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大事必须谈“性”!
1德性
德性,也可以叫德行。为什么把德性德行放在第一位?司马光曾以此标准来评判人:德才兼备是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德才皆无是庸人,才大于德是小人。
传位授业,若不圣人君子,宁与庸人不与小人。可见,无论做人做事,德字为先。故说德性乃为人生首要。
2
悟性
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18岁之前,我们的知识,很多都是字面上的东西,但是字面之后的意义,也许真的非得等到我们18岁,开始进入社会之后,才能够理解。
书法上有一句话讲:力透纸背,讲的是书者的功力。我们生活的阅历将告诉我们,我们除了要读懂字面的意义之外,字后的意义可能更加意味深长。
因为一旦我们步入社会,我们接受的社会规则,除了有字面上的规则之外,还有字面下的规则。
这些是我们在中学读书、乃至大学学习都可能学不到的,是我们老师讲不到,我们家长讲不到,别人无法讲,必须靠自己去领悟的。
这个悟性强还是弱,在我们真正成人步入社会之后,会对我们在人生坐标的确定,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把握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悟人生的功力,这是第二性,悟性
3
韧性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每个人的梦想能不能最后实现,关键在韧性。
韧性就是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因为社会的运转,并非像我们每个人设定的梦想的轨道一样,那么严丝合缝。
在风雨面前,在发展的轨迹和我们自身的理想不相协调的时候,甚至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是悲观、是抱怨、是失望、是放弃,还是要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呢?没有韧性,我们就无法达到我们理想的彼岸。
4
记性
心理学上讲,一个动作要重复七回,才能有所记忆。善于从历史经验当中找教训,善于从别人的教训当中找经验,锻炼提高自己的记性,是我们少走弯路的一个捷径。
5
血性
这世界有那么多的磨难,有那么多的磕磕绊绊,有那么多的摩擦纷争,有那么多的事与愿违。
等我们真正不再年轻,甚至在青春逝去之后,我们还能不能继续葆有我们自己坚持的个性,有我们为自己的理想而一直追逐的方刚之气呢?
特别是在某个关键的时候,我们优柔寡断了,也许真的就与成功——与你年轻时就树立的梦想,失之交臂了。
说起德性,当是首要的,无德与有德,这里有个现成的故事,这个故事,再一次证明了--缺什么就提倡什么的道理。
故事发生在2004年10月23日上午9时,农民金有树在水里救了19个人的性命,结果生病死亡。这是一个无德报有德的故事。
2004年10月23日上午9时许,重庆开县44岁农民金有树,路见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白色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又帮助乘客从水里捞行李,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呛水患上肺病。
从2004年6月起,金有树就开始咳血。
2004年12月病情恶化,到县人民医院去就医,耗用了近万元的医疗费还不见好转。
2005年1月19日,开县中医院检查,诊断是肺结核和血气胸。
2005年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这天,他住进开县人民医院,
10天后病重转重庆西南医院。经检查是肺出血,要作切除手术,预计医疗费4万余元。
2005年2月14日,金有树委托家人,分别向开县交警大队、丰乐镇政府和肇事中巴车所属的开县交通汽车运输总公司第一分公司递交了申请书———请求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援助。
4天后,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的金有树,无奈又再次委托亲戚,向开县县政府递交了一份求助信。
尊敬的陈县长:我救了十九人的生命,求县长救我的命。
……2005年2月18日。
2005年3月1日,金有树因借贷无门,无奈离开医院回到开县,直到临去世前2天,中间长达18天时间,其求助信,如石沉大海。
见到重庆晨报报道后,9日下午,该县有关领导前往探望。
第二天,3月10日,由于金有树处于肺癌晚期。金有树离开了人世,与世长辞。
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葬。
3月13日早上7点48分,金有树的妻子刘先桂,3名记者和1名工作人员、鼓乐队、十多名亲友、几名邻居。为之送葬。金有树惟一的儿子金在军,捧着父亲的遗像,低垂着头,默默地随着送葬队伍向前移动。
9点20分,一座黄土堆成一座简单的新坟,孤零零地出现在荒草坡上。
送葬者陆续离开。一位村民低声说:“该干啥还得干啥。”
从“该干啥还得干啥。”得知-有人有德,有人无德,有人缺德还在继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