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6-16 16:23

【龙湖烟云】59、品味宿松民歌《儿歌之六》(31)

【龙湖烟云】59、品味宿松民歌《儿歌之六》(31)石普水其一,滴滴伢,哪里雷(来)?嘎婆(外婆)家看(放)牛雷。几深许(水)?一满塘。几深草,尺把长。么丝菜?鸭子(蛋)王(黄)。寒(咸)呐淡?我冇尝,留代(给)我好(注:四声)吃郭姑娘。(148)原来附注(的的伢:小孩子;家婆:外婆、外祖母;看牛:放牛;郭公塘:外公姓郭,外公家的塘称郭公塘;么斯菜:什么菜;鸭子王:鸭蛋黄。整段描述小孩在家婆家放牛和所过的俭朴生活的情形。)其二,毛狗米毛拖,三岁的伢儿会唱歌;不是爷娘教给我,是我自己聪明学得多.(149)其三,红鸡公,米毛拖,三戏的伢儿会唱歌 不是衙娘教企我 ,是我自己会唱歌。(150)原来附注(毛狗:狐狸。希望孩子有悟性,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不要依赖别人。)全县其四,一百饼子一百粑,一肩挑到外母(岳母)嘎(家),外母勤(向)我讨肉七(吃),我勤外母讨马妈(老婆),马妈到着千家岭,放一跨(挂)炮,黑(吓)得我上一跳,跳上天,做神仙,神仙说我好代(大)胆,我要搂(抠)神仙的屁股眼。(151)其五,又卖枕头又卖花,一肩卖到外母家,外母寻我讨肉吃,我寻外母讨马马,讨个马马十八戏,又打锣鼓又唱戏。三百饼子三百粑,一肩挑到外母家,外母寻我讨肉吃,我寻外母讨马马,讨个马马麻子皮,又好笑来又受气。(152)其六, 太蒜波荦(大蒜头)小蒜苔,哥哥送我合(学校)里来.先生打我十五板,丢脱文章不教打秀才。太蒜波荦(大蒜头)小蒜苔,哥哥送我合(学校)里来.先生喝酒笑眯眯,莫笑我穷人穿破衣。十根指头有长短,山上树木有高低!(153)(流行于九姑、韭山一带。孚玉:高桃园,弹山:项多英)其七,婊子婊,跟人跑,跑那里,过江西。江西说不好,碰到广西佬。广西佬,沿路讨,婊子还要跟人跑。(154)这一般是以前小女孩跟着大人走亲戚时,后面的孩子起哄,嘲笑她。其八,懒舅娘,懒舅娘,晻(晏)起不牵床。拖鞋又杀错,敞衣不梳妆。舅母娘舅,睏到饭熟,听到碗响,爬起来陡抢。抢碗米汤,泼得精光。(155)原来附注(1、牵床:铺床叠被;2、睏:睡;3、晏起:晚起,迟起;4、托鞋杀柳:杀柳,方言。实为“踏履”的别音,一般连拖鞋组词“拖鞋杀柳”意即鞋不穿上,随便踏着;5、敞衣不梳妆,即衣不扣扣,蓬头不梳洗;6、精光:尽无,一点不剩。此谣讽刺舅母娘的好吃懒做和抢食的狼狈局面。)这首民歌刻画了一个好吃懒做、蓬头垢面的丑陋形象,一个为了能够抢一碗吃的而丑态百出的狼狈形象。其九,牛儿唛啊,吃我家秧棵,我一赶哈,你还骂我。(156)原来附注(1、唛:牛的叫声,拟声词;2、赶哈:赶一下;3、骂:以唛拟骂,形象动词。此谣形容小孩不让牛糟蹋庄稼的天真形象。)“牛儿唛啊”是一种藏在地下的小虫,形状有点像“地鳖虫”,它潜伏的地方上面都是碎碎的细土,很容易找到。孩子们都叫它“牛儿唛啊”,而且一边刮土一边唱着这首“牛儿唛啊”歌。其十,河这边的伢儿个似个。河那边的伢儿矬头矬。(157)原来附注(个似个:方言,长得很标准,没有打不落的意思。矬头矬,方言,含个子矮,节巴头,长得很丑的意思。个似个系自称,矬头矬指对方。)这是河两边玩耍的小孩,以同样的话语戏骂对方。十一,打大的,骂小的,怀里抱的是好的。(158)这是以前老奶奶的真实写照。怀里抱着一个幼儿,手里牵着小孩,后面跟着一个大的小孩。后面两个小孩也要奶奶抱,所以奶奶“打大的,骂小的,怀里抱的是好的”。十二,洗碗钵钵洗碗钵,家里喜事总不脱,哥结马马我洗钵,洗脱大钵又小钵,莫偷懒,家时喜事总不脱,总不脱。(159)十三,毛姑娘,毛姑娘,请进来,喝茶汤。茶又涩,酒又香,毛姑娘喝得笑央央。(160)司国庆说,这首民歌“可作游戏歌又是风俗歌,旧社会女孩子的专利,道具是茅草,游戏名字叫接 ‘毛姑娘’,属于请神歌。”十四:么舅么舅,睏到饭熟,听倒碗响,爬起雷斗抢,抢一碗引汤,泡得一颈伤,颈伤结着壳,拔又拔不脱。(161)这一首我改正了三个别字,修改了不合情理的一句。(2015.2.4)(2015.5.15)修改(2018/6/16)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6-16 16:23

难得一个晴天。2。5.宿松论坛工作人员给我留言:石老师,您好,我想给您的宿松民歌开个专版,你看可以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湖烟云】59、品味宿松民歌《儿歌之六》(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