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烟云】50、品味宿松民歌《雀泼歌》(21)
【龙湖烟云】50、品味宿松民歌《雀泼歌》(21)石普水宿松民歌有很多趣味性极强,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作品。其一,肚子饿,裤子落,挠畏(感谢)先生快放合(放学)。(63)这是学生的呼声。到了放学时间,学生感觉肚子饿了,希望老师早一点放学。“挠畏”是方言,感谢。“放合”也是方言,就是放学。其二,学生学,牢里坐,放出来,死猖祸。(64)这是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不喜欢读书,觉得读书像坐牢,放出来,一味跟人吵嘴打架,所以叫“死猖祸”。其三,一百饼子一百粑,一肩挑到外母家,外母寻我要肉吃,我寻外母讨马马。马马到着千家岭,放一挂炮,吓得我上一跳!跳上天,做神仙,神仙说我好大胆,我搂神仙的屁股眼。(65)司国庆解释说,此谣趣味十足,九姑千岭是鞭炮之乡,可能家用的质量高,炮声似乎格外铿锵(响亮),吓得新郎官又是蹦又是跳。 其四,肚子痛,屎马拱,屙脱屎就不痛。(66)这是孩子的生活谚语,一种见怪不怪的生活现象。其五,望到天冇?望到地冇?望到毛狗在拉痢冇?(67)司国庆解释说,冇:没有。毛狗:狐狸。拉痢:痢疾,骂人语。小孩在路边或公共场所大小便,伙伴为了引人注意故作此语大声喧哗。这是小孩子家的恶作剧。也有大人,望见别的小孩拉屎故意大声唱这首民歌以取乐。其六,这边丑,这边羞,中间挂个捡粪兜。(68)这是在小孩子哭闹时,旁边的人一边唱歌,一边扒脸丑他,这孩子也就不好意思哭闹了。其七,这边丑,这边消,中间夹个辣胡椒。(69)司国庆解释说,消:撒骄。大人笑话孩子假意说孩子丑陋,在小孩左、右脸,鼻头上分别点击并说出此谣,逗孩子开心。其八,又哭又笑,王花子搭花灶。张家做媒,李家不要。(70)司国庆解释说,小孩哭闹被某事逗笑,大人就会羞孩子,脸上脏兮兮的,像叫花子脸上糊灶泥一样,没有人要嫁不出去或娶不到妻子。其九,跌得好,跌得驴子不吃草。(71)司国庆解释说,小孩摔倒了,伙伴认为摔得应该,小孩互相取乐。其十,代麦长着毛,放屁快些刨;小麦一条沟,放屁过徽州;蜿豆粒粒园,放屁不要艮缠。(72)十一,先生告我人之初,我告先生翻跟头;先生告我子曰,我告先生屙血;先生告我子曰学,我告先生汤灌托(盖子)。(73)小时候,我经常听见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叔叔饶有兴趣的跟我说这一段民歌。现在想来,这段民歌应该不是上学念书学生说的,而是外面一些因为家里没有钱读书的孩子跟着瞎搅和。先生告我“人之初”,我告先生翻跟头;先生告我“子曰”,我告先生屙血;先生告我“子曰,学”,我告先生汤灌托(盖子)。您看“人之初”出自《三字经》,“子曰”出自《论语》,上文与下文根本联系不起来。“人之初”原文是“人之初,性本善”,“子曰,学”原文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纯粹是取乐,好玩,没有深意。十二,县城、破凉一带:天上的星,半边月,蛤蟆挑水过田缺。猪衔柴,沿路落,狗烧火,灶门口坐,猴子蒸饭,麻雀簖(舂)米连剥剥,鸡公开门轧着脚,哎哟哎哟痛不过。(74)这是一篇童话!妙!妙!妙!十三,九姑一带、五里弹山:项多英烟哪烟,坐西边,西边坐,牛拖磨;猪衔草,沿路落,狗烧火,灶门口坐,猫捞饭,甑的和;猴子洗碗高凳坐,老鸹挑水过高桥,麻雀生子细细,鸡公关门轧着脚,哎哟哎哟痛不过。(75)这两首民歌,想象丰富,妙趣横生,是难得的文学作品,宿松民歌中的精品!赞一个!十三,山上一个野人头,山下一个犟经头;不怕野人头,不怕强经头,就怕缠死的猪娘撞一头。(76) “野人头”是爱出风头的人,这种人说话粗鲁,不怕得罪人;“犟经头”就是爱闹事,明明这样好,他偏要说那样好,抬杠,胡搅蛮缠;“缠死的猪娘撞一头”就是不要命的。这种人不讲理,喜欢打架,没完没了,弄不好跟你玩命!严格说,这不算民歌,是俗语一类。但是,很有生命力,很有代表性。(2015.1.27.)(大风降温)5.10.修改(2018/6/1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