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灿 发表于 2018-11-29 15:43

宿松高岭小小黑木耳 开出“致富花”

  初冬时节,宿松县高岭乡双河村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花香。在距离该村村部1.5公里左右的黑木耳种养基地,一根根长约50厘米的白色黑木耳菌棒斜斜地靠在田间,错落有致,整齐划一,成为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双河村坐落在高岭乡北端,与太湖县接壤,属丘陵地区,该村共有754户2864人,其中贫困户151户501人。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该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我们原本打算在这片基地上养鸭子,综合考虑后发现行不通。黑木耳这东西,不择土壤,适应能力强,非常符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只要地势平,气温在32度以下,每年8月到次年5月,都可以生长、采摘木耳。”双河村党支部书记段声国介绍说。该村种植黑木耳得到了帮扶单位宿松县国土资源局的支持,他们不仅从岳西县引进优质菌种和技术,而且投资10多万元,完成了搭棚、打井、架电等基地设施。目前基地种植的5万棒黑木耳菌种,11月份可以采摘头一茬黑木耳。据测算,1棒能产2两干木耳,年收入可达35万元。
  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双河村成立了红旗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联合的方式,管理、经营黑木耳种养基地,帮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梦。“基地用工大多数是村内贫困户,我们请他们过来做事,给他们发工资,还带动7户贫困户入股,有了收益一起分红,共同致富。”段声国说。
  张传应就是其中的一员。该村桃乱组的张传应家6口人,儿子因身患重病,因病致贫,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合作社聘请张传应到基地务工,每天工资80元。从投放菌种以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基地来两次,转一转,浇浇水,看看黑木耳的长势。
  “合作社准备给每户发放2500棒菌棒,1棒按2两干木耳计算,除本能赚10块钱一棒,国家补助0.8元每棒,补助资金2000元,光这一项,入股的贫困户一共就有了27000元的收入。”段声国掰着手指算了起来。
  黑木耳能卖得出去吗?段声国信心十足地笑着说:“这是真正的土产品,销路肯定没问题。村里已经与帮扶联系我村、拥有十几家连锁超市的安庆市金元房地产公司达成协议,黑木耳有多少,他们就销多少。”
  销路没问题,收益有保障,脱贫有希望,贫困户干得就更起劲了。张传应充满期待地说:“等木耳成熟,采摘,晒干,到时候有得忙了,说不定还要请其他贫困户一起帮忙呢。”
  “脱贫攻坚不能只看眼前,还要着眼长远。”高岭乡党委书记夏仕能说,“现在我们黑木耳养殖基地刚刚起步,初见成效,我们还想扩大规模,把黑木耳产业推广到全乡,给更多贫困户发放菌棒,提供技术指导,拓宽销售渠道,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而因地制宜开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无疑是符合村内实际的产业脱贫好路子,是变“输血”为“造血”,稳步走向致富的好门路。高岭乡双河村因势利导发展黑木耳扶贫产业,让小小黑木耳开出了“致富花”,带动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大哥 发表于 2018-11-29 17:25

勤劳致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宿松高岭小小黑木耳 开出“致富花”