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霍不分家,为什么英山县会划出安徽版图?
如果说婺源划出安徽
它阉割了徽州文化
今天说的英山县
和婺源如出一辙
英山县素有
“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称
在历史上曾经长时期归属安徽
与六安形成了大别山文化
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文化
更是紧密的联系着这一地区
然而和婺源一样也划出了安徽
说到英山的历史
就必须说上古时期的皋陶
皋陶与尧、舜、大禹被称为“上古四圣”
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
皋陶曾帮助夏禹
当上了中原华夏的大领袖
夏禹在执政后期
有意禅让帝位于他
然而皋陶却先夏禹而亡
夏禹为表彰皋陶的丰功伟绩
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带
英六大概区域是今天的
六安、英山、金寨、霍山一带
六安在古代也称皋城
所以皋陶被尊为六安国的始祖
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
英六一带属于衡山郡
衡山郡名来自于安庆天柱山
在秦朝时天柱山叫衡山
到汉朝时才改为天柱山
汉朝时期
英山属于庐江郡
六安则分属六安国
九江郡以及庐江郡
(西汉庐江郡图,底图@中国史稿地图)
隋唐到两宋时期,英山属蕲州
英山建县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
英山之名开始存在
(北宋蕲州图,底图@中国史稿地图)
北宋时期
英山出了一位影响世界的人物
他就是毕升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升,图片@中国史稿地图)
毕升出生在蕲州蕲水县直河乡
即今天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
毕升是印刷铺工人
专门从事手工印
他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
于是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英山美景,图片来自@英山人民政府网)
元朝时期英山属庐江路管辖
明朝属南直隶庐州府
清朝属安徽省六安州
民国时期曾属安庆
在辛亥革命时期
是安徽人帯兵光复了英山
后一直归安徽管辖
(清·六安州 地图来自@中国史稿地图)
那为什么英山会划给湖北呢
首先从地形上讲
英山与湖北同属于一个地理单元
英山县基本在大别山主山脊西边
这应该算是一个侧面原因
1932年,国民政府为了方便“剿共”
豫鄂皖“剿总”临时决定将英山划入湖北
这才是最根本原因。
( 苏区反围剿图,地图来自@网络)
近代英山、六安等大别山地区人民
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的战略要地
不管今天区划是如何
远亲不如近邻
英霍之地仍然是不分家
携手共进发展经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