。尽管谁都知道那是毒死的野鸭,肚里臭烘烘,吃下会毒害人的,但野鸭饭的确好吃,且供不应求。野鸭饭是否来自当年龙门镇的独家真传?没有人考证。但它来自鱼雁村,那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2012.11.30)(2018/6/1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