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6-30 16:50

【龙湖烟云】99、芦咀的传说(下)

【龙湖烟云】99、芦咀的传说(下)石普水尹姓人称他们始祖叫“尹般”(读pan,也写作“殷”“徵”)。祖父黄帝。父亲黄帝长子少昊,字青阳。少昊次妃之子曰般,为弓正(官名),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以国名为氏,尹氏自此得姓。——这是发生在公元前2480年前的事。尹姓起源历史非常悠久。尹氏得姓于尹城。尹城最初在古汾州,大体包括今山西汾阳、平遥、介休一带。尹姓人则都认为尹城在山西蒲子城。公元前770年迁至洛阳。尹氏家族有三次大迁徙。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活动中心在尹城,代表人物有尹铎、尹喜、尹文子;第二次是东汉末年,活动中心在天水,代表人物有尹纬、尹思贞;第三次是唐朝末年,活动中心在洛阳,代表人物有尹崇珂、尹源等。尹氏族谱最早见于秦始皇时博士尹沛,今已无存。(这只是传说。)唐贞观年间,太宗下诏编修氏族志。时任尚书令的尹建扬和文学馆学士于志宁受诏纂修于史馆。尹建扬纂修的《尹氏族谱序》和于志宁的《尹氏受姓考》是尹氏最早文献。尹思贞,唐玄宗尚书,封天水郡公,该世系是尹氏最完整、最丰富的文献。此后八次纂修的《尹氏通谱》皆源于此。尹氏有识之士成立了“尹氏族史研究所”,正在编纂《中华尹氏通志》,出版了《尹氏研究通讯》。——以上资料均来自《尹氏研究通讯》。佐坝尹氏称“和靖堂”。 我见过民国己未(1919年)的《尹氏宗谱》。《尹氏宗谱》始修于乾隆庚辰(1760年),主修22世道统公;二修乾隆50年,主修24世公兴诗硕人;三修道光5年,四修咸丰10年,五修民国己未(1919年)。该谱序称“天水流芳,绵瓜瓞于奕叶;少昊启族,席簪缨以千秋。” 佐坝这一支尹氏源于天水郡公尹思贞。该谱序称“至唐之太宗奏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膏粱,右寒微,合193姓,361家,而尹氏亦与称首焉。”尹姓2006年在全国排名95位。宿松尹姓称其一世祖为范祖。谱序称他们是北宋赵胤印手下官至保信军节度使尹崇珂的季子昭棻的后人。南宋,范祖携之由豫章迁松。“豫章”即江西省,“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该谱序称“范公由兹而来,殆与饶属音户同迁乎?其始标立则天庄后,遂星居松土焉。溯自吉甫以来,历朝忠孝节义,文学武功代不乏人。兹则生聚日益繁。卜世33,历年700余,男女7000有余。” (一说宋淳熙(1173——1189年),则到宿松已900余年。)尹姓最先到宿松“则天庄尹家坳” ,那一块叫“猛虎跳涧地” 的风水宝地葬范祖及妣刘氏。左附鑛祖,右附铁祖。 尹家坳在二郎乡高峰村附近。尹姓什么时候到佐坝?我查民国己未(1919年)《尹氏宗谱》里的邱龙图,不见佐坝尹姓。迄今300年左右。尹姓到芦咀比陶姓迟200余年。尹姓的派名是:玉成实贵,昌荣万代;道可兴家,德能超伦;宜遵先哲,自保性真;时际交泰,同乐长春。 尹姓人一直重视武功。尹姓有“三门桩”、四路”、“五发”等六套拳术。我的外公、舅舅、甚至姨娘据说都精于这些拳术。每年农闲时尹姓人都聚族由功夫最高的师傅传授后生。最初传男不传女,更不传外姓,很有武功秘诀的架势。后来慢慢只要出钱就可请师傅传授,成为一项技艺,一种谋生手段。传说一位德高望重技艺精湛的尹姓师傅,在本族内传授了好几届弟子,均武功高强。外姓慕名请他去教拳术。一般40天为一场,每场每人交两块钱学费。一场学下来弟子们还要学,又学一场。当时规矩,出师时弟子向师傅请教,师徒交手过招,能打倒师傅的弟子可以免交学费。一位家庭贫困的后生用了一个心眼,等师傅走到堂屋天井边,一手给师傅一杯热茶,一手给师傅递烟,等师傅接茶烟之际,腾出双手抓住师傅一只脚往后一拉又向天井一推,师傅毫无防备,双手拿着茶和烟,无路可退,一跤跌在天井石上,后背骨折。弟子 “打倒”了师傅。虽然胜之不武,但还是免交了学费。师傅无话可说。但他尹姓大弟子却愤愤不平。他们来到师傅授艺处,召集全场弟子,赤膊上阵,打起全套尹家拳。打完拳,大弟子左手一挥,左边墙上两盏灯齐灭;右手一掌,右墙两盏灯无火;一声吼,后墙两盏灯无光。漆黑中叫声大弟子说道““打倒”了师傅的师弟,我代师傅补你一招:尹家拳功夫在‘心’!”,随手一指这位师弟,弟子心一惊,不久吐血而亡。尹姓师傅宅心仁厚,他弟子代师傅清理门户。师傅、弟子、大弟子,谁?谁?谁?我通通忘记了姓名。2011.7.18.(草稿)
(石普水敬白:以上史实如有出入,敬请尹氏、陶氏、卢氏族人指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湖烟云】99、芦咀的传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