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烟云】104、宿松田氏黄旗黄伞的传说
【龙湖烟云】104、宿松田氏黄旗黄伞的传说石普水我的恩师田济民先生,今年86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军人出身的他步行一、二十里路不成问题。先生写一笔非常漂亮的正楷毛笔字,少年时练字毛笔上放一枚铜钱,滴水成冰的冬天练字时,砚池中墨结冰放在铜烘炉中,手写得出汗。他自学中医,用中药治诊了无数病入膏肓的癌症病人。先生是田氏通,三次参与编修田氏宗谱。14岁参与八修宗谱,是最年轻的编委,担任九修主编,参与十修。先生说,宿松田氏以前做清明扛着黄旗黄伞,他小时候亲自扛过。做清明扛黄旗黄伞?带着疑惑我在先生家看到三种版本的《宿松田氏宗谱》。田氏的“紫荆堂”,有典故。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祖居京兆陕西临潼县三田村的田真、田庆、田广兄弟登科,长兄居朝为官,大弟为兰田知县,三弟任北京城镇定府镇县知县,兄弟虽各处为官,但祖业都在老家。兄弟三人要分家,甚至院子里那棵原本枝繁叶茂的紫荆树也要分。忽然,院子里那棵原本枝繁叶茂的紫荆树枯萎了。一家老小非常吃惊。大哥说,连紫荆树也不愿意骨肉分离,难道我们还不如草木吗?于是三兄弟和好如初,决定不再分家了。再看那紫荆树时,竟然又活过来。三兄弟还是像以前一样友爱相处,那紫荆树生长的愈繁叶茂了。所以后来紫荆花称为“兄弟花”田氏族人把紫荆树定为堂号“紫荆堂”。并且紫荆也被作为家族团结家庭和睦的象征。香港特别行政区把“紫荆花”定为区徽,是寓有深意的。为什么田氏做清明扛“黄旗黄伞”呢?原来宋末元初田氏有一位官居右相的“替驾王”。据《宿松田氏宗谱》说,田氏六十四世梦罴公, “南宋景定三年壬戌科状元及第,为宋五主丞相”,“替驾王”,由雁门迁蕲。“状元及第”似乎应该是“进士及第”。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壬戌科,赐礼部六百三十七人进士及第出身,文状元为“方山京”,后人遂称该榜为“方山京榜”。景定五年(1264)是蒙古世祖至元元年,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梦罴公“南宋景定三年壬戌科状元及第,为宋五主丞相”是发生在前两年的事。右相也罢,“替驾王”也罢,不过是一些宋朝的遗老遗少们打打旗号罢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天祥只不过早8年,即宝佑四年丙辰科(1256)获得文状元。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留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千古名句。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更是渺茫。所以他忧虑惶悚不安。这时的“替驾王”不过是“替死鬼”的代名词,但是,田氏做清明扛“黄旗黄伞”的确顺理成章,只是没有多少优越感与自豪感。宿松田姓第七世到佐坝。第七世有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田有年、田逢年,史称“江南二田”。《宿松田氏宗谱》里介绍了这二位:田有年,可登长子,号柏,字孙若,号孺儁(古同“俊”),年12游泮,18食纥,明崇正癸酉举人,庚辰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授兵部职方司(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六品)。历任浙江驿传道副使,兼摄浙江监法道粮道清军道杭严兵备道寻署阜篆,授贵州按察司监使(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同时也是中央 监察机关-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明万历30年(1602年)壬寅又二月十八日子时生,顺治14年丁酉六月初二酉时殁,葬东关外库前坂辛乙兼卯酉向,有碑图,元配邑庠生余富女,继娶汪一策女玮娥,诰封恭人,副室王氏,葬南乡金家庄鲁家塝。田逢年:可登次子,名松,字力之,号长康。拔贡,事迹见邑志人物传,邑侯王讳民皞,赠以泰初汇拔扁额,儒学广文,举人王讳御学博胡玮以文同赠凤池首扁额。明万历34年(1606年)六月初七日戌时生,清康熙9年庚戌2月初五辰时卒,葬新兴港樟树下屋后围内寅申兼申庚向。“新兴港樟树下屋”也叫田屋。先生说定居佐坝田屋的也是宿松七世祖,至今400来年。(2012.8.1.)(2018/7/2)(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