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6-16 16:26

【龙湖烟云】61、品味宿松民歌《继母娘》(33)

【龙湖烟云】61、品味宿松民歌《继母娘》(33)石普水八鸠上树丢过墙,有钱莫讨继母娘。亲娘吃肉留精肉,买娘吃肉留骨头;亲娘吃鸡留鸡腿,买娘吃鸡留鸡肠。这个鸡肠我不要,留在前楼大书唱:过路的大哥都来看,有钱莫讨继母娘。亲娘死着么事斋?七日七夜莲花斋;买娘死着么事斋?石头瓦撇(片)敲敲也是斋;亲娘死着么事衣?打开花箱着花衣;买娘死着么事衣?壁头壁尾破蓑衣;亲娘死着么事鞋?打开花箱着花鞋;买娘死着么事鞋?壁头壁尾破草鞋;亲娘死着哪里埋?金山抬到银山来;买娘死着哪里埋?猪窠里拖到狗窠里来。(174)司国庆说这首民歌出自韩文的虞菊英,我对个别标点做了改动。这首民歌写继母娘与继子之间的矛盾。“八鸠上树丢过墙,有钱莫讨继母娘。”为什么?继母娘与亲娘对儿子吃的截然不同。“亲娘吃肉留精肉,买娘吃肉留骨头;亲娘吃鸡留鸡腿,买娘吃鸡留鸡肠。”因此,儿子也针锋相对:不要鸡肠,把这件事拿到“前楼”当做“大书唱”,让人评理——“过路的大哥都来看,有钱莫讨继母娘”。其实,讨继母娘是父亲的决定,与过路人无关。想父亲当鳏夫就“不讨继母娘”继母娘对儿子不好,儿子对继母娘与亲娘更加是天壤之别。您看:亲娘死了“着花衣”“着花鞋”“埋到金山银山”而且做“七日七夜莲花斋”。“做斋”俗称“做公德”,一般是儿子为母亲超度亡灵举行的仪式。“作公德”的内容有繁简之分,程序不一,通常以诵灵前经贯串始终。除在灵前诵经外,还有过桥、礼血盆、撒花、走贡、沐浴、追荐等。“七日七夜莲花斋”是最隆重的仪式。继母娘死了呢?儿子既不做斋,也不敲锣打鼓,马虎了事的“石头瓦撇敲敲也是斋”,对比是如此鲜明!在家里“壁头壁尾”寻找“破蓑衣”“破草鞋”给她穿,埋葬是“猪窠里拖到狗窠里来”。这些显然是夸张。但是那态度语气起码是对亡人的不尊敬。农村有一句俗话叫“一死功无罪” ,意思是,人死了,后人应该记着她生前的功劳,而不要记着她的过失。跟死人斤斤计较还是人么?从这个角度看,继母娘不是一个好母亲,但是这个继子更加不是一个好儿子,起码不是一个孝子!最起码不是一个好人。冤冤相报,这就是旧社会中国农村的现实。民歌做了最好的记录。(2015.1.13)(4.8.)(2018/6/1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湖烟云】61、品味宿松民歌《继母娘》(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