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文 发表于 2018-9-18 14:23

陈汉乡朱湾村脱贫户余友生:赶着黄牛奔向好日子

——走近陈汉乡朱湾村脱贫户余友生
  9月11日,记者赶到陈汉乡朱湾村余屋组,见到已脱贫户余友生。今年59岁的余友生身材瘦削,聊起家中的牛群,他面露喜色:“如今,家中大小黄牛有21头了。如果现在牛全部卖掉,能卖上10多万元呢!”
  “如果不是因为家庭困难,我实在不想戴上这顶‘贫困户’的帽子。”余友生告诉记者。因长期体力劳动,他的身体埋下了健康隐患,近5年来腰椎病严重,干不了重活。妻子前几年患重病,辗转县城、合肥和九江等地检查治疗,最终在省立医院做了肾切除手术,除享受医保报销,家中还花费了好几万的治疗费用,使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面临困境。


  家庭怎样稳定增收?自己腰椎病严重,不能干重活,干点啥才最合适?余友生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养牛试试。在村干的帮助下, 2017年余友生顺利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开启了养牛增收之路。


  贷款到手后,余友生就忙活开来,一边到周边村、临近乡和太湖县四处寻访,购买适宜的黄牛;一边在自家屋前100余米处,用彩钢瓦搭建了80平方米的牛棚。“借的贷款体现了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的关怀,必须用在刀刃上。买牛更要精挑细选体格健壮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余友生说。


  5万元的贷款全部投入后,多番寻访购买的10头大小黄牛,终于成了余友生家中的“宝贝”,也承载着他增收的梦想。“养牛日常的管理相对于种庄稼,轻松多了,平日牛都是在附近荒田里和100余亩山场上自由活动。”余友生说,“我用竹竿和废树枝做了一些围栏,确保让牛在固定范围内活动。养牛可不能影响乡亲们种庄稼,让大家说三道四的,这可不行!”


  经过精心照顾,第一批购进10头黄牛后,几头成年牛已产下了牛仔,如今余友生家大牛小牛已有21头。为了补贴家用,他今年卖了一头青年牛,卖了5400元钱。“养牛最怕的就是下雨天,我要抢着将牛群赶到牛棚,淋太多的雨怕牛生病,这可不划算呀!”余友生说,“今年几头母牛再产仔,就会增至30头以上。平日还要种点家中的口粮田,牛太多了照顾不过来,到时再卖掉10来头,明年就可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及时还了。”


  让人欣喜的是,如今,通过余友生自身努力和各项扶贫措施帮扶,他家已经顺利脱贫。对于未来的生活,余友生满是信心,“国家的扶贫政策真好!家人生大病了能报销医药费,去年养牛有2000元的产业发展补助。家中还享受了光伏扶贫政策,去年有2500元电费补贴,今年已有700元的电费补贴。”余友生说,“相信通过养牛,家中收入会越来越多,家人日子会越过越好!”(来源:宿松周刊,编辑: 汪俊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汉乡朱湾村脱贫户余友生:赶着黄牛奔向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